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栉龙
恐龙名称: 副栉龙
拉丁文名: parasaurolophus
恐龙体长: 大约9-10米长,3米高
恐龙体重: 不详
恐龙食物: 植物,树叶,水果和种子
生存年代: 8000万年前到66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
生存地点:加拿大的艾伯塔地区和美国
辨认要决: 头部有长长的形状怪异的隆起
恐龙种类:鸟臀目·鸟脚类·鸭嘴龙科
来 历
副栉龙:“具有平行顶饰的爬行动物”
简 介
化石写真鸭嘴龙科的头上都有一块形状怪异的隆起,其中又以副栉龙最显眼。有人说那块怪异的隆起是可以在水中呼吸的气官,不过我认为应该是互相传音的共鸣室吧!在鸭嘴龙类当中,既有光头的,也有载帽的。副栉龙就是一种戴帽的恐龙,它的头冠长在鼻骨上,充满了通道。空气从鼻孔吸入,经过这些通道才能到达肺部。 这些通道是这类恐龙的发声器,就像圆号中弯曲的管子。副栉龙的身体上有典型陷处,刚好可以把长长的头冠的顶端搁在上面,就像随身带着挂物架一样。
有一位古生物学者近日做了一个一米长的精确模型,呈管状,正好从副栉龙的头顶伸出。他发觉到吹奏管状物,产生非常奇特的共鸣声音,很像阿尔卑斯山麓吹奏长角号的声音。同时另一种理论认为一些鸭嘴龙具有可以膨胀的──很可能是颜色鲜明的──一块皮肤覆在鼻孔缘。这部份功能很像共鸣器以制造出低沉的反响余韵的回声,或许很像海狮、大象的吼声。副栉龙的前肢十分的强健,既可以用于四足行走时支撑体重,又可以用于游泳和涉水。当副栉龙在地面吃东西的时候,它就可以靠四足站立。它依靠它那非常敏锐的感觉随时警惕着危险的来临。当它受到惊吓时,就用两条后腿奔跑并将尾巴伸直以保持平衡。它还可以靠两条后腿站起,去吃高树上的叶子。 副栉龙有一条能够左右摆动的尾巴,可以起到桨的作用。由于没有什么其他的防御手段,这个大尾巴在对付来犯之敌方面可帮了大忙了。副栉龙靠大尾巴可以游到安全的深水区,把进攻者甩在后面。有些科学家认为,副栉龙的顶饰是用来扫清挡路的树叶,或作为空气的“贮存罐”但是,这个硕大的顶饰可能有助于恐龙相互识别。这个顶饰大概标志着副栉龙的性别和年龄。它们的头骨化石表明,成年雄性副栉龙的顶饰要大于同一种群中幼龙和雌性龙的顶饰。以前曾有人认为,这个顶饰是副栉龙潜水时的装置呼吸。当似棘龙潜到水下去吃水生植物时,用这个顶饰作为通气管。恐龙的身体在水下,只将这个顶饰的顶端露出水面。如果这种猜测是可能的,顶饰的顶端应该有气孔,但事实上没有。所以,专家们不得不承认副栉龙不是史前使用通气管潜游的动物。就像人类使用喇叭放大自己的声音一样,副栉龙也用它们的顶饰发出声响,使同伴能够听到。它可以使管状顶饰内的空气发生震动,从而发出吼叫声。在很远以外的恐龙可以识别出这种声音。这种声音不仅可以使似棘龙相互识别,而且还可以提醒同伴危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