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惧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中国地势东南低西北高,西北地多天少,故“天不足西北”;东南天多地少,故“地不满东南”。人呈靠北朝南位(古人常规位)如图:左侧靠东,“阳者其精并于上”;右侧靠西,“阴者其精并于下”。左耳目获得精气大于右耳目,故“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 右手足获得精气大于左手足,故“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本段为古人根据“天人相应”学说的推测,实际上与人的生理不很相符,多数学者认为临床意义不大。但暨南大学医学院张万水等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的论述,用此原则指导临床用于温热药治疗疾病。可供参考。
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天在上,地在下,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可是在《易》学中,天上地下却表示天地闭塞的否( )卦,天下地上才表示大吉大利天地交通的泰( )卦,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易》学中,构成地的要素——地气(与物理化学中的分子原子的概念相似)在天上,而天气却在地中。不只天地如此,《周易》其它相对的两卦所代表概念都如此,是《老子》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思想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