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齿象

乳齿象
mastodon
化石记录的长鼻类哺乳动物(见长鼻目)。最早的、明显具有长鼻类特点的哺乳动物是发现于非洲北部的莫湖兽。经过古乳齿象的初期过渡阶段后,发展到乳齿象类。
中新世开始时,乳齿象类已分化为长颌类型和短颌类型两组。长颌类型的系统分支非常复杂,嵌齿象是长颌类型乳齿象的基型属,通常被称为三棱齿象。化石分布很广,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都有发现。延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从中新世一直到更新世。

铲齿象,又称板齿象,是长颌乳齿象的一个非常特化的属。其化石在中国内蒙古、宁夏、甘肃的中新世地层中常有发现。
与长颌乳齿象几乎同时出现的是短颌类型的乳齿象。轭齿象是旧大陆短颌类型乳齿象的典型属。中新世时它广布欧亚,中新世末进入北美,下颌进一步缩短,名为美洲乳齿象。更新世期间欧亚大陆的轭齿象趋于绝灭,而美洲乳齿象仍相当繁盛,一直生存到美洲人类历史的早期。
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于2008年4月24日在青铜峡市峡口镇采沙石厂10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
此次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点地处牛首山北麓的丘陵地带,属冲击层,且地层较为复杂。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最深处距地表约10米,最浅处5米左右;有些化石由于受地层潮湿影响已成粉状,只有一些较大规格的保存较好。在已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中,有腿骨化石、肋骨化石、牙齿化石等,腿骨化石残状长30厘米,宽20厘米;牙齿化石光滑坚硬,长10厘米,齿径5厘米。
据文物部门介绍,在此处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实属罕见,由此可断定在远古时代,牛首山一带自然环境较好,有充足的水源和食物,适合大型动物的生存。据当地百姓讲,多年前曾在取沙中也有少量单个化石出现,近日在较大范围内发现大体格化石,文物部门分析此处可能存在化石群。经自治区考古所专家初步断定,该古生物化石系晚中新世乳齿象化石,距今约1200万年。目前,文物部门已通知相关单位加以保护,待专家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