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罪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语】:避罪

【注音】:bì zuì

【释义】:1.避免获罪;惧怕获罪。 2.谓犯罪者逃避惩处。

《汉语大词典》

【避罪】1.避免获罪;惧怕获罪。《管子·霸言》:“折节事彊以避罪,小国之形也。”《汉书·董仲舒传》:“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水浒传》第四五回:“ 石秀 却在侧边看了,也自冷笑道:‘似此有甚功德,正谓之作福不如避罪。’”2.谓犯罪者逃避惩处。《孙子·地形》:“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於主,国之宝也。” 何延锡 注:“退岂避罪也,见其蹙国残民之害,虽君命使进而不进,罪及其身不悔也。” 宋 苏轼 《杂纂》:“去亲戚家避罪--怕人知。”

《新华字典》

【避罪】

1.避免获罪;惧怕获罪。

2.谓犯罪者逃避惩处。

相关词组:

【进不求名 退不避罪】

名:功名。罪:罪责。指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从大局出发,不应考虑个人的功名、得失。

相关书籍:

《新编避罪与反避罪法律操作及案例评析全书》

【出 版 社】: 新华出版社

【图书册数】: 全套4卷

【出版日期】: 2003-8-1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