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府
豫北黄河北岸的河南省卫辉市,曾称汲县.民国以前城河以内叫卫辉府,是豫北彰德、怀庆三府之一,也是豫北卫河上的一个重要码头。坐落在境内的香泉寺、望京楼和太公庙等名胜古迹,记载了卫辉府经济、文化的演变历史。
从卫辉府到今天的卫辉市,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由于历史的文化积淀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古风遗俗以代代相袭的方式,在民间仍然流行
卫辉——一座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河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中原腹地,西依太行,南临黄河,东接齐鲁,北通神京,商纣时期即为京畿牧野地,战国时称汲邑,西汉高祖二年开始设汲县,距今已有二千二百余年的历史。以后历代郡治、州治、路治、府治、道治等叠设于此,明代还建有潞王府,自古即豫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历来迁客骚人会萃,商贾富象云集。巍巍太行的呵护,悠悠黄河的滋润,哺育了卫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培养了卫辉一中这个时代骄子!
明朝时封卫辉府为"南通十省,北拱神京".在市北阁门就有明朝明思宗朱由检刻的关岔牌,(是南往北来的一条主要岔口,市中心有南马市街,北马市街,是为过往行人卖马的集市.可见当时的热闹场面!明万历之弟-朱翊镠后半生就生活在卫辉府.城里的望京楼 (已经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他读书的地方.
民间传说——卫辉府里的门为啥是黑的在中原地区,人们习惯把院门漆成红色,说红色吉利,能驱鬼辟邪。在豫北黄河北岸的卫辉市,居民的院门却与众不同,当地人都把它漆成黑色。
传说,明代的时候,卫辉府的马街热闹繁华,商店林立货物充足,财源茂盛。马市街里,有一家酒店常出怪事,老板进酒多,卖出的酒少,买卖的数字老是对不上。老板觉得这事很奇怪,就怀疑店里有偷酒贼。这天晚上,他拿个斧子藏在屋里,夜半时分,他听见酒缸里"咕咚咕咚"响,便点亮油灯,冲了上去。跑近一看,原来偷酒的是一条大蟒。大蟒的尾巴缠在梁上,头扎在酒缸里,正有滋有味地埋头猛喝。老板大喝一声,举起斧头向大蟒的头上砍去。大蟒"呼"的一声缩回身子,顺着狗洞逃跑了。老板率店里的伙计飞快赶去,只见大蟒行速匆匆,一下躲进了潞王府。
原来,这大蟒是潞王的化身,它变成蟒精来骚扰百姓。潞王挨了酒店老板一斧头,痛得满床打滚,李娘娘侍奉在左右,安慰了好大一会儿潞王才睡去。临睡前,潞王咬牙切齿地说:“天亮后,我要把那个红门酒店里的人斩尽杀绝!”
李娘娘是个善心人,她听潞王说后,心里非常着急。于是,她让宫女悄悄传出一条密令,命马市街的红门人家在天亮以前一定将门漆成黑色。老百姓听说后,一传十,十传百,不到天亮,整个卫辉府的门全部漆成了黑色。第二天,潞王带领亲兵直奔马市街,转了几个来回,也找不到红门酒店。他还以为是自己记错了,便扫兴地调头回府了。从此以后卫辉府的门就变成了黑色。
从这则传说来看,卫辉府民居用黑大门的习俗是为了躲避灾祸。而这灾祸,不是天灾,却是人祸。这人祸是由昏庸无道的潞王造成的。那么潞王是谁?为什么他对卫辉府的风俗习惯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以至于数百年来沿袭不变呢?
潞王,即潞简王,是明太先朱元璋的九世孙,明穆宗庆皇帝朱载皇的第四个儿子,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唯一胞弟,四岁时受封为潞王,万历十七年就藩于卫辉府。他一生相当短暂,在世的四十七年里,只在史籍中留下点点滴滴的不光彩的记录。儿时在宫中,他胡作非为,二十一岁到河南当藩王后,更是骄奢淫逸,横行霸道。
潞王在世时,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在卫辉修建了潞王府。并且在凤凰山下,择得一块风水宝地,构筑了气派阔绰的潞墓。其优雅的程度完全可以和北京十三陵平分秋色。然而,当地的人们从不正儿八经称它“潞王墓”,而轻蔑地叫它为“潞王坟儿”。“坟儿”的份量比“墓”来说就轻得多了,特别用在皇帝胞弟的身上,就更显得不大妥当了。可世世代代,人们就这样称呼,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自然是由于人们痛恨潞王的感情形成的。
在中原地区,一般来说,在这里有过政治、经济等活动的人,不管职位高低,逢年过节时,人们或多或少地会有一些祭奠仪式,如盘古、女娲、老子、张仲景、朱元璋、岳飞等等。然而,潞王在河南卫辉府生活了二十多年,死后又葬在这里,他的墓前却从来没有祭祀的香火。潞王墓前空摆了一个大如石鼎的焚香炉,他生前的煊赫与他死后的凄凉形成鲜明的对照。对潞王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卫辉姜太公故里
现在卫辉市留下了大量证明姜太公故里的历史遗迹.
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西北地的山岗上有封土高大的姜太公墓,墓前矗立有墓碑,是清朝康熙二十年卫辉知府加伍仲春所立,上刻:“周姜太公茔葬处。”姜太公100代孙吕梁先生,1995年亲手撰文在姜太公墓前之碑:“姜太公吕尚之墓”、“姜公史略”、“姜太公吕尚故里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