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基

中法民间大使——何福基2003年6月26日下午 ,法国内政部兼分安部长萨科奇先生在内政部大厅,代表希拉克总统,把一枚法国“国家功绩士官勋章”佩带在法籍华人侨领、耐意市亚洲事务专员何福基先生胸前,表扬他多年来对法国社会、亚裔事务、中法经贸、文化交流等领域作出积极的贡献。这是目前法国华人获得的最高级勋章。
何福基先生 1941年出生于柬埔寨,弱冠负笈越南西贡“中法学校”专攻中、法文,为他日后驰骋商场打下扎实的知识基楚。1960 年他已显露才华,在金边先后创办了“福利”和“福安”出入口公司,与中、法、捷克、荷兰、丹麦等国进行贸易。从 1960年至1975年,他的公司还是法国合作社和法国军事代表团唯一食品供应商。到七十年代,他已是金边有名商界。可是好景不常,1975柬国易帜,使他受到沉重打击,历尽千辛万苦,才安抵巴黎定居。可幸何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和当时的法国国会议长兼耐意市市长A.Peretti先生有着良好的关系,在后者的协助下,他在耐意市开了一间“福利”高级餐馆。由于他人缘好,袖长善舞,交游广阔,餐馆生意兴隆,不久又开了“福安”餐馆。缘于他经营有术,达官贵人,大企业家等均频频光顾,不出20年,他又成了巴黎有名的殷商、著名的侨领之一。他先后于1983年2月18日获得耐意市金牌市民奖;1986年6月27日得巴黎市金牌市民奖;1988年10月23日获越南前国王保大授予皇廷Kim Khanh最高勋章;1996年更获法国国家级骑士勋章,现在又获得 国家功绩士官勋章, 可说是荣获勋章最多的华人。特别是 国家功绩士官勋章 ,在法国华人中还是首次,真是鱼和熊掌兼得,事业与荣誉两辉煌!
同行应是友国俗 云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又云 :“同行如敌国”。但何福基先生基于慈善之心使然,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提倡“同行如友国”。每年春节期间,他都联合耐意市的中餐馆举行春茗,邀请当地市长及有关官员参加,建立官民密切关系,保护该市餐饮业的合法权益,以达共存共荣之主旨。
不仅如此,他还是法国国际饮食协会和法国国际旅游联合会副会长。此协会专为法国和国际优秀的工厂、企业、酒店、法国餐馆与中国餐馆颁发“金筷奖”、“金禾奖”、“金龙奖”、欧洲声誉和国际声誉奖等评比活动。在何先生的推动下,法国不少中餐馆与企业,不同程度地获得上述奖状。大大提高了中餐馆在法国餐饮业的地位,为中国餐饮业在法国的全面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
亚裔事务专员何福基先生年已六十出头,但身体硕健,高大硬朗,精力充沛,衣着光鲜,仪表非凡,看上去只有五十岁左右。这得益于他长期风雨不改地坚持锻炼“六通拳”及精神开朗,笑口常开的养生之道。谦虚谨慎,待人以诚,与人为善,不记冤仇,为群解困,是他的处世良方。与他交往过的人,都觉得如沐春风。他任耐意市亚洲事务专员,为亚裔人士解决了不少难题,只要是他能办到的,都全心全意去做,一点“官”架子都没有,真像个 “有求必应”的活佛。而他为民办事,从不收车马费的,因而时见报纸上刊登赞扬他的“鸣谢启事”。公元 2000年2月25日,巴黎市政府有史以来破天方地为20多个巴黎华人社团,颁发该市最高的金质奖章,大大地提高了华侨、华人在法国的地位,这是他从中推荐的结果。
今年法国华人服装业总会与巴黎第十一区区政府因街道阻塞问题发生了摩擦,何福基先生是排解人之一。
架设中法桥梁何福基先生除了上述爱侨护侨外,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滚烫的爱国之心。他利用自己与巴黎市府和法国政要的良好关系,为中法之间的友谊穿针引线,架设桥梁,促进双方官员互访。特别是1989年夏天,发生在北京的不愉快事件,使部分法国政要对中国产生严重误解,使中法两国关系处于低潮。在此期间,何先生心急如焚,到处向法国官员游说,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穿针引线,多次陪同法国政要访问中国,以消除法方许多误解,对促进两国关系的改善,起了一定的作用。因而有获得骑士勋章的基础上,这次希拉克总统又授予他 国家功绩士官勋章 ,这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中国驻法大使赵进军先生在何福基先生受勋典礼上,赞扬何福基先生对促进中法友谊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萨科奇部长更赞扬何福基先生是位“民间大使”,这是非常贴切的评语。
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早在 1996年3月29日和1997年9月12日已先後两次撰文介绍过何先生的事迹!
在 1999年9月28日,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的前夕,何福基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结尾的一句是“祝愿中国更加强大,让我们海外华人更扬眉吐气!”,这是他的真实心声。何先生爱国爱侨之心,由此可见一斑矣!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何福基1939年1月生,男,汉族,大学,教授。 1961年7月毕业于南京林学院,自1961年9月至今一直在浙江林学院任教师, 1995年晋升教授,1999年1月退休。
1972年开始涉足林木良种科研工作,主要是杉木良种,培育的杉木第一代良种、第二代普通良种,并进行无性系育种研究。承建和指导的横畈林场第一代和第一、五代衫木种子园均创全国单产最高记录,被省厅评为省林木良种建设先进工作者。先后担任 4个省级林木良种基地技术指导,在研究中发现了全国唯一的杉木雄性不育株,并进行雄性不育机理初步研究。在全国首先研究杉木涩籽机理及降低涩籽率措施。还发现杉木矮化株,并进行遗传观测。1999年退休后,继续承担省级“中药材白术良种育选”课题,担任林业部投资的横畈林场林木良种基地技术负责人,协助省级山核桃科研课题的良种选育部分工作。
1973~1998年主持或参加4项省科研课题、2项省级基金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次(主持),二等奖3次(主要参加人)。
先后发表《杉木雄性不育机理初步研究》、《杉木种子园营建技术》等25篇论文,其中5篇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文摘》摘录。
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