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凉
简介

十六国之一。汉族张寔所建。都姑臧。盛时疆域有今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历八主,共六十年。另一说,历九主,共七十六年。即从晋永宁元年(301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始至秦建元十二年(376年)悼王张天锡被迫出降前秦止。十六国中享国最久的国家!
晋惠帝时,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大筑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延用当地有才干的人共同治理凉州,课农桑、立学校,阻击入侵的鲜卑部,保境安民,抚定地方,多所建树。永嘉之乱时,天下分崩,独张轨贡使不绝,并遣将北宫纯勤王赴难。自洛阳沦陷(311)后,中原和关中地区人民流入凉州的很多。他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分西平(今青海西宁)郡界置晋兴郡,以处流民。又铸五铢钱,通行境内。愍帝即位长安时,张轨又遣将宋配助卫京师。314年张轨病死,长子张寔继任凉州刺史,晋愍帝司马邺任命寔为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西平公。七年之后为部下所杀。西晋亡后,自317年起,张氏世守凉州,长期使用晋愍帝的建兴年号,虽名晋臣及向数国称臣,但实为独立的割据政权,并不为东晋的地方政权,史称“前凉”。前凉国并不是仅称王,在公元354年,凉高宗张祚称帝,改元“和平”。由此观之,前凉绝不可能是东晋的地方官。

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前凉达于极盛,境内分置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于海头,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其疆域“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353年张重华死后,皇位被奸诈的张祚夺走,354年张祚称帝,改元“和平”。此后张氏宗室内乱不绝,凉国大姓也起兵反抗。十年争权夺位的斗争,使国势大衰,到张天锡时已失去今甘肃南部。376年,前秦主苻坚以步骑十三万大举进攻,张天锡被迫出降,前凉灭亡。张天锡后来到了东晋,得了个官,死后被“封”为归义侯。
前凉先后与前赵、后赵发生过战争,多次击败刘曜、石虎的进攻,但慑于对方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曾向前赵、后赵称臣纳贡。
张氏子孙世代保守的凉州,是当时中国北部较为安定的地区,都城姑臧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西走廊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较发达。西晋灭亡后,内地流亡人民相继到来,劳动力增加,生产经验传播,凉州的社会经济更有发展。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最多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一个重要地区。
前凉国君主表(1) 太祖 武王(追封) 张轨 (255-314) 在位(300-314)
(2) 高祖 明王 张寔 (271-320) 在位(317-320)
(3) 太宗 成王 张茂 (271-324) 在位(320-324)
(4) 世宗 文王 张骏 (307-346) 在位(324-346)
(5) 世祖 桓王 张重华 (327-354) 在位(346-353)
(6) 哀王 张曜灵 (344-355) 在位(353)
(7)高宗 威王 张祚 (?-355) 在位(353-355)注:张祚在354年称帝,改元“和平”。
(8) 冲王 张玄靓 (350-363) 在位(355-363)
(9) 悼王 张天锡 (343-403) 在位(363-376)
(10) 平王 张大豫 (?-386) 在位(386)
前凉皇储世系简况君主 皇储 谥号 在位时间
太祖张轨 长子张寔 明王 271——320
备注:314年即位,被司马邺命为凉州刺使,西平公。320年被部下阎沙所杀。
高祖张寔 弟弟张茂 成王 320——324
备注:张寔的同母弟,寔被杀后即位。后降前赵,被拜平西将军,秦州刺使。又袭封凉州牧,平西公。继被赵封为太师,凉王。324年病死。
太宗张茂 侄子张骏 文王 324——346
备注:初封霸城侯,324年即位。前赵拜其为凉州牧,凉王。在位22年卒,享年40。
世宗张骏 二子张重华 桓王 346——353
备注:16岁即位,27岁卒。在位11年,前凉达到极盛。
世祖张重华 子张曜灵 哀王 353——353
备注:353年被伯祖张祚夺去君位,改为宁凉侯并幽禁。355年卷入复辟政变,被张祚部下杨秋胡拉杀害。
伯父张祚 威王 353——355
备注:初为长宁侯,后废张曜灵,354年称帝,改元“和平”。355。9月被厨子徐黑砍杀。
高宗张祚 侄子张玄靓 冲王 355——363
备注:哀王张曜灵的弟弟,355年封凉武侯。张祚被杀,被宋混拥为凉州牧。363年,被张天锡杀害。在位9年,年14岁。
伯父张天锡 悼王 363——376
备注:前凉文王少子,桓王之弟。363年命令右将军张肃夜袭王宫,杀张玄靓自立。376年射杀前秦使节,被攻灭。后投靠东晋,398年病逝。
悼王张天锡 子张大豫 平王 ? ——386
备注:张天锡逃往东晋后,被部下拥为凉王,前秦吕光攻凉。败,被斩于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