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镇

1、广东省高州市石鼓镇简介
石鼓镇位于高州市西南部,东面与茂名市区相接,西面与广西省毗邻,南面与化州市接壤,北面紧靠高州市区,是高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三大区之一,全镇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其中集镇常住人口2.5万人,辖29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是高州市西南部重要的交通、信息、金融、文化、贸易、制造业中心,素有“小佛山”之美称。
经济
经济发展好。该镇积极实施“兴农富民,兴工强镇”的经济战略,国民经济突飞猛进。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1993年以来,荣膺高州市十强镇九连冠。曾被评为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广东省乡镇之星、广东省文明单位、茂名市十强镇。2001年跨入广东省农村经济综合实力200强镇和广东省西翼农村经济总收入10强镇行列。
该镇是广东省重点工业卫星镇。现已建成了颇具规模的祥山工业园区、低坡制革、西基山造纸、九罡塑料加工、黄头建材等八大工业园区,形成了不锈钢制管、制革、造纸、塑料加工、铸造、建材六大支柱产业。现有乡镇企业2559家,其中工业50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06亿元。
农业
该镇是高州市的农业大镇。按照“依靠科技,兴粮足食,兴菜富民,兴果强家”的发展路子,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全面推行渔畜果菜综合种养模式,已形成优质稻、蔬菜、玉米、南药、花生、瘦肉型猪、淡水鱼七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花卉、盆景、风景树等特色农业逐步兴起并形成基地。200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64亿元。
该镇是粤西商贸重镇,素有“小佛山”之美称。已建成饮食、农产品、工业品、渔网、农贸等五大市场体系,市场面积2.3万平方米,年集贸成交额1.3亿元。农贸综合市场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
镇区建设
镇容镇貌好。该镇集镇建设日新月异。近景规划控制面积14平方公里,已建成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大小街道基本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并安装了街灯、统一种上绿化树。市政配套设施完善,自来水供水网络与高州市网道相连,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中心镇、茂名市示范镇,省“岭南杯”达标镇。
教育
科教文卫事业好。该镇是高州市教育“窗口”镇。有中小学校50所,1994年就全面实现了“普九”达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在茂名市镇级处于领先地位。石鼓镇小学是一间历史悠久的小学,石鼓中心小学是茂名市首所省一级农村学校,石鼓中学是茂名唯一高考水平赶上城区中学的农村中学,石鼓职中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省现代农业示范校,成人文化技校也获得省示范学校称号,历年小学水平测试、中考、高考均居茂名市同级学校前茅。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58477
男
30967
女
27510
家庭户户数
15731
家庭户总人口(总)
56192
家庭户男
29425
家庭户女
26767
0-14岁(总)
20003
0-14岁男
11572
0-14岁女
8431
15-64岁(总)
33758
15-64岁男
17116
15-64岁女
16642
65岁及以上(总)
4716
65岁及以上男
2279
65岁及以上女
243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4434
2、福建省泉州永春市石鼓镇永春石鼓镇位于永春县城西郊,全镇设13个行政村,总面积48.28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多人。省道三郊线、305线贯穿全镇,交通便利、地理、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是永春主要的侨乡之一。
近年来,石鼓镇党委、政府从本镇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科教兴农、以工富镇,搞活流通,协调发展"的目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了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今石鼓镇已成为永春的经济重镇、省级科技示范乡镇及市级星火技术密集区。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5.122亿元,比增14.3%;镇财政收入达606.5万元,比增46.9%;平均村财收达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比增4.4%。
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他们首抓的一项工作。为此,镇里出台了扶持蔬菜、茶叶、名优水果等示范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突出抓好1200亩连片蔬菜基地、400亩蔬菜中心示范片、160亩出口蔬菜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第一期工程建设,蔬菜基地保持常年3500亩规模,反季节、无公害、无土栽培蔬菜得到推广和发展。同时,他们把目光瞄准市场,以合资合股等形式,在全县率先创办了永绿和康绿菜等两家蔬菜公司,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举。与此同时,麻竹、蛋鸡和白番鸭等基地建设也得到扶持和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引办和创办各类企业是他们着力抓好的又一项工作。仅去年,通过落实优惠措施和奖励办法,就引办企业16家,总投资4000多万元。注意发挥本镇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扶持顺德堂、欣绿食品、永鑫毛线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打好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使大量石鼓企业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远销四海。尤其是成功引进丰记水暖器材有限公司在县工业区落户,从而使企业生产从零星分散到集中发展,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
在抓好一、二产业的同时,石鼓镇还将发展旅游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聘请专家教授对魁星岩旅游风景区及旅游公路进行规划设计,着手进行景区建设,景区被省政府纳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魁星岩公路已奠基,筹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筑巢引凤,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多年来,镇政府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先行工程来抓,累计投资230万元建设和修复一批农田水利工程,同时加大通村公路硬化建设,硬化率达80%,旧城改造,拆旧建新工作进展顺利,镇容村貌焕然一新,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队伍建设是关键。几年来,石鼓镇建立健全了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的若干制度,结合效能建设,设立了民主监督台,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增加办事透明度,促进了求真务实、廉洁高效作风的形成,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镇先后获得两个文明建设多项荣誉和称号。
3、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在今云南丽江县西,距离县城28公里。地处金沙江与冲江河交汇处,金沙江西北流至此折向东北,称为长江第一湾。镇南有冲积河谷。公路南北过境,分别通剑川县和维西县。聚落错落于石鼓坡北。有滑石粉、皮革、铁农具、粮油加工等企业。为丽江县中、南部及中甸县相邻地区重要农贸集市。镇西北有水电站。沿江产沙金、富木材,产药材。冲江河水力资源蕴藏量11.8万千瓦。镇西有铁索桥,为古代同藏要津。1936年红二方面军由此渡江北上。今有纪念碑。
从青藏高原奔腾南下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河流,在南北走向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三大山脉的夹持之下,在滇西北境内形成了"三江并流"的举世奇观。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口一段,全长2308公里。相传过去沿江一带的居民曾取沙淘金,所以叫金沙江。它流出青海,经西藏从德钦县进入云南,继续南流于横断山区,到了石鼓镇后因山崖阻挡便掉头急转东北而去,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转弯,这一奇观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湾”。
据地质资料表明,早在第四纪阿尔卑斯运动前,长江水是沿着横断山脉向南奔流的。后因第四纪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新构造运动,使石鼓镇南部抬升为高山,迫使江流改道,因而,形成了江流急转的大观。
长江第一湾的雨季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降水量为749.6mm,年平均温度14.6℃,最热的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21℃,最冷的月份为1月,月均气温6.7℃。属湿润性的河谷气候。从丽江乘车西行约70公里,长江第一湾的神韵就展现在眼前了。金沙江犹如一条轻轻拂动的绸带,从青色的群山间飘然而下。两岸墨绿色的护堤林和碧绿的稻田为她镶上两条深淡相间的花边,更增添了她的魅力。依山而建的小镇错落有致,有石阶蜿蜒而上,纵贯小镇。镇中的小街宽约数米,均由青石板铺成,街两旁店铺林立。整个小镇显得安静祥和。
4、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石鼓镇镇政府驻罗店,人口16456人,面积17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石鼓、九龙桥、石鼓、盘道、黄户垭、柳林、老鸦坪、薛桥、贾寨、熊家庄、易家沟、玉皇顶、黄川、温坪、火焰山场。
石鼓镇位于丹江口市汉江以北地区中部,丹郧省道纵贯东西,罗仓公路沟通鄂豫,西南依秦岭余脉,东北濒丹江水库,与河南省淅川县为邻,是丹江口市唯一的省级“口子镇”,因千年“石鼓关”而得名(石鼓关自古为中原民众朝武当、进川达陕的咽喉要塞)。建国后属于凉水河区,1975年撤区后,建薛桥公社,1987年建罗店乡,1996年撤乡建石鼓镇。全镇版图面积175km2,总人口1.6万人。全镇辖13个行政村、1个果园场、1个居委会、81个村民小组。
作为农业乡镇,石鼓镇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了“两大优势产业”(畜牧养殖和柑橘种植)和“三大特色产品”(优质粮油、仁用杏和中药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农业效益。经过石鼓镇广大干群的团结奋斗、克难进取,使该镇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工作稳步开展,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连续几年被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授予“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石鼓镇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在这里交汇,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在这里融合。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极其丰富,双龙峡景区风光秀丽,丹霞地貌神奇罕见,石林景观鬼斧神工,玉皇顶冠赤兽遗址亚洲独一无二,贾寨地主庄园、石鼓明清老街古朴优雅,刘秀在这里首胜王莽、逐步建立东汉王朝的神奇故事传诵至今,神龙传说扑朔迷离。近年来,石鼓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丹江口市“以民为本,生态立市”的战略,确立了“生态旅游型边贸口子镇”的发展思路,紧抓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拉动全镇经济发展。目前,双龙峡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已经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丹霞地貌的发现、石鼓省级地质公园的申报,更是让石鼓这块神奇土地在沉寂数年后再次名声大噪,吸引无数游人前来观光旅游。
石鼓镇主要旅游资源简介
一、双龙峡风景区
双龙峡景区位于石鼓镇西北部的九龙桥村,东濒丹江水库最宽处——小太平洋,北邻河南四大名寺之一的香严寺和3A级景区坐禅谷,是一块兼具北方雄浑壮阔与南方清秀俊逸的风水宝地。景区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域18平方公里。景区有四大看点:一是10公里峡谷景区:峡深100米-300米不一,峡宽2米-50米不等。谷水清亮、泉瀑遍布、怪石嶙峋、绝壁陡峭、树木葱茂,空气清爽,尤其是青龙山、黄龙山对峙区段,老百姓称之为公龙山、母龙山隔峡遥望区段,形成了天然立体的太极图案,堪称道家起源,全图一绝。二是三大溶洞景区:盘龙洞、娘娘洞、公主洞位于景区西北部,洞内金碧辉煌,龙影遍布,钟乳倒悬,犹如东海龙宫般雄伟神秘。最大溶洞主大厅宽40多米,高50多米,深150多米;分支洞穴众多,深不可测。三是山寨景区:有青龙、黄龙二寨对立,目前寨墙犹存,且有秦楚古烽火台、古长城遗迹等,还有古水井、风洞、海拔1010米的江北第一峰太白岩等,均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四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当年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主力撤离均(县)房(县)苏区后,以纪大纲团长为首的红三军游击队以这里为根据地,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牺牲了60多位红军先烈,为均县(丹江口市)及郧阳地区(十堰市)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丹霞地貌、石林风光
石鼓镇近期新发现的丹霞地貌,具有典型的粗细相间砂砾岩沉积层理,自然成景奇妙,鬼斧神工,有的如宝塔耸立山间,有的似将军昂首挺胸。经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暨湖北省地质遗迹调查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对镇内奇特地质景观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石鼓镇地质遗迹资源分布较为广泛、类型多样,其中白石河丹霞地貌在湖北省内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观赏性,在融合风响沟小石林、双龙峡峡谷等地貌景观、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后,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完全具备申报成为省级地质公园的条件,若经过进一步探索开发,也有申报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可能。
丹霞地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地质形态,其山、石质感和线条刚柔兼备,风光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经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丹霞地貌所属的“红层”是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由于当时古气候炎热干燥,沉积物中的低价铁氧化成高价铁,因而岩层被染成紫红或褐红色,岩体由颗粒粗大的 “砾岩”和细密均匀的 “砂岩”构成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故称为“红色砂砾岩”。
目前,石鼓镇省级地质公园申报工作正在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及市委、市政府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紧锣密鼓的进行。[4]
5、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鼓镇代码:610302101辖石坝河、庙沟、沙家湾、李家槽、陈家堡、甘沟、高家河、窑院、孙家庄、范家庄、甘河坡、马鞍山、王家河、赵家庄、相家庄、刘家村、党家村、张家沟、石嘴头等19个村委会。
石鼓镇于陕西省关中八百里秦川西端的宝鸡市城区,地处宝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依秦岭,北临渭水,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石鼓镇原为石坝河乡后因于该镇石嘴头发现大量石鼓文而更名。石鼓文,亦称猎碣或雍邑刻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无具体年月,唐人韦应物和韩愈的《石鼓歌》都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在石鼓镇境内有秦岭著名山峰鸡峰山。鸡峰山景区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位于天台山主峰景区的东北方,宝鸡市区的东南方,距市区10余公里,主峰元始天尊峰海拔2014米。古称“陈仓山”、“宝鸡山”,或称“鸡山”。宝鸡地名即源于此。宝鸡原称“陈仓”。相传春秋时,秦文公在此狩猎,获雌鸡,后飞至山上化为石鸡,立祠祀为“陈宝”。“得雌者霸,得雄者 王”。到秦穆公时果得霸业。唐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10余里,皇帝以为这是瑞祥之兆,便下诏改陈仓为“宝鸡”。 所以宝鸡的名称也是源于此。
石鼓镇以工业和旅游业为主产业。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石鼓镇已发展为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城镇。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
21331
男
11428
女
9903
家庭户户数
6211
家庭户总人口(总)
20612
家庭户男
10876
家庭户女
9736
0-14岁(总)
4959
0-14岁男
2784
0-14岁女
2175
15-64岁(总)
15318
15-64岁男
8117
15-64岁女
7201
65岁及以上(总)
1054
65岁及以上男
527
65岁及以上女
52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7887
6、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石鼓镇石鼓镇位于湘潭县西南边陲,与湘乡市、双峰县接壤,东南毗邻青山桥镇,东北接分水乡,总面积为96.5平方公里。全镇辖歇马、石鼓、明道三个管区,顶峰、铜梁、双河、山田冲、群星、歇马、大坪台、沿红、竹塘、路口、云霞、石湖塘、福霄、高家坪、西冲、花楼、海荣、石鼓、万家、珠山、欧冲、将军、安乐、兴旺、粟山嘴、森梅、龙段、道贯、珠联、向阳、七家坪、太平山、五家嘴、四路34个村、1个居委会,13756户,总人口49645人。耕地面积为38753亩,其中水田35142亩、旱土3611亩。
石鼓镇边贸交易发达,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捷 (距320国道仅15公里) ,环境优美,无工业“三废”污染,特别适宜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
石鼓镇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座落在石鼓镇与双峰县交界处的昌山巍然屹立、气势磅礴;奇峦叠嶂、蔚为大观,方圆20公里,海拔755.1米,是湘潭县的最高峰。其主峰锦鳖峰系南岳七十二峰之一。还有昌山西走的分支铜梁山,海拔613米,其峰云雾盘绕、风景秀美,有石龙寺、两湘亭、铜梁水库、曹家坳瀑布、曾国藩稍息亭、大三弯、顶峰等多处景点,其铜梁水库建于1958年,是湘潭县位置最高的小(一)型水库。库内绿水粼粼、碧波荡漾,乌龟山浮于水中,水面青山倒影、水天一色。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3])
总人口
44279
男
22865
女
21414
家庭户户数
12960
家庭户总人口(总)
44231
家庭户男
22838
家庭户女
21393
0-14岁(总)
10420
0-14岁男
5529
0-14岁女
4891
15-64岁(总)
29530
15-64岁男
15296
15-64岁女
14234
65岁及以上(总)
4329
65岁及以上男
2040
65岁及以上女
228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3876
7、网络游戏中的新手村经典网络游戏剑侠情缘online和剑侠世界中的新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