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目】:客籍

【拼音】:kèjí

【释义】:专指客家人,如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提到: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探源】:

(1)指古代贵族门客的名册。《国策·楚策四》:“召门吏为汗先生著客籍。”

(2)寄居本地的外地人。与“土著”相对。

【基本解释】

1. [settler from other province]∶具有外地籍贯的本地居民

2. [province into which settlers move]∶寄居地的籍贯

【详细解释】

1. 古代贵族门客的名册。

《战国策·楚策四》:“ 汗明 见 春申君 ……春申君曰:‘善。’召门吏为 汗先生 著客籍,五日一见。”

2. 寄居本地的外地人,与“土著”相对。

清 洪楝园 《后南柯·甲阵》:“驸马、司农、司宪等三人,均系客籍,手握重兵,殊为未便。” 清龚自珍《秋心》诗之二:“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 湘 南 剑 外民。”孙中山《地方自治实行法》:“其本为土著而出外者,其家族当为之代尽义务,回家时乃能立享权利。否则於回家时以客籍相待。”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移来的客籍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界限,历史上的仇怨非常深,有时发生很激烈的斗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