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龙头竹(B.vulgaris Schrader ex Wendl.)

别名:泰山竹。秆高7-12cm,径5-8cm,节间长20-40cm,绿色,光滑无毛,基部节上具根点;箨环隆起,初时有一圈棕色刺毛。箨鞘硬脆,背面密被棕色刺毛尤以上部为密,鞘口截平形或中部略隆起呈弓形;箨耳发达,圆形至镰刀状向上耸起,边缘有淡棕色曲折毛;箨舌高1-2mm,边缘锯齿状;箨叶直立,三角莆,基部两边缘有灰色曲折毛,腹面有向上的短硬毛。叶片披针形,长10-30cm,宽1.5-2.5cm.笋期8-10月。秆高大坚硬,楞作扛挑及建筑用材。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东南亚广为栽培。

国内分布: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湖北西部和四川北部。生于海拔1500—2200米地区的阔叶树和铁杉林下。营养体和花枝两者的模式标本均采自四川南江县。

海 拔:1500-2200

命名来源:[Bull.Bot.Res. 5(4): 117. 1988]

中国植物志:9(1):469

形态特征:丛生灌木状竹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1720

生 境:山坡

模式采自:四川南江

是否栽培:栽培

湖北分布:神农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