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在唐诗、宋词中, 我们常常会看到,同一件事物往往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或短语去描述它。我们所谓的“砌词”正是此意。

由于每一词牌所对应的词谱都有严格的格律限定,所以人们在描述一件事物时,往往为了符合词的平仄要求,或者为了押韵,而必须寻找其它同义的词汇去替代原词。这就是“砌词”的意义所在。

比如“美人”,可以用很多词替代:“玉人”,“玉真”(原指仙人),“红袂”,“芳尘”,“红妆”等等;

又如形容“手”很“白嫩”,可写为“柔葱蘸雪”,“纤纤柔握”(见陆游《沁园春》),“素手”,“春笋嫩”(见李煜《捣练子》)等等。

其它例子有:

“看”:蕙盼, 眄(音同免)睐

“美貌”:娉婷,春风面,滴滴(按:明媚之貌)

“梅子”:翠丸, 脆丸,翠圆

“落花”:坠粉

“荷花”红衣

“走路”:凌波,莲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