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

加息是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作出的重要决策。
加息就是一国的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了,进而影响市场利率。
目的加息是对现行的某种或某些利息率进行有目的的提高的行为,通常是为了实现某个具体的目标而做出的举措。
比如:通过提升存款利息基准利率,来达到吸收存款减少货币供给的目的。或是提高银行间隔夜拆息率,来提高短期高额融资的成本,抑制恶意投机行为,等等。
加息不仅是经济行为,同时也是政治、社会因素多重作用下的产物,有时很可能不是为了经济目的而进行,而是迫于压力。
比如:某国在本国货币不断升值时,进行减息,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增多,可以达到抑制货币升值的目的(这种行为要成功,是有很多前提,纯理论讨论),但是该国面临强大的物价上涨压力,不得不加息以平抑物价(若减息货币增多后物价将进一步上涨)。
影响加息的执行效果通常不能很快反映出来,因为涉及到整个经济体系,或者说金融体系的联动机制,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反映出结果来(具体时间没有研究过,不知道)。因此,若是期望加息的效果像打麻醉剂一样的快速反映,实在很渺茫。
历次加息时间表2007年12月20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2007年9月15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17日(周一)沪综指上涨[1]109.21点,涨幅2.06%。深成指上涨280.67点,涨幅1.54%。
2007年8月22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受8月21日晚央行年内第四次加息的消息影响,早盘沪深两市双双大幅低开,股指早盘震荡走高,在金融、地产股的轮番推动下,沪深两市先后刷新历史高点。沪指涨幅0.50%,成交1621.98亿。
2007年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7月23日周一两市大幅跳空高开,沪市开盘报4091.24点,上涨32.39点,深市开盘报13615.30点,上涨197.34点。两市大盘高开高走单边震荡上行,做多人气迅速聚集。截至收盘,两市共成交2351.1亿元,成交量明显放大。
2007年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5月21日,沪市开盘:3902.35点,低开127.91;报收4072.22点,涨幅1.04%。
2007年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低开后大幅度走高,开盘2864点,收盘3014点,突破3000点,全天大涨2.87%,随后一路强劲上行至3600点。
2006年8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周一开盘后,沪指开盘低开至1565.46点,最低点1558.10点,随后迅速反弹收复失地,收盘至1601点,上涨0.20%。
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提高到5.85%。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点,收盘1440点,涨23点,大涨1.66%。
2005年3月17日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
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一路下跌中的沪综指继续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
1993年7月1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3.05点。
1993年5月15日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7.4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