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7世纪中国新疆伊斯兰教苏菲主义派别。喀什噶尔和卓家族成员伊斯哈格为其首领。与白山派相对称。维吾尔语Karataghlik的汉译。该派在和卓统治时期(1682~1759),曾在反对白山派的斗争中借助叶尔羌王室残余势力和哈萨克、柯尔克孜族部分部落的支持分治南疆,管辖叶尔羌地区7年,后奉准噶尔为宗主,独揽南疆统治权35年。清朝统一新疆时,黑山派和卓因遭受以波罗尼都为首领的白山派剿杀,其后裔幸存者避居中亚玛尔噶朗。在清代,黑山派曾支持清政府反对白山派分裂叛乱活动,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祖国统一的作用,影响较大。该派在苏菲主义道乘上源自纳格什班迪耶教团。因其修道方式由该派创始人伊斯哈格倡导,故名伊斯哈格派。主张高声诵念“迪克尔”,“道乘”、“教乘”并重;每日礼拜以苏皮(即修炼弟子)为首,聚集一起,环状围坐,诵念《古兰经》,然后诵赞词或“迪克尔”;每逢朝拜麻札诵念《古兰经》及赞词时,还伴之以舞蹈;实行依禅世袭制度;设有依禅、苏皮、哈里发、阿皮孜等教职。与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哲赫林耶学派的支系门宦有一定渊源关系。

(陈国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