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限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平均年限法适用于各个时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所取得的残余价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项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剩下的残料或零部件等变价收入。固定资产清理费用是指清理固定资产时发生的耗费。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即固定资产净残值。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便于计算折旧,每月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乘以月折旧率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

                                                        =1-净残值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其中净残值率为净残值与固定资产原值之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