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毛菊
种中文名:半毛菊
种拉丁名:Crupina vulgaris Cass.
种别名 :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半毛菊属
属拉丁名:Crupina
国内分布:新疆伊犁地区有分布,海拔1100米。
国外分布:此种广泛分布欧洲、苏联高加索地区及中亚地区,伊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欧洲南部。
海 拔:1100
命名来源:[DictSc.Nat. 12: 68. 1818]
中国植物志:78(1):163
亚族中文名:飞廉亚族
亚族拉丁名:CARDUINAE O.Hoffm.
族中文名:菜蓟族
族拉丁名:CYNAREAE Le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约40厘米。茎单生,直立,有分枝,下部有柔毛,上部无毛。基生叶小,2—4片,倒卵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不分裂,边缘无锯齿或有锯齿,顶端钝。茎叶羽状全裂,侧裂片3—5对,全部裂片线形或宽线形,宽1.5—4毫米,边缘无锯齿或有稀疏微钝齿;中部茎叶较大,向上或向下的茎叶渐小,全部茎叶无柄,两面同色,绿色,无毛。头状花序少数(5—6个)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椭圆状,绿色,无毛,直径4—6毫米。总苞片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宽卵形至椭圆形,长1.5—2毫米;中层与内层椭圆状披针形,长5-11毫米,宽1.5—2.5毫米。全部苞片顶端急尖,外面有多数纵条纹及小腺点,草质,边缘白色狭膜质。头状花序含少数小花,边花无性,3朵,花冠细丝状,无毛,中央两性花1朵,花冠管状,长11毫米,外面有白色柔毛。全部小花紫色。瘦果圆柱状,长3.5—6毫米,宽2—3毫米,下半部无毛,上半部被顺向贴伏的短直毛,基底着生面平。冠毛黄褐色,外列冠毛刚毛长达6毫米,内列冠毛刚毛极短,膜片状。花果期7月。
产地分布:新疆伊犁地区有分布,海拔1100米。此种广泛分布欧洲、苏联高加索地区及中亚地区,伊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欧洲南部。
参考文献:CrupinavulgarisCass。InDictSc.Nat.12:68,1818;DC·,Prodr.6:565,1837,P.P·;Ldb·,F1.Ross.2:684,1845—1846,P.P·;Boiss·,F1.Or.3:699,1875;Czer,inF1.URSS28:254,1963;石铸,植物分类学报24(2):156,1986---CentaureacrupinaL·,SP.P1.909,1753----Serratulacrupina(L.)Vill·,Hist.P1.Dauph.3:38,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