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菊
种中文名:白刺菊
种拉丁名:Schischkinia albispina (Bunge) Iljin
种别名 :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白刺菊属
属拉丁名:Schischkinia
命名来源:[Fedde,Repert.Sp.Nov. 38: 73. 1935]
中国植物志:78(1):205
亚族中文名:矢车菊亚族
亚族拉丁名:CENTAUREINAE O.Hoffm.
族中文名:菜蓟族
族拉丁名:CYNAREAE Le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极矮小,外形呈半球形铺地,主茎极短,自基部多分枝。全部茎枝白色,被极短的糙毛。叶长椭圆形、倒披针形或线状倒披针形或匙形,顶端钝,边缘有白色的坚硬针刺,不包边缘针刺长2—5厘米,宽2—3厘米,基部收窄成短柄,针刺单一或2—4掌状分枝,两面绿色,通常无毛或下面被稀疏短糙毛。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单生枝端,不显露,为头状花序外围的上部茎叶所包围。总苞卵状长椭圆形,宽4—5毫米,无毛。总苞片6层,外层卵形,长5—6.5毫米,宽2—3毫米;中层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0毫米,宽2—3毫米;内层线状长椭圆形或线形,长1.2厘米,宽1.5毫米。全部苞片草质,顶端渐尖成膜质刺尖,最内层苞片上部常紫色。边花无性,花冠长5一6毫米,顶端4齿裂,裂片不等大,长达1毫米,中央盘花两性,花冠长5.5毫米,顶端4—5裂,裂片长三角形,长达1毫米。全部小花黄色,花冠上下等粗,无檐部与细管部之分。瘦果无毛,光滑,长椭圆状倒卵形,无条纹亦无肋棱,长牛毫米,宽2.5毫米,顶端有果缘,果缘边缘有细锯齿。冠毛白色,二列,外列冠毛多层,基部连合成环,但不脱落,冠毛刚毛毛状,边缘锯齿状或糙毛状,长达7毫米,内列冠毛刚毛膜片状,长达9毫米,边缘锯齿状。花果期6月。
产地分布:分布新疆准噶尔盆地(沙湾下野地)。生沙地。苏联中亚地区及伊朗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苏联咸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