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色散实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niú dùn sè sàn shí yàn

牛顿所做的将太阳光分解成各单色光及将各单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光学实验。在牛顿之前,许多人曾演示过太阳光通过棱镜的色散现象,但解释都不正确。牛顿改进了他人的实验方法,做了一系列判决性实验,表明白光是由各单色光以一定比例的复合,不同色光有不同的折射性能,为颜色理论奠定了基础。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经过三棱镜的2次折射,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依次排列,称为光谱.红光以外是红外线,紫光外侧是紫外线,.可见光中,经过三棱镜折射时,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

为什么要用三棱镜

三棱镜的两面不平行,各种色光在另一面折射时入射角差异很大,就能产生明显的色散现象。

窗玻璃两面平行,理论上也能产生色散——但要能产生较明显现象,玻璃的厚度就要很大,大到不能实用。

色散实验之前

当时大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的没有其它颜色的光(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而彩色光是一种不知何故发生变化的光。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牛顿把一面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透过三棱镜,光在墙上被分解为不同颜色,后来我们称作为光谱。人们知道彩虹的五颜六色,但是他们认为那是因为不正常。牛顿的结论是:正是这些红、橙、黄、绿、青、蓝、紫基础色有不同的色谱才形成了表面上颜色单一的白色光,如果你深入地看看,会发现白光是非常美丽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