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阔泉

朱阔泉,男,满族,著名老艺人,数来宝名家,相声大师。别称“大面包”,第五代相声艺人。师承焦德海。同门师兄弟有张寿臣、李寿增、富寿清、叶寿亭、于俊波、常连安、汤金澄、于堃江、尹凤歧、颜寿辰、路彩祥、白葆亭等,曾与汤金澄(艺名“汤瞎子”)长期合作。
外号大面包,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京城著名的“相声五杰”(高德明、张杰尧、朱阔泉、绪得贵、汤金澄)之一,当时,他们在西单相声棚使活儿,享誉京城。1933年初夏,京剧大师周信芳进京在广德楼献艺,演出拿手戏《萧何月下追韩信》、《徐策跑城》等戏,一时轰动京城,三天的票预售一空。周信芳:艺名麒麟童,当时就已大红大紫。朱阔泉慕名去广德楼拜会周信芳,一则与大师结交朋友,二则观摩大师演出,学习京戏风格,来丰富自己的相声活儿路。这天,朱阔泉匆匆前往广德楼,不料,因没买上票,被门房挡了驾,尽管朱阔泉左右说明、解释,亦无济于事。门房说:“这是‘麒老板’定的规矩,请先生多多包涵。”朱阔泉说:“我是朱阔泉,是麒老板的朋友”。门房说:“那好,请朱先生稍候,待我去禀知麒老板。”说完,急匆匆来到后台,报知周信芳,周信芳沉思了一会儿,说:“在北平,我没有叫朱阔泉的朋友?”门房说:“朱先生胖胖的……”周信芳说:“不敢认,请回吧。”门房回到门口,对朱阔泉说:“麒老板不认识你,没你这个朋友,请回吧。”朱阔泉一听傻了眼,心里说:周信芳好大的架子,于是,又恳求门房再去禀知麒老板。谁知门房一听就火了;“再禀知,麒老板也不认识你,还是花钱买票看戏吧。”这句话,只羞得朱阔泉无地自容,气冲脑门儿,一跺脚,好!这个朋友不交了!朱阔泉越想越窝囊,好你个麒麟童!我收徒弟就叫“麒麟童”!非羞辱羞辱你不可!后来朱阔泉收了三个徒弟,大徒弟姓李,起名“李宝麒”;接着收了“小酉儿”为徒,起名“侯宝麟”;后又收了姓王的徒弟,起名叫“王宝童”,结果“宝麒宝麟宝童——麒麟童”全齐了,遂了朱阔泉的愿。解放后,侯宝林为了消除这场误会,便将“麟”改为“林”了,这便是“侯宝林”的由来。
朱先生师承"相声八德"之一的焦德海,说学逗唱,无一不精,捧哏逗哏样样全通,既有"相"又有"声",艺术造诣颇深,在曲艺界声誉也很高。在朱先生的精心指教下,王凤山的相声艺术长进很快,由于他有唱数来宝的功底,因此,说起相声来字正腔圆,吐字有力,手眼身法步,喜怒哀乐惊,得心应手,融会贯通。他的捧哏,尺寸准,搭口严,不摧不坠,不搅不支;既不节外生枝,又能铺平垫稳。给朱阔泉、赵玉贵、罗荣寿、关少曾、汤金澄都捧过哏,特别是他与师弟侯宝林、李宝麟合作,真称得上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受到相声界一致的推崇。王凤山和李宝麟、侯宝林哥仨曾被当时曲坛誉为:"麒麟山"三兄弟。
朱阔泉,身后无儿,共生三女,夫人朱蒋氏1900年生人,家在北京西郊,改革开放前去世。朱早年收养侯宝林,后收为徒。朱阔泉,在小女儿3岁那年-1940年,便意外辞世。据其后人回忆,因蹲坐热血上涌,血栓发作。朱先生去世之后,夫人朱蒋氏携幼女沿街乞讨,化来棺椁安葬了朱先生,后为人做女佣谋生,文革前去世。值得一提的是,朱阔泉先生是大胆尝试、首先将“莲花落”的艺术形式引入相声的老艺人之一,他广收门徒、扶植后生,奠定了现代相声艺术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