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布里斯基角
基本信息中文片名
扎布里斯基角
原片名
Zabriskie Point (1970)
更多中文片名
无限春光在险峰
影片类型
剧情
片长
110 分钟/ 西班牙:95 分钟(alternate version)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单声道
级别
Finland:K-16 UK:15 Sweden:11 USA:R Canada:R Canada:PA West Germany:16 UK:X Canada:18+ Italy:VM18 Iceland:16
制作成本
,000,000 (estimated)
演职员表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
编剧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Michelangelo Antonioni .....(story)
Franco Rossetti .....(as Fred Gardner) and
Clare Peploe
山姆·夏普德 Sam Shepard .....and
Tonino Guerra .....and
演员
Mark Frechette .....Mark
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 .....Airport Worker (uncredited)
Daria Halprin .....Daria
Paul Fix .....Cafe Owner
G.D. Spradlin .....Lee's Associate
Bill Garaway .....Morty
Kathleen Cleaver .....Kathleen
Rod Taylor .....Lee Allen
Lee Duncan .....Highway Patrolman (uncredited)
Jim Goldrup .....College Student (uncredited)
Peter Lake .....Documentary Cameraman (uncredited)
制作人
卡罗·庞蒂 Carlo Ponti .....producer
Harrison Starr .....executive producer
原创音乐
Jerry Garcia
David Gilmour .....(as Pink Floyd)
Nick Mason .....(as Pink Floyd)
Roger Waters .....(as Pink Floyd)
Richard Wright .....(as Pink Floyd)
摄影
Alfio Contini
剪辑
Franco Arcalli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Michelangelo Antonioni
艺术指导
Dean Tavoularis
布景师
George R. Nelson .....(as George Nelson)
服装设计
Ray Summers
副导演/助理导演
Robert Rubin .....assistant directo
制作发行摄制格式
35 mm
制作处理方法
Panavision (anamorphic)
洗印格式
35 mm
幅面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制作公司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MGM) [美国]
Trianon Productions [美国]
发行公司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y Cía. S.R.C. [西班牙] ..... (1976) (Spain)
其它公司
Music Electronic Viva ..... electronic effects
上映日期
美国
USA
1970年2月9日
英国
UK
1970年3月 ..... (London) (premiere)
芬兰
Finland
1970年4月10日
瑞典
Sweden
1970年4月15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70年9月3日
西班牙
Spain
1976年
德国
Germany
2000年9月14日 ..... (re-release)
剧情介绍越战期间,美国大学生掀起了反对战争、要求民主的学生活动,马克是洛杉矶大学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马克很多同学和老师被当局扣押了起来。马克和同学也在一次和警察的对抗中,马克失手打死一名警察,在当局的通缉下,马克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 另一方面,在大商业公司上班的秘书达莉娅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独自驱车穿越沙漠前往菲尼科斯。路上的各种情况令她更加厌恶。马克找到一个机场,偷偷上了一架小型飞机,强行飞去。在穿越沙漠的时候,马克发现了地面上的达莉娅,向她扔去自己的红色外衣。不久,达莉娅发现前方停着这架飞机,虽然得知这是一架被抢飞机,她还是带着马克去找汽油。马克告诉了她自己大学生活的种种恶作剧,两人相处融洽,很快就在一处荒漠中开始做爱。就在他们做爱的时候,整个山谷中遍布了做爱的男女,一时间荒野中充满活力和浪漫。马克为飞机加上油,还为飞机重新涂上荒诞色情的油彩,两人亲切告别。警察发现了马克,在降落的时候击毙了马克。还在荒漠中行驶的达莉娅听到收音机中传来的消息,悲伤不已。在到达了菲尼科斯的别墅,听到一群资产阶级大亨充满金钱铜臭味道的丑恶对话之后,达莉娅联想到马克的遭遇,欲哭无泪。
相关评论一句话评论
事实上,安东尼奥尼对年轻人毫无感觉,他已经厌倦了拍摄严肃电影。
——芝加哥太阳时报
《扎布里斯基角》最让人感到惊异的是它的暴力场面。
——视觉周刊
安东尼奥尼的《放大》是成功的,但《扎布里斯基角》无疑是一种陈词滥调。
——电视导航
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美国电影是一个传奇的崩溃。
——电影导航
简评
在《扎》片中,安东尼奥尼明显受到席卷欧美的学生运动的影响,影片在美国拍摄,关注的人物也转移到青年学生身上。整部影片带有美国公路电影的痕迹,在各种嬉皮士色彩很浓的奇遇之后,一个原属于资产阶级的年轻女子“目睹”了一幢资产阶级别墅的爆炸。这个著名的戈达尔式的结尾强烈感染了时代的特征。
幕后制作【安东尼奥尼的败笔】
在《扎布里斯基角》中最让人不愉快的也许是成年人兴高采烈的扮演着儿童的角色。我们的勇士和巾帼英雄眉来眼去,驾着飞机浪漫地逃亡,还有他们时时迸发的傻笑,结果,你发现,这竟然是安东尼奥尼的作品。
安东尼奥尼是个时时能闪现灵光的导演。他的电影的基本观点就是对流行文化的厌倦可能会摧毁我们爱与感受的能力,反映到他的电影中就是强烈的疏离感和精神疲惫。我们喜欢这样的电影,1962年的《蚀》让我们走出电影院时感到孤独和和被背叛。1966年的《放大》也是这样。但1964年的《红色沙漠》是一部空洞无味的作品,不过,这毕竟是安东尼奥尼的作品,他知道怎么去处理这样一部片子。1970年的《扎布里斯基角》是毁灭性的,这个伟大的导演拍摄了也许是他这一生中最为失败的电影。角色的话语空洞乏味,没有任何共鸣可言,只是沉浸在自我之中顾影自怜。
当我们的英雄逃离“杀人”现场后,他登上一架飞机,在经过一段莫名其妙的邂逅努力后,他们走进沙漠,开始做爱,两个人滚在沙子之中,却没有任何愉悦和释放感,这场爱情确实荒谬。《扎布里斯基角》实际上并不复杂,安东尼奥尼试图用大量的室外广告牌——广告牌是被资本主义侵蚀的美国正在崩溃的象征——弥补这部电影内容上的不足,但实际的效果并不好,总有拼贴乏力的感觉。
【一波三折的电影编曲】
1966年,安东尼奥尼在伦敦拍摄《放大》时,在一个小型聚会上听到了平克·弗罗伊德的声音,到拍摄《扎布里斯基角》时,他和这支乐队取得了联系,希望他们能够为他的电影编曲。尽管当时平克·弗罗伊德刚刚失去希德·巴雷特重组,但已经有过为电影配乐的经验。
平克·弗罗伊德在罗马整整呆了一个月,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图安东尼奥尼的欢心。在1991年尼古拉斯·斯查佛纳为这支乐队写的传记中,吉他手罗杰·沃特斯回忆了这段经历,他说:“我们五天就完成了整部电影的配乐,但是安东尼奥尼说Eet非常美,但是太强烈了。很明显他并不满意,即使你改正了所有的缺点他也不高兴,真是太糟糕了,太糟糕了。”很明显,平克·弗罗伊德一直在努力以达到安东尼奥尼的要求,但是不可避免的,工作延迟了。
为了给《扎布里斯基角》配乐,安东尼奥尼又找来了John Fahey,让John Fahey为电影中的爱情部分编曲,但是他们的合作也不愉快。据John Fahey回忆,安东尼奥尼甚至不给他看全部的剧本,“尽管我求他给我看看其他部分,这样我就能了解全部的背景,但是他不告诉我,事实上,他不想让我知道任何其他电影的内容,也不想知道我写的到底是什么,因为他觉得如果让我知道了,就会扰乱我的编曲。实际上,我对这部电影了解的越多,对他需要的音乐就会越明了。”John Fahey的编曲没有被采用,为此,John Fahey和安东尼奥尼在罗马大吵了一次。
杰里·加西亚并没有去罗马,而是飞到了洛杉矶,在米高梅的录音室中录制他迷人的吉他。杰里·加西亚不是安东尼奥尼的首选,但是却满足了这位大导演的要求。据唐·霍尔回忆说:“我们进了米高梅的录音室,杰里一个人坐在那,他们放映了一段爱情片段,杰里跟随电影即兴演奏。他做的不错,和电影配合的很好,简直是个天才。”加西亚的工作得到了赞赏,而且报酬很好,米高梅当场就为他开了支票,这些钱足够他买一座新房子。
【大导演眼中的安东尼奥尼】
大卫·波德维尔说安东尼奥尼对艺术电影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认为安东尼奥尼“不像其他导演,他激励了后继的电影工作者探索省略和开放性叙事方式”。
安东尼奥尼电影随意和无目的性品质招来大量批评。英格玛·伯格曼曾称他尊敬安东尼奥尼的某些电影,因为这些电影有疏离和梦幻色彩。然而,尽管他认为《放大》和《夜》是杰作,但安东尼奥尼的其他电影却不入他的法眼,伯格曼觉得那些电影过于乏味和令人费解。巧合的是,两个人都死于2007年的同一天。
奥逊·威尔斯曾经这样评价安东尼奥尼:“我不喜欢对一些事物趣味化的表达方式,这可能是我厌倦安东尼奥尼的主要原因。他的某个镜头很好,而且越看越好。一个人走在路上,他会给你一个全景镜头。这时,你会想,好吧,看来这个家伙(镜头中的角色)不打算带着那个女人上路了。他确实这么做了,并且在那个女人离开后,你还要继续看着那条路。”
弗吉尼亚·莱特·魏克斯曼是如此解释他的风格的:“摄影机放置在中景远比特写多,频繁地缓慢移动,镜头容许藉由着剪接以延长连续性。如此一来每个画面会更复杂,比一般较小环境被构筑的那种风格,能够乘载更多的信息,在安东尼奥尼的作品中我们必须详细的了解他的画面,他迫使我们所有的注意力藉由着持续的镜头,直到镜头被剪断。”
【安东尼奥尼自述】
我不是一个精于理论研究的导演,如果你问我导演是什么,那第一个浮现在我脑海中的答案是我不知道。第二个答案是我所有的观点都融合在我的电影之中。我反对把作品分割看待,这种分割对参与电影的其他人有益,但是对我,一个导演,没有任何意义,对我来说,把导演只看作进行理论阐释的一份子是不确切的。
当然,当你需要集合画面,深思你的想法,你必须依托某种直觉,实现真正的作品。电影和其他艺术门类相同,这是最微妙的时刻。此时,诗人需要在纸上写下第一个字符,画家在画布上刷下第一笔,而导演需要安排角色,让他们按照你所想的方式讲话移动,使摄像机的轨迹符合你的心理诉求。但是,这一最重要的时刻,我们可能会这样说,是一种自发性的。
电影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同等重要的,区分出清晰的差别是不真实的。所有的部分都会进入最终的合成。因此,每一个镜头都需要你坚定的执行。对我来说,从电影开拍,一直到结束,这个过程是一件工作。我的意思是,我不能分心,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拍电影不是写浪漫主义诗歌,你需要变得更加明晰。
我很少重读第二天需要拍摄的素材。有时,我到了拍摄地点还不知道到底要拍什么。我喜欢毫无准备的方式,就在开拍之前。我经常要自己呆上十五分钟或者半个小时,闲逛,思考问题。除了东张西望,我不做任何事情,环境会给我很大的帮助。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有时在拍摄当中,看着演员们移动谈话,我会突然或者逐渐改变想法。在我看来,只有这时,导演才能做出最恰当的判断和修正。
影片的音响效果很重要,对此,我费力颇多。我谈的音响效果指的是自然音响,不是音乐。对我来说,这才是真正能够契合画面的音乐。传统的音乐不能很好的融合画面,我在这些音乐中察觉到了陈腐的味道,除了催人入眠,它们不能起到任何作用,而且会影响观众理解电影。在摄像机背后隐藏着这些原则,就像其他的艺术门类一样,这需要你做出选择。
精彩花絮·哈里森·福特的粉丝们都知道他在电影中的镜头被剪掉了,但是如果你足够细心还是能看到他的身影:在监狱场景,站在门旁边靠墙的那个人就是哈里森·福特。
·安东尼奥尼本来安排的结尾是一架飞机在空中画出一句:“干你,美国!”这一段最后被米高梅的老板剪掉了。
·安东尼奥尼的左派政治观点给这部影片带来了很多争议。因为《扎布里斯基角》宣称反美,所以制片方被各方反对力量搞得精疲力竭。FBI曾渗入剧组,右派份子在拍摄地点不停抗议,反战的学生们怕被出卖,奥克兰地方长官起诉安东尼奥尼引发骚乱等等等等,混乱不堪。
·平克·弗洛伊德为暴力场景所作的一段钢琴曲没有被安东尼奥尼采用,但是,这段音乐后来又被乐队重新编曲收入了《月球暗处》专辑。
·安东尼奥尼在拍摄初期碰到了吉姆·莫里森,并请他为电影配乐,但是他的作品最后却被拒绝了。
精彩对白[after Mark meets a girl on the street]
Fellow radical: Who was that?
Mark: A girl from my long-gone past.
Fellow radical: What's her name?
Mark: Alice - she's my sister.
[马克在街上遇到一个女孩]
激进分子:那是谁?
马克:很久以前认识的一个女孩。
激进分子:她叫什么名字?
马克:爱丽丝,我妹妹。
[booking a young radical]
Cop: Occupation?
Rebel: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istory.
Cop: That's too long. I'll just put down clerk.
[登记一个年轻的激进分子]
警察:职业?
造反者:历史教授。
警察:太长了,我要写个职员。
Daria: Hey, guy, you want a smoke?
Mark: You know, you're talking to a guy under discipline.
Daria: What's that?
Mark: This group I was in had rules against smoking. They were into a reality trip.
Daria: What a drag!
达莉亚:嗨,小伙子,抽支烟?
马克:你知道,你正在和一个自制的家伙聊天。
达莉亚:怎么回事?
马克:我加入的这个团队反对吸烟,他们已经开始了一次真正的旅行。
达莉亚:真讨厌!
Daria: There's a thousand sides to everything - not just heroes and villains. So anyway... so anyway... so anyway... so anyway ought to be one word. Like a place or a river. "So Anyway River."
达莉亚:事事都不是那么简单,不仅仅是英雄和恶棍。那么,无论如何,无论如何,无论如何,无论如何就是一句话,就像一个地方或者一条河,"无论如河"。
Mark: 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me?
Daria: Where?
Mark: Wherever I'm going.
Daria: Are you *really* asking?
Mark: Is that your *real* answer?
马克:你愿意和我一起走吗?
达莉亚:去哪?
马克:我去的任何地方。
达莉亚:你真的在问我吗?
马克:这是你真正的回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