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生
红生-简介红生,在京剧行当里,原指老生应工的关羽、赵匡胤一类勾红脸的角色。多年来根据《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所编演的关羽剧目甚为丰富,因此便把生行擅长演关羽戏的演员称为“红生”。
手持青龙偃月刀,绿袍金甲,蚕眉凤眼,五绺长髯的关羽形象,不论从历史人物到群众的流传,还是从清朝内廷到四大徽班的舞台上,都是被供奉为“关圣帝君”。正是这种封建迷信的驱使,当时戏曲舞台上,演关羽戏的红生演员,每演关羽戏必先剃头、刮脸,一进后台就不再闲谈说笑;演出前后先要烧香磕头顶码子,就是先用黄表纸写下关圣帝君名讳,叠成上边是三角形的牌位,在后台祖师爷牌位前烧向叩拜后,把它放在头顶上,戴在“盔头”里。演出完毕用它擦掉脸上红彩,再把它烧掉。而后才能同人谈话聊天儿,以示对关公的崇敬。在这种尊关羽为神的京剧舞台上,第一代演关公戏的演员主要是米喜子和程长庚。
红生-创始人王鸿寿王鸿寿(老三麻子)的表演风格形成于清末,是京剧红生行当的创始人,所表演的红生戏别具一格,于继承前辈艺人米喜子、程长庚等表演艺术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创造与发展,被尊为红生之祖。王鸿寿擅演关羽,久在上海等地演出,他突破了原北派(即米、程一系)关羽戏的局限,变北派塑造关羽形象以肃穆庄严为主的演法为南派的威武激昂,冲淡对关羽的过分"神化",而加强其刚劲雄武的描绘。王鸿寿对关羽的扮相、服饰、工架、武打、唱、念、表演作了多方面的丰富与创新:变关羽的揉胭脂脸为勾银朱脸,增加了脸谱的线条,加浓脸谱的色彩;变关羽戴黑满或黑五绺髯口为黑三绺;为关羽设计了独用的夫子盔、掩心甲、软靠,特制了青龙刀;借鉴关羽的各种塑像、画像设计了多种优美的造型,又设计了特殊的趟马和刀花亮相;唱法上,他以高亢的嗓音唱徽调,并以昆曲吹腔、梅花板、南韵拨子、西皮、二黄、唢呐二黄等互相配用的方法作为关羽独有的唱腔;注重做派,融合文武老生、武生及架子花脸的表演特色,使之兼有庄重、沉雄、勇猛、威武等多种特色,并增设一名马童来丰富关羽的舞蹈动作。
红生-红生传人王鸿寿的弟子有周信芳、林树森、李洪春等,他们均有各自的成就,其中全面继承并发展王派红生艺术的是李洪春。
李洪春将关羽戏由王鸿寿的36出增加到40余处;结合武术刀法创"关公十三刀"的刀式,又精心揣摩关羽的有关图像创"关公48式"亮相,突破了关羽形象的雕塑美。因戏设腔,揉入各种唱法。念白则综合文武老生的庄重沉着,武生的刚毅,花脸的粗犷,并用乡音(关羽系山西人)装点而独具一格。表演允文允武,不受传统演法的拘束而多所创新,着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其儒雅肃穆的一面,进一步完善了红生行当的表演。此外,他的戏路亦很宽,武生、老生、诸行当都能胜任,剧目也极宽泛。
李洪春的传人极多,弟子李万春、宋遇春、王金璐、李和曾、曹艺斌、袁金凯及子金声、玉声等之外,奚啸伯、高盛麟、李少春、傅德威、茹元俊等亦从其习艺。
红生-今天舞台上的红生红生在京剧行当中独树一帜,它既不同于花脸、也不同于武生和老生,却需有花脸的功架、武生的功底,老生的醇厚的念白和唱法。扮出相来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具有威严震慑之美感。因此红生演员须有花脸、武生、老生各行基础,功夫非常。
当今擅长红生戏的名家有京昆艺术家候少奎先生、京剧红生名家李洪春之子李玉声先生。此二位秉承家学,卓有建树,是京、昆红生艺术的重要传承人!另外,天津马少良、北京李岩、台北李宝春、东北的裴永杰也兼演红生戏。青年演员中上京的奚中路、天津的王平红生戏同样可圈可点!
红生-红生名家李洪春
李洪春,生于1899,卒于1990年,原名李春才,祖籍江苏南京,后迁山东武定,7岁坐班长春班。1919年在湖北遇王鸿寿,倾慕王的红生戏,追随到扬州,王受感动,收其为弟子。学会王鸿寿全部36出戏,又编演了《走范阳》、《阅军教刀》、《教子观鱼》等,发展为40余出,进一步丰富了关羽戏。
他的关羽表演兼收南派,(王)、北派(程长庚、王凤卿)、河南派(葛文玉)之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他在唱念做打进行全面创新,比如在念白方面,以前的关羽念白是按老生味道来念,或按花脸的味道来念,那就是红净了。但是李洪春他用文武 生融合花脸的念白,既有文武生的沉雄,又有花脸的粗犷,形成他独特的关羽念白。
他的弟子有李万春、宋遇春、王金璐、曹艺斌和他的儿子李金声、李玉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