曾鲍笑薇

曾鲍笑薇(Tsang Pau Siu-Mei)生于澳门,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夫人。
鲍笑薇出身于澳门三大饼家之一——“元记饼家”家族。父亲为鲍元羲,而二哥就是澳门体育界名人鲍马壮。
年少时,在澳门圣罗撒英文女子中学毕业,后来到蚬壳石油任职秘书。由于她与曾荫权是远房亲戚,自小认识,青梅竹马,最后两人在1969年结婚。现正担任香港女童军总会会长、香港公益金会长。
鲍笑薇,一个没有太多人注意的名字。作为香港新任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妻子,她留给公众的印象是站在曾荫权身后的女人,很少说话,普普通通。直到曾荫权参加特首竞选时,她才站到了台前。但你若就此以为这位贤淑的曾太,一路走来只会跟在丈夫身后亦步亦趋的话,那你就错了。与她一席深谈后,你会发现,也许对于曾荫权而言,身后的曾鲍笑薇才是影响他最深的女人。当初,全仗着她在一旁鼓励,曾荫权才最终考入公务员队伍,自此踏上仕途。为官四十载,几十年如一日毫不张扬的在一旁默默相守,是曾太对丈夫最好的支持。她了解曾荫权的刚烈个性和感性激情,不仅自己处之泰然,还让这两个略显矛盾的性格组成在丈夫身上巧妙地实现了平衡。
官太心经:永远站在风光无限的丈夫后面
1963年,鲍笑薇取得了秘书文凭后,进了蚬壳公司当秘书。1964年,曾荫权从华仁学院预科毕业,在美国辉瑞药厂作推销员。但是谁也没想到,鼓励他从一个单打独斗的推销员到今日走上权力巅峰、踏上成功之路的,正是他这位四十年前作秘书的女友。曾太回忆说:我不喜欢他做推销员,就一次又一次地鼓励他考政府公务员。他辞职时,公司极力挽留他,认为他很有前途,但我觉得他的性格不适合做推销员。做推销员必须面面俱到,处事圆滑,但他性格比较耿直。”曾荫权第一次考试没有通过,鲍笑薇便鼓励他再考,当上了行政主任后,她又鼓励他考政务官。其实曾太的想法很简单,政府公务员工作稳定,何况这也是曾家传统。
官位显赫的曾荫权,在哪里都自然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可夫人曾鲍笑薇却很少引起公众的注意。对此她笑着解释说:“我喜欢低调,让老公永远走前面,我自己站的越靠后越好。每次他一下车,记者就会涌上来,我只能从车门另一侧下来,从其他的路走。去教堂的时候也是这样,记者一拥上来,我就在人群后面说:‘对不起, 请让一让。’”永远站在风光无限的丈夫后面,是曾太独有的智慧。

四十年官场岁月,曾荫权从一个小公务员逐步高升。在陪伴身边的男人奋斗的过程中,这位秘书小姐也在实践着自我价值的提升。1977年曾荫权借调马尼拉亚洲发展银行,1981年又被保送至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行政硕士,在随丈夫工作求学的日子里,曾太也在不断地充实着自己,“去马尼拉那年,大儿子只有一岁。那里是热带地区,花草很美,我从那一年开始学园艺,所以现在懂得打理花园。去哈佛时,当年还没有电脑,他功课很多,要打字,每次都是晚上他一边写,我一边帮他打的。那时我自己也在哈佛读校外课程,学室内设计和公关,同时认识了一些其他国家的官员太太,现在仍有来往。那些日子,都很值得珍惜。”曾太谦虚地说,她只是和外国官太太交换厨艺,但可以想像,她这官太的公关角色做得不错,要不怎么可以与这些外国官太保持二十多年的友谊。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鲍笑薇出生于澳门,父亲鲍元义是澳门电灯公司的职员,受过教育,懂英文。后来创立“元记”,先是代理“绿宝”牌汽水,最后一路发展,成为澳门三大饼家之一。鲍笑薇中学就读于澳门升罗撒女子中学,之后在香港工业专门学院(即后来的香港理工大学)取得了秘书和商业文凭。毕业后,她曾寄居在鲍家的世交曾云家,而曾云就是曾荫权的父亲。
事实上,鲍曾两家既是远房亲戚也是世交,所以曾太在很小时就认识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曾荫权。“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大概只有12、3岁的样子,曾荫权来澳门探望他的舅父,我们一群小孩子到离岛,一起骑车玩,好开心!后来两家人也经常见面,当时也没有emai嘛,我和他写了很多信,那些信我一直都留着。”后来,鲍笑薇在香港读书时又寄住在曾家,两个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曾荫权带她一起游文武庙、吃九叽牛腩河粉。至于这份纯纯的感情什么时候开始的,她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曾荫权送给她的第一份礼物——一条珍珠项链,她至今还记得。“他那个时候在华仁读书,还要去圣贞德书院教夜校的英文,他有个学生是售货员,他托她给他妈妈买礼物,就顺便买了条珍珠项链给我,虽然是很便宜的东西,但是我很感动,就保存到了现在。”至于像送花这样奢侈的事,实在是少而又少,最温馨的事就是“接放学”,“他夜校的课上到晚上九点半,我便等他放学,然后一路慢慢走回家,已经很开心啦。我在理工大学读书的时候,他有时也来接我放学,这都是很好的回忆。”
回忆起过往,曾太觉得当年的拍拖算不得浪漫,很多时间都是和家人在一起的。谈起婚姻和家庭,曾太深有感触地说:“两个人拍拖结婚,和对方家人的关系很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
1969年,在曾家父母的催促下,两人注册结婚。问她当时觉得自己嫁了个怎样的男人,她答得很得体,言语中满是对丈夫的仰慕之情:“当时觉得自己的老公,很踏实、有上进心、很疼我和我家的人,是个可以付托终身的男人。”婚后两年,上进的曾荫权考上了政务主任。曾太婚后仍在蚬壳公司当秘书,直到1979 年第二个儿子出生后,才做了全职家庭主妇。
曾太细说曾荫权:他其实好激情
在鲍笑薇眼中,曾荫权是个表面严肃刚烈,内心感情丰富的人。“他表面上很严肃,但他内心其实很浪漫、善良,很有激情。可能是因为他很早承担家庭责任,加上父亲管教严格,所以把他们兄弟训练成了很有纪律、克制内敛的人。”
从各种新闻中不难看到,曾荫权是个很容易哭的人,在曾荫培的退休典礼上,他拥抱弟弟时眼圈就红了;被港大授予荣誉博士,他自己也感动得热泪盈眶。
流泪送儿留学英伦曾太婚后在蚬壳公司当秘书直至1979年次子出生,才成为全职家庭主妇。目前长子庆衍是医生,次子庆淳三年前从牛津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任职英国甲骨文公司。
两儿皆有所成,曾太的教子秘诀却是谈心:“他们读小学时,我亲自开车送上学、接放学、参加活动,有时每天六七次,那是最好的谈心时间,他们在学校与老师朋友的事情,都可以谈。”
两个儿子都在13岁时,送到英国约克郡的天主教寄宿学校读书。“寄宿学校的生活是简朴、有规律的,可以训练孩子的纪律。”曾太没有想到,送儿子留学,竟成为她和丈夫最难过最痛苦的事。“第一次,我们陪大儿子去,他一直表现很坚强,但当把他交到监护人手中,说再见那一刻,他忍不住哭了,我和他爸爸也流眼泪。然后我们两夫妇开车回伦敦,几小时路程,轮流开车轮流哭。好在是两人一起去,否则哭得泪眼模糊,怎么开车?三年后送小儿子过去,虽然他已有哥哥照顾,但还是一样,还是哭得很凄凉。”直到今天说起这些往事,她仍然禁不住眼圈红红的。[1]
小主妇到大管家
在外,曾荫权说了算;在内,曾太才是真正的女主人。曾太喜欢下厨,据说她的鱼头汤在官场赢得不少掌声。但她坦言,十多岁来香港时“连怎么煮开水都不太懂”,直到嫁作曾家妇后,才真正学习下厨做家务。“他妈妈是很好的主妇,从她那里学到了不少料理家务、买菜煮饭的方法。他喜欢吃清淡的东西,我便学着煮”。如今,三十多年前的小主妇,现在已是政务司司长官邸的女当家,踏进这幢Victoria House,处处尽显她的品位:咖啡桌上一束小白兰,是早上她从树上摘来的,一室幽香;长廊上的花鸟画是她从艺术馆选来的复制品。曾太细细地数起了她现在的家务:“每天都要做早午晚餐、下午茶、宵夜,总有很多政府人员、外国使节、议员来作客,我每天要决定菜单,记住哪位客人喜欢什么不吃什么,菜式尽量多变,让大家吃得开心;同时要考虑餐具、杯碟、餐巾的配套,插什么花、放什么音乐之类。一年当中,私人、公务上都有不少外国访客来暂住。他跟我说了,或把有关的Email转寄给我,我便记下来,某月某日谁会来访,到时候按客人需要准备客房。”
不断自我追求
曾太少时是运动健将,数十年来,仍保留着运动员的坚毅与认真,从没停止过自我追求。从澳门来香港后,一直在法国文化协会学法文,现时在社交场合,仍能应对几句。1993年孩子都到英国留学后,她开始学书法。“书法适合我的性格,可以静静地自己写。”12年来她没有间断,即使生病也坚持上课,练习时可以站着写上四个小时。
她爱旅行,对大陆少数民族、历史古迹最感兴趣,近年去过湘西凤凰、云南丽江等地,喜欢得不得了。“每次外游我都写旅行日记,见过的人和事都记下来,是很重要的回忆。”
说起大陆旅行,原来曾太的普通话,也比丈夫灵光得多。她哈哈笑道:“我小学已学普通话。”
在曾荫权步步高升的这台戏中,曾鲍笑薇尽管没有台词,却是演出的最佳女配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