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蓝天计划

所谓“蓝天计划”,顾名思义,就是保护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使蓝天重现的计划。严格来讲,是指城市空气质量为一、二级达标的天数。预计北京2007年完成245天“蓝天”目标。一般而言,“蓝天计划”都是特大城市或重工业区等污染严重的地方提出和实行的。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北京的环境质量一直在不断下降。不仅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沙尘暴、毒雾和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都时有发生。为了迎接奥运,也为了市民健康,北京市推行各种措施,提高空气质量,恢复北京的蓝天。
沙尘暴、毒雾和光化学烟雾沙尘暴对北京市区的主要影响是降低能见度,给交通造成障碍。尽管沙尘暴对人的健康也产生了一些危害,皮肤、眼、鼻和肺等最先接触沙尘的部位会发生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但沙尘暴并不可怕。因为沙尘暴期间虽然大颗粒物比较多,但是空气中的有毒有机物比平时要少。
同样都是空气质量五级,雾与沙尘暴相比,其毒性对于人的健康来说却要大得多。
对雾水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北京的雾中所含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他有毒物质的含量是西双版纳的上千倍,会严重危及人的身体健康。
研究发现,雾中有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如今在北京雾成了污染的又一代名词,2004年空气质量五级天气里大部分都出现了大雾。
以前,北京特别浓的大雾并不多见,一场雾一般就几个小时,最多就十几个小时。人们也会有这样的认识:大雾之后必有晴天。而现在经常出现的是,白天的天空就灰蒙蒙的,晚上形成了雾,第二天白天天空仍然是灰蒙蒙的,如此往复,持续时间越来越长,能见度非常低,整个城市连续几天都在恶劣的污染环境下。
这个过程中的雾就不单纯是原来的水雾,白天出现的很多是灰霾(又称烟尘雾或干雾等),能见度低、颗粒小,但是没有任何水滴,而它的凝结核又几乎都是污染物,如此高污染的浓雾形成,早晚灰霾和水雾相互转化会给城市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灰霾还加快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提前到来。
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淡蓝色的烟雾,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里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热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它的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类等毒性物质,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影响人的呼吸道功能,特别是将损伤儿童的肺功能,引发胸疼、恶心、疲乏等症状。严重时会使人出现呼吸困难,视力衰退,手足抽搐等症状,甚至造成人的死亡。
在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八大公害事件中,这类烟雾事件便占五起,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导致几千人受害,两天之内就有400多名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
污染分析与防治措施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本地污染物排放水平高所致,尤其是机动车的尾气排放,特别是高排放黄标车的污染较为突出。2007年5月26日,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300万辆。
2007年6月30日,北京市环保局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完成蓝天达标天数为110天,距离全年完成245天不到一半数目。全年完成蓝天计划压力加大。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在新闻稿中表示,现在时间过半,但完成空气质量达标天的任务没有过半,其中有客观原因,下半年,将加大大气污染控制各项措施的落实力度和执法检查的力度,确保全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实现。
北京的空气质量在整体上日趋改善。
以1998年为例,当年四级和五级(中度和重度污染)的天数是141天。而到了2006年,蓝天计划提前完成,空气质量四级以上的重度污染天数为24天,空气质量好于或者等于二级的天数是238天。
但情况发生了变化。数据显示,6月份北京受不利的气象条件和屡遭焚烧麦秸烟雾影响,北京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5天,均为二级,占全月天数的一半,比去年同期减少9天。空气质量为近7年来同期最低水平。
根据规划,2007年北京市区化学需氧量需要比去年下降3%,二氧化硫要下降10%。
记者获悉,北京将加大扬尘污染控制力度,同时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到国家环保总局,与张力军副局长共同研究了加强北京及北京周边地区秸秆禁烧工作。
国家环保总局近期将下发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控制焚烧秸秆产生的污染。
与此同时,类似公交车使用生物柴油,加大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扩大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等,也在北京开始加快步伐执行。首钢以及焦化厂搬迁的计划也日趋加快。
北京蓝天计划现状北京市环保局2007年8月发布的空气质量月报显示,7月达标天数为23天,比去年同期减少6天,比近年同期平均达标天数减少1天。其中,一级3天,二级20天,三级8天。截至7月31日,全市距245天的目标还差112天。
专家表示,与往年同期气象条件相比,7月份北京市降水量及降水强度都比较小,降水频次也不多,对大气中污染物的洗刷作用比较弱;同时,影响本市的冷空气势力明显偏弱,尤其是下旬大气稳定、风速小,空气湿度大又时常有雾,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导致10天中有5天超标。
2005年:230天
2006年:23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