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岩画
历史学家翦伯赞在他的《内蒙访古》一书中,曾谈到过呼伦贝尔和大兴安岭的历史地位。他说,呼伦贝尔草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摇篮,我国历史上的几个主要游牧民族-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至于大兴安岭,他认为,如果说呼伦贝尔草原在中国历史上曾是一个闹市,那么大兴安岭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幽静的后院。在这个后院里,重重叠叠的山岭和茂密的原始森林,形成天然的障壁,使居住在那里的人们长期与世隔绝。
大兴安岭地区,自远古以来,一直有着人类祖先的活动,从黑龙江塔河十八站附近发掘出来的石器里,就有石片刮削器、石核切割器和雕刻器等,都是旧石器晚期的遗物。这是我国已知的旧石器文化中最北的一个遗址,说明从旧石器晚期以来,大兴安岭丛林就已是人类祖先劳动、生息、繁衍的地方。
1974年9月和1975年9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振才同志,在额尔古纳左旗的敖鲁古雅民族乡鄂温克猎人的指引下,先后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猎场见到两处岩画∶一处在额穆尔河上游克波河的交唠呵道的山崖上,另一处在牛耳河流域阿娘尼河上源的崖壁上。画着鹿、驯鹿、狗等动物和人物,还有集体狩猎的场面。两处岩画都用红褐色线条勾勒轮廓。这是迄今为止在大兴安岭发现的仅有的两处岩画点,它们对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显然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