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割据

【军阀割据】
以东汉末,唐末,清末最甚.
自秦以来,一直实行郡县制,汉末将刺使改州牧,在郡县的基础上又加一级行政单位,同时控制各地财政,军队。
为镇压公元184年的黄巾之乱东汉中央政府允许地方政府和地方士族豪强自行招募军队,自黄巾后,各地已呈割据之势。
黄巾之后,汉中央政权名存实亡,进入军阀混战。 唐政府为防止各族的进犯,扩充军镇,设立节度使。睿宗始设,玄宗时期,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各地的节度使拥有军事,财政,监察管内州县等权力。节度使的设立导致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亦导致藩镇割据,乾符二年黄巢领导的农民战争直接导致唐中央政权瓦解,进入军阀混战。
公元1850年洪杨之乱使清政府命令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武装。各地方部队领导人同时又兼各省督抚,在拥有兵权的同时握地方大权。如曾国藩督两江,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曾国荃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宣布脱离清政府,从此各地基本以省为单位进入军阀混战。 有此可见,军阀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中央政府允许养兵,二是有足够的地盘和钱养兵。军阀割据大多源于中央在面对动乱而无兵或养的兵不能打仗的情况下把权力放给地方,从而导致各地拥有军事,财政大权,导致拥兵自重。
【当时情况】
1.护国运动使袁世凯称帝梦破灭,他的统治随之结束。但护国运动并未能动摇北洋军阀统治的社会基础。北洋军阀仍控制着北京中央政府。
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公开分裂成许多派系,其中主要的是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与此同时,原先依附于北洋军阀的各地军阀也纷纷裂土称雄,分别把持着或大或小的地方。这些不同派系的军阀之间或者为了争夺对北京中央政府的控制权,或者为了保持与扩大自己占据的地盘,进行着连年不断的纷争,并引发出战争。讲述这部分内容,应把课本上的《主要军阀割据形势表》与《北洋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放大用投影打出或挂出。
3.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关。因当时的中国经济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各个地方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这为军阀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了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它们分别在中国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这样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也就促进了中国各派军阀的割据纷争。
4.政局的动荡,军阀的割据、纷争乃至混战,使社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给广大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讲述时可把课文里的《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用投影片打出,或用小黑板挂出。插图对学生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