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脱
通脱,亦作“ 通侻 ”。指放达不拘小节。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晋书·袁耽传》:“遂就局,十万一掷,直上百万。 耽投马绝叫,探布帽掷地,曰:‘竟识袁彦道不?’其通脱若此。”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高僧转世》:“ 一彬 持戒律甚严,独言论通脱,口如悬河。”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 曹孟德是‘尚通侻’的,但 祢正平 天天上门来骂他,他也只好生起气来,送给 黄祖 去‘借刀杀人’了。”
通脱不拘---【拼音】tōng tuō bù jū
【解释】放达而不受礼法和世俗偏见的束缚。
【出处】叶圣陶《微波》:“你从前那么通脱不拘,大家都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