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衷一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目:莫衷一是

拼音:mò zhōng yī shì

解释:莫:不能;衷:折衷,断定;是:对。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也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大家议论了好久,莫衷一是,想不出好办法。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郭沫若《高渐离》附录《关于筑》:“据上所述,筑之形制~,旧说每嫌过略,新说虽详。”

近义词:无所适从众说纷纭

志同道合

成语名称:莫衷一是

成语发音:mò zhōng yī shì

成语释义: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清史稿·选举志二》:“惟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

成语示例:人们议论纷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