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威尼斯
本书为“世界文学文库”之一,荟萃了托马斯·曼24篇精彩的中、短篇小说,从中可领略这位大文豪的整体创作。
简介《死于威尼斯》是作家当时关于艺术家问题的思考和总结,所以在他全部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小说中利用了自己前不久的威尼斯之行中的亲身经历,许多细节描绘非常真实、生动,同时又加上了神话暗示和哲学对话,使作品的思想更为深刻,这个艺术家悲剧也更具有象征意义。已经攀上荣誉顶峰的新古典主义大师阿申巴赫在功成名就后,对成就产生怀疑和不满,感到自己的创作走入了死胡同,文思枯竭。他的威尼斯之行正是他告别理性主义,转向古希腊审美精神,寻找感官和道德之间平衡的开端。然而追求精神美或形体美的唯美主义并没能解救艺术家走出陷入的困境。过分沉迷于酒神精神同样导致另一种危机。燃烧的激情一度使他文思如泉涌,写出细腻温柔,字里行间闪烁着爱情光辉的优美文字,而同时也刺激他固有的本能和欲望,使他陷入情感倒错、丧失道德和尊严的境地,不能逃脱悲剧的结局。
作者:托马斯·曼托马斯·曼是20世纪德国文坛最耀眼的巨星,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他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堕落》是曼的处女作,它以女演员和大学生恋爱为题材,小说一面世就被人们大为赞赏,这给作者增添了走文学创作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中篇小说《特里斯坦》是作者的成熟之作,它以一座疗养院为背景,通过对作家史平奈尔和一位温柔美丽的富商太太之间的暧昧关系的描写,反映德国当时上层社会的病活。
《死于威尼斯》充满诗情画意,文字优美,是作者本人的得意之作,也得到评论界的大力推崇,1971年由英国和意大利合作搬上银幕,影响深远。本书中其他各篇也有其特点和韵味。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在思想和情感上经历的矛盾、痛苦和追求,看到他在十九世纪欧洲社会思潮复杂,叙事文学繁荣的背景下,如何吸收外来的营养,逐渐形成文字精雕细刻,语言幽默讽刺,略带夸张、揶揄的独特叙事风格,为他以后的长篇巨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