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言诗
每句九个字的诗。历史上作九言诗者极少。据云元时夭目山僧人明本作《梅花诗》即为九言:“昨夜东风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拗。野树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半枯半活几人厌蓓蕾,欲开未开数点合香苞。纵使画工善画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
转载 出处:网络 作者:未知
编辑:冬梅
古体诗大多是五言或七言,之所以说是“大多”,因为还要考虑到古风。古风是诗歌过渡到绝句、律诗的过渡体,而平时所说的“五言”、“七言”,则是格律体的范畴。单独说格律体,很少见到除五、七之外的形式。当然,“很少”不代表没有,元朝的明本和尚与明朝的杨慎便写过九言诗,而且两首九言诗都是以梅花为题。抄录于下,前者为明本和尚所作,后为杨慎:
昨夜东风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
野村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
半枯半活几个恹蓓蕾,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
纵使画工擅画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
玄冬小春十月微阳回,绿叶梅蕊早傍南枝开。
折赠未寄陆机陇头去,相似忽到卢仝窗下来,
歌残《水调》珠沉明月浦,舞破山香碎玉凌风台。
错恨高楼《三弄》叫云笛,无奈二十四番花信催。
读惯了五言、七言诗,乍读九言诗,有些绕嘴,并不琅琅上口,大约也是没有传颂开的原因之一吧。明本的诗较杨慎的意境要深,尤其是最后“擅画也缩手”,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梅花的美丽,但是却从侧面巧妙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任意遐想的写景图。杨慎的梅花诗,载于其《升庵诗话》,与明本的诗还有关联:“池南唐文荐锜谓余曰:此诗不佳,影不可言敲。又后四句有斋饭酸馅气。属予作一首,乃品占。”由此可知杨慎是受朋友所托而作,意在比下明本的诗。杨慎虽无“斋饭酸馅气”,但有些刻意雕琢文字,况且本来九言诗就难写,也没有为后世留下有意境的梅花诗。比较起来,明本的诗还是要高出一筹:也许所谓的“斋饭酸馅气”,就是明本所说的“清香”之气,出家人的禅机,尘世俗人恐怕难以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