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头会

柴头会
作者: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资料采编 更新时间:2005-4-11
城关柴头会,据《武夷山志》载:二月初六,集中竹竿柴棍农具及一切日用品于城坊售之,故得名。柴头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51年农民领袖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在太平军的影响下,武夷山(当时的崇安县)和全国各地一样,四乡农民纷纷起来抗捐抗税,反对奴役压迫。县衙门官吏见势头不妙,便加紧对农民进城买卖的检查,下令不准农民携带凶器、铁器之类的东西进城。凡进城者,只允许挑柴木,携带竹、木家具等农副产品。这样一来,更激起了农民的反抗。1866年,四乡农民在起义首领陈顺光的带领下,于农历二月初六凌晨,扛上木棍、竹叉和扁担等冲进县衙门,迫使县官下令免除农民的“竹丝税”、“明笋税”、“茶叶税”等,并立即张榜公布,起义获得了胜利。人们为了纪念这木棍、竹叉和扁担取得的胜利,决定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这一天在城关举行盛会,名为“柴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