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CPI
核心CPI是什么?所谓核心CPI,是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目前,我国对核心CPI尚未明确界定,美国是将燃料和仪器价格剔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乐为核心CPI。一般认为,核心CPI能更真实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3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就达到了补界定为温和通货膨胀的3%临界线,而4月份又轻而易举地向上突破至3.8%,5月份更站到了4%以上,达到4.4%。其走势已经成为进一步出台宏观调控措施的风向标,央行权威人士普表示,如果物价上涨幅度达到5%以上,就要考虑是否加息。据专家预测,月度CPI在今后两三个月内将继续走高,突破5%警戒红已在预料之中。但对全年价格走势,则不必悲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价格监测显示:6月中旬,粮油价格稳中有降,肉、蛋和带鱼价格继续上涨,鲜菜价格有升有降;约品价格总体下降;水电和居民用煤价格继续上涨,服务收费基本稳定。
核心CPI的由来依靠核心CPI来判断价格形势这种方法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戈登(Robert J.Gordon)于1975年提出的,其背景是美国在1974年-1975年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而当时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当时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发生的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主要是受供给因素的影响,受需求拉动的影响较小,因 此提出了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来衡量价格水平变化的方法。从1978年起,美国劳工统计局开始公布从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PPI) 中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上涨率。
此后,核心CPI逐渐成为美国宏观经济分析中较为常用的术语,1981年就出现了以核心CPI为书名的专著。但是,就是在美国经济学界,关于是否应该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来判断价格水平,至今仍然存在很大争论,反对者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