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员之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剧本 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Play Arthur·Miller《Death of a Salesman》

剧本 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

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代表作。两幕剧。曾因此剧获得普利策奖。

《推销员之死》是米勒戏剧创作上的巅峰之作,荣获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推销员威利·洛曼因年老体衰,要求在办公室里工作,却被老板辞退。老推销员做了一辈子的美梦幻灭了,最后为了使家庭获得一笔人寿保险费而在深夜驾车外出撞毁身亡。

许多评论家把这部剧作看作是美国的第一部杰出的悲剧,作家本人也因为其对美国社会本质的深刻理解赢得了声誉。《推销员之死》是米勒最知名的作品。它刻画了一个家庭的各成员间令人心痛的矛盾冲突,审视了美国国民的价值观和这个更宏观的问题。该剧剖析了人们因为盲目信奉美国梦所付出的代价。1949年首演。主人公威利·洛曼是个旅行推销员,一生失意,老来潦倒不堪,只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但大儿子比夫年过30,连一份正式工作也没混上,二儿子哈比只会寻花问柳,也是个废物。两个儿子在母亲激励下终于鼓起勇气想干一番事业,于是跟父亲约定晚上在小酒馆会面,共商振兴大计。而当天上午老威利竟被少东家辞了,晚上来到酒馆一看,两兄弟却在喝闷酒,原来比夫向老同学借钱碰了钉子,拟定的发财计划已化为泡影。威利大失所望,气得神志昏迷,比夫和哈比趁机挽着女友溜了。威利对自己、对儿子、对整个生活不再抱任何希望,出门故意撞车而死。

剧本揭示出美国的社会生活法则是“失败者没有活下去的权利”,威利没有取得成功,因此只能走向毁灭。威利一向认为他应当有所成就,但他对社会和自身都不了解,他渴望得到已被文明社会剥夺了的人生欢乐,因此只能眼看着希望破灭。他还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梦转交给下一代,却徒然给他们增加精神负担,因为他不但不能指出成功的途径,而且给他们一系列误导和坏影响,结果儿子们成了无用的花花公子,下一代也没救了。作品通过这两代人的失败,否定了人人都能成功的“美国神话”,在结构安排、时空处理、人物形象刻画和内心复杂情感的描写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纽约剧院连演742场。

电影 《推销员之死》

推销员之死

Film 《Death of a Salesman 》

导演:沃尔克 施隆多夫

主演:Dustin Hoffman (达斯汀·霍夫曼)

Joss Ackland

Rod Steiger罗德·斯泰格尔

Kenneth J. Warren

国家/地区: 英国

对白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 1966年5月24日 英国

类型:剧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