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足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斑足王, 是本生故事中的王名。

斑足,梵名Kalma^s!apa^da ,巴利名Kamma^sapa^da 。

音译为迦摩沙波陀王、迦摩沙■王、羯摩沙波罗王、劫磨沙波陀王。

又作班足王、驳足王、鹿足王。

有关‘斑足’名称之由来:

据贤愚经卷十一无恼指鬘品载,此王乃其父波罗摩达曾与狮子私通而生者,形状似人,唯足有斑驳,故称迦摩沙波陀。

另于大乘入楞伽经卷六断食肉品称作班足,杂譬喻经卷上第八经称作啖人王,六度集经卷四普明王经称作阿群。

据巴利本生经 537 大须陀素摩本生(Maha^sutasoma-ja^taka)载,本为波罗奈国(Ba^ra^nasi^)之王子波罗摩达童子(Brahmadatta-Kuma^ra)。曾与拘留国(Kuru)王子须陀素摩(Sutasoma)等诸国王子,游学于德叉尸罗(Takkasila^),归国后继任国王。因王前生为夜叉,有食人之恶习,故被食者甚多。遂招国人怨怒而将之逐入森林,然仍不改食人之恶习。一日,为捉一婆罗门食,不慎伤害己身之足,王遂向尼拘律陀树神(Nigrodha)祀誓,若得伤愈,则必供养树神,故又捉旧学友及国王计一○一人。后因自一婆罗门口中听闻迦叶佛(Kassapa)所说之偈,且复受须陀素摩王之教化,乃释放诸王,不复食人,且返国复位。此须陀素摩王即为释尊之前身。

但是仁王般若经中所记斑足王之事与上记有异,据仁王般若经卷下说天罗国斑足王之出家因缘,谓王为太子时,曾从一外道受邪教,欲取千王之头祭象神。登王位后,已得九九九王,又北行得普明王,普明王请百法师为己讲说般若经而悟解,还至天罗国,为九九九王诵般若经偈,斑足王亦闻此法,得空三昧,遂出家而证无生法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