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聪

苏聪,中国电影作曲家。1957年生于天津市,原籍广东东莞,父亲苏夏、母亲胡慧朋都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现任巴登州电影学院及斯图加特市音乐高等学院电影及媒介音乐联合制作专业教授。曾得过30多个奖项,除第60届奥斯卡最佳电影作曲奖外,还有美国“广播音乐公司奖”、“格莱美”最佳背景音乐原作专辑、德国埃森“克鲁普基金会奖学金”等。
197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同年入德国慕尼黑高等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班。1983年根据李白《静夜思》的诗句和诗人坎坷经历谱写《交响序曲》受赞誉。
1985年入西柏林自由大学音乐系,任教于该院作曲系,并在奥格斯堡大学音乐系授课。同年,在“纪念李斯特逝世一百周年国际作品比赛”上,曾演奏创作的《李斯特钢琴幻想曲》获第二名,并成为翌年匈牙利举行的“世界现代音乐节”开幕式的首演作品。1987年,又获民主德国德累斯顿国际作曲比赛荣誉奖。他的数十篇音乐作品被许多知名的乐队在世界各地演奏,总谱已由彼德斯音乐出版社出版。1987年,应聘为影片《末代皇帝》作曲。
1988年4月11日,由中国、意大利、英国合拍的故事片《末代皇帝》在洛杉矶举行的奥斯卡金像奖授奖大会上获9项大奖。苏聪获第六十届奥斯卡最佳原作音乐奖。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奥斯卡奖的获得者。
《末代皇帝》的作曲者本来是没有苏聪的。当他看到将拍演《末代皇帝》的影讯时,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在他心中升腾,于是他把自己的简况和代表作品的录音寄给了剧组,自荐为影片配乐。剧组经与一些著名音乐家的作品比较之后,向苏聪发出了邀请试作的电报。苏聪赶回了北京。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历了艰辛和喜悦。为了使音乐能贴切影片内容,他到故宫博物馆满文研究所、北京图书馆翻阅了大量资料,努力使自己创作的60分钟中国音乐部分,以现代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突出民族音乐的主调。苏聪的作品,使一向要求非常严格的导演贝托卢奇感到非常的满意。
获奖的当天晚上,他从洛杉矶打电话给他的父母,报告获奖消息和感受,再一次地表示:“假如没有祖国的今天,就没有我的成就……”
末代皇帝一部《末代皇帝》成就了苏聪,使之成为奥斯卡历史上获奖最早的中国人。不过,这位1957年出生于天津的广东籍作曲家却是与德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德国是他生活、工作的地方,他还娶了德国太太,养育了5个儿女。
如今,声名远扬的华裔音乐家早已入乡随俗,他说一口流利的德语,拿一本德国PASS,可是骨子里依然保留着中国传统:读孔孟,学老庄,打太极。他还经常飞往中国探亲访友。只要情况允许,他的德国太太——芭芭拉也带着5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作陪。这一家人在Gailingen定居,生活在一种中德交融的双语文化氛围里。
苏聪曾经是一位刻苦勤勉的留学生,时常穿梭在慕尼黑、柏林两地,直到他得到为贝纳多·贝托鲁奇导演的电影《末代皇帝》谱曲的机会,仿佛一夜之间声名鹊起。获得奥斯卡原创电影音乐大奖后,各类聘书也纷沓而来。大器早成的童话为苏聪周身笼罩上一层熠熠生辉的光芒,盛名一直持续到今天,甚至延及后世。苏聪大约每年花两个月的时间任教于路德维希斯堡电影学院,除此之外,他将大部分精力和闲暇都投入到作曲创作之中。身为世界人的苏聪游走在全球各大都市里:柏林、伦敦、北京都有为其工作的助理,因为一个人单枪匹马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如此多的歌剧、电影、芭蕾谱曲邀约。
苏聪会说地道的德语,而他太太的汉语水平也相当不错。芭芭拉·苏原本是一位职业翻译,与苏聪在慕尼黑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结识。回忆起当年初次见面的场景,苏聪一脸温柔的笑容,他说:“我太太唱歌很好听。”
斯文有礼、文质彬彬的苏聪简短回顾了他的成名过程,当年,意大利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是在没有固定剧本的情况下拍摄《末代皇帝》,完全按照自己头脑中的构架和设想,带着很大的即兴创作成分,一气完成整个影片的摄制过程。
苏聪说,《末代皇帝》引起的强烈反响是当初始料未及的,甚至有些夸张。不过,对于自己的音乐事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高的起点。从此,他被业界同行视为顶级作曲家,专心从事中国民俗及世界音乐创作。前些年,苏聪将自己定位为眼界开阔、灵活多变的艺术家,愿意做一些实验作品的尝试,不过随着阅历的逐渐积累,苏聪发现自己更像一个架起东西方桥梁的文化使者。他也从古典音乐中萃取精华,非常喜爱瓦格纳、普契尼等音乐大师的作品。
自1997年起,苏聪一家居住在德国岳父母所在的Gailingen市,他们在当地有一座精心整修过的“莱茵城堡”,那里的一切都令人想起中国:中国茶道、中国国画、中国雕像。一大家人时常用筷子吃饭——尤其是当中国男主人亲自下厨的时候。如果有了中国客人,话题可能就是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不过,苏聪本人对未来持审慎态度,他说:“如今很多中国人的确收入很高,却不知应该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他们没有看到生活的内涵和意义。”
苏聪专业成就:1979年 为纪念中国已故领导人周恩来举行的音乐大赛作曲奖
1984年 Darmstadt假期新音乐课程奖金
柏林音乐节作曲委约
1985年 由国际当代音乐学会主办的纪念李斯特逝世100周年国际作曲比赛二等奖
拜罗伊特瓦格纳基金会奖金
1986年 因获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作曲比赛第二名而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1987年 德累斯顿“卡尔-玛利亚-冯-韦伯”证书洛杉矶电影评论家奖
1988年 金球奖
最佳原作音乐学院奖(奥斯卡)
美国“广播音乐公司唱片奖”(BMI)
意大利最佳电影原声音乐大卫奖提名
获中国青少年联盟主办的《中国青年报》“1988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