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寺

浦东庆云寺庆云寺位于浦东新区合庆镇庆丰村,原为猛将庙旧址。1993年12月,以当地种福庵、海潮寺、观音堂、三官堂、野三官堂、猛将堂六处庙主动统一规划,建为庆云寺。明阳法师入室弟子慧觉法师主持筹建。在庆丰村、庆丰实业总公司等鼎力资助下,于1995年1月破土动工,1997年12月16日建成开放。寺前有大山门。接大山门的是天王殿,殿中供天官弥勒菩萨;其背后为护法韦驮。左右背壁为四大天王像。过天王殿,右侧为鼓楼,内供伽蓝菩萨。右侧为钟楼,铜钟重3吨。钟楼内供地藏王菩萨。大雄宝殿在最后,东西长30米,前后20米。殿高18米。正殿供三世如来,法身高5米,连同莲坐、佛龛,共高9米。两侧为18罗汉坐像。其后还有500罗汉山。三世如来后壁,背靠千手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庆云寺总占地面积共7000平方米。
肇庆庆云寺庆云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18公里处的鼎湖山天溪山谷,始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经”,并对寺进行修葺。庆云寺地成七级,l-2级为花园,寺院建筑群则分布于3-7级。倚山势构筑五层殿宇,计有大小殿堂100多间,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规模宏大。寺中主要建筑有韦陀殿(内设知客堂、云房)、大雄宝殿(内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三殿合而为一)、中正堂、毗卢殿、塔殿,以及客堂、鼓楼、斋堂、钟楼、藏经楼、七佛楼、睡佛楼、佛母楼等。寺内文物古迹甚丰,现存舍利子、千人镬、佛经《碛砂藏经》、慈禧太后题匾、平南王大法座、大铜钟等文物,还有菩提、木樨、古梅、红棉等古树名木,鼎湖十景中的“菩提花雨”、“方池印月”、“塔殿香风”诸景均在寺内。是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泰兴庆云寺庆云禅寺原位于江苏泰兴城内庆延铺,建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即公元999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史载:“庆云寺在城庆延铺,宋咸平二年建”“寺本宋都尉蔡梦祥舍宅为兹邑为名蓝”,法脉由浙江嘉兴传入。然而随着岁月的剥蚀,庆云禅寺渐有颓废“寺旁隙地渐没入民间,僧徒遂散”。明嘉靖末年,寺院被道人强占。万历年,县令段尚绣查处此案,庆云禅寺回归佛门。可是此时的庆云禅寺已是面目全非,百废待兴。幸有秣陵(今江苏江宁县)安隐院僧洪祗禅师来领寺事,启告十方,募缘修寺。万历二十六年,在县令陈继畴的大力支持下,“诸檀越善信踊跃效命施财”,未几“大殿、山门、禅堂、香积无不一新”,殿内“绀发金身之容,石筵香案之供,皆种种庄严”,“又建二楼于殿旁,左钟右鼓,以警晨昏。”“庆云清梵”也成泰兴四景之一,寺院再现辉煌。
清顺治年间,硕揆原志禅师和洪约禅师相继住持庆云禅寺,朝廷赐“敕赐庆云禅寺”楠木匾额立于寺内(传为御笔)。康熙十六年,住持宜泽禅师建西竺庵;续有雪悟、旦孚、佛眉、德溥、妙懋、真济、照潭等名僧先后住持庆云禅寺,相继修缮殿宇。迨至光绪年间,在全寺一百一十亩土地上,拥有山门殿、天王殿、钟鼓楼、伽蓝殿、祖师殿、大佛殿、准提楼、千佛楼、定慧斋、崇福院等建筑130余间,僧众数百人,另外还有下院法乳庵、观音庵、宝莲庵和普同塔院。全寺黄墙黛瓦、飞檐翘角、古木参天,四周均为河水环抱,只有一石桥通入寺内,形成城中之城。庆云禅寺成为名闻大江南北的大丛林。
民国以来,履苇、慧真、智林相继住持庆云法席。1940年,泰兴沦陷后,伪十九师蔡鑫元部强占庆云禅寺为司令部,他们砍伐古木、毁坏僧房,佛门圣地被肆意践踏。1946年,国民党一百军刘光宇部将团部设在寺内,他们筑地堡暗道、防御工事,将寺内建筑设施损坏得百孔千疮。1946年夏秋之际,新四军苏中七战七捷的首战宣泰战役中,刘光宇部依托庆云禅寺作最后的顽抗,寺内建筑弹痕累累,这座凝聚着佛教文化艺术结晶的古刹,遭到很大破坏。
十年浩劫中,庆云禅寺作为“文革”接待站,1973年改为“县革会”第二招待所。1986年,庆云禅寺在其下院宝莲庵遗址上恢复重建,1990年经省政府批准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