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污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生物性污染
污染标志

生物性污染 biotic pollution

是指病原微生物排入水体后,直接成间接地使人感染或传染各种疾病。衡量指标主要有大肠菌类指数、细菌总数等。

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可以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来存在于人畜肠道中的病原细菌,如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等都可以通过人畜粪便的污染而进入水体,随水流动而传播。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发现。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通过水进行传播。防止病原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也是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一大课题。

食品污染包括哪些方面?

1.生物性污染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及病毒的污染。微生物污染主要有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出现在食品中的细菌除包括可引起食物中毒、人畜共患传染病等的致病菌外,还包括能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并可作为食品受到污染标志的非致病菌。寄生虫和虫卵主要是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间接通过水体或土壤污染食品或直接污染食品。昆虫污染主要包括粮食中的甲虫、螨类、蛾类以及动物食品和发酵食品中的蝇、蛆等。病毒污染主要包括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其它病毒不易在食品上繁殖。

2.化学性污染

食品化学性污染涉及范围较广,情况也较复杂。主要包括:①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兽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恶英、三氯丙醇等;②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食品中的有害物质;③滥用食品添加剂;④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有害的醇类、醛类等;⑤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3.物理性污染

主要来源于复杂的多种非化学性的杂物,虽然有的污染物可能并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但是严重影响了食品应有的感官性状和/或营养价值,食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主要有:①来自食品产、储、运、销的污染物,如粮食收割时混入的草籽、液体食品容器池中的杂物、食品运销过程中的灰尘及苍蝇等;②食品的掺假使假,如粮食中掺入的沙石、肉中注入的水、奶粉中掺入大量的糖等;③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生产、应用及意外事故造成的污染。

--------------------------------------------------------------------------------------------------------------------------------------------------------------------------------------------------

一、食品污染

1、食品污染的概念

食品污染是指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正常食品的过程。

2、食品污染的分类

按外来污染物的性质,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三大类。

3、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急性毒性

污染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在短时间内造成机体损害,出现临床症状(如急性肠胃炎型),称为急性中毒。引起急性中毒的污染物有细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毒素和化学毒物。

(2)慢性毒性

食物被某些有害物质污染,其含量虽少,但由于长期持续不断地摄入体内并且在体内蓄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引起机体损害,表现出各种各样慢性中毒症状,如慢性铅中毒、慢性汞中毒、慢性镉中毒等。

(3)致畸、致癌、致突变

某些食品污染物通过孕妇作用于胚胎,使之在发育期中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不能正常进行,出现畸胎,甚至死胎。引起致畸的物质有滴滴涕(DDT)、五氯酚钠、西维因等农药,黄曲霉毒素Bl也可致畸。

化学物质和其他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在机体内可引起癌肿生长作用,目前怀疑或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有数百种,其中90%以上是化学因素,如亚硝胺、黄曲霉毒素、多环芳烃,以及砷、镉、镍、铅等因素,与饮食有关的占35%。

3、食品污染主要介绍

(1)食品的黄曲霉素污染

(2)食品中的苯并(а)芘污染

二、食物中毒

1、概念

食物中毒是因人吃了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

2、食物中毒的特点

(1)病人大多在较短而又相近的时间内出现,发病急骤,常呈暴发型。

(2)所有病人都有表现类似的急性胃肠炎症状。

(3)发病的范围局限在一定人群,所有患者在相近的时间内吃过同一种或同几种食物,停止食用致病食物,发病立即停止。

(4)发病率高,不具有传染性。

3、食物中毒的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有毒动植物中毒

3)化学性食物中毒

4)霉菌毒素中毒

4、食物中毒主要介绍

(1)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2)河豚中毒

(3)毒蕈中毒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