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中术

概述道教黄赤之道:即房中术,来源于古代巫觋。《汉书。艺文志》中房中家著录百八十卷。晋葛洪在《抱朴子》亦论述和倡导此术。《随书经籍志》载房中十三部三十八卷。南宋郑樵《通志.文艺略》载房中九部十八卷,宋以后,论及房中的书便频于绝迹了。房中家依托黄帝、玄女.龚子、容成公、三张施行此术,所谓“黄老赤篆,以修长生”。陶洪景《真诰》称为黄赤之道。房中术本是讲房中禁忌及却病之术,《汉书.艺文志》中说:“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费顾,以生宗而损性命”。道教重养生之道,也主张广嗣,所以道教倡导此术。认为可以爱精气,求得“还精补脑”,至于后来误解为猥亵之术,乃妖妄欺诳。北魏寇谦之曾反对“男女合气之术”,他说:“大道清虚,岂有斯事!”晋葛洪也说:“单行房中不能致神仙,也不能去祸致福。后世道教信徒中,也没有房中术的流派,道教全真派系出家道士,主张禁欲,更是反对此术。
道教与房中术细阅道教古代房中术等书籍,其术根本不是男女交合,而是吸取外界自然之气的采阴补阳。后世不肖道教弟子和教外之人错误理解阴阳既是男女而行男女间的采补之术称为房中术。
房中术又名“房术”、“房中”、“房内”、“黄赤之术”、“男女合气之术”,是中国古代医家和道家关于如何在男女性生活中获得乐趣、保健、胎教、优生、延年益寿的学问。基于道家的阴阳思想,把性作为一种修身养生的方法。房中术的这一性质,在历史上更多的被人用作淫秽之术,因此也经常遭到政府的封禁,其本身的内容反而被大多数人不了解。
正确看待房中术在房中术的众多理论中,有多少符合现代医学? 的确,如今社会上对“房中术”存在不少误解:有的人奉“一滴精十滴血”、“精枯髓竭”的理论为性生活准则,还相信狗鞭、虎鞭能壮阳;有的人则视之为邪理歪论,完全置传统的房事养生观念于不顾。
古代房中养生家大都着眼于交而不泄、交而少泄、精神不散、调协阴阳以养生。著名的医学家和房中术理论家孙思邈,对此有如下论述:“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力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此房中之微旨也。”“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
盲目尊奉古代房中术的做法显然是可笑的,但一棍子把它打死也不对。房中术是一个关系到健康长寿的严肃课题,至今仍有不少内容值得现代人学习:
提倡男性节欲千百年来,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房中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医学家通过对“纵欲伤身”现象的观察,提出了“节欲养生”的主张,即主张两性在享受性快乐的同时,还要节制性生活,兼顾健康与长寿。对于男性而言,这种“节欲论”观点更加突出。
提倡男性节欲有两层意思:一是承认性生活是夫妻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乐而有节”,即男女性爱符合天地阴阳变化规律,但需限制频率才能健康长寿。
第二层意思是指控制交合时的射精量,甚至忍精不射,传到民间,就有了“一滴精十滴血”的说法。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性交多是体力上的消耗,以及少量蛋白质、糖与水分的损失,只要保持正常频率,根本谈不上有损健康。过分追求忍精不射,反而可能引起男性后尿道和膀胱充血,引发性交后尿频,还容易造成男性精神负担,影响其正常的性欲。
更关注女性的性满足对于性满足,古代房中术更强调女性的感受,认为只有在女性得到性高潮的情况下,才对男女双方,尤其是男性的身体有利。所以房中术的性技巧大多针对激发女性的快感而来。
具体说来,房中术最讲究的是性生活时要有前戏,对女方进行性唤起;性爱时间适度,且一定要等女性获得性高潮后再结束。这种理论与现代性学中强调充分前戏、控制性爱时间的理论不谋而合。
另外,不少房中术理论都强调了性爱时“九浅一深”的技巧,即房事时阴茎插入阴道不宜过深,抽动时应做到徐缓均衡,认为这样才能增加男女房事时的快感,并能避免损伤血脉。这种理论与现代性学中女性G点理论和女性性敏感区的认识相似,即在女性阴道里只有外1/3处才有触觉神经末梢,对这个部位进行有效刺激,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女性获得性快感。
7种异常男性要注意中国古代房中术对性生活的禁忌提得很多,总的原则是,无论男女,都不应在恶劣的气候、环境和心情下过性生活。应该说,这种提法符合性保健和性卫生,不仅能带来良好的性爱质量,还能帮助夫妻优生优育。
在细节方面,房中术对男性的关注更多一些,其中有七项提醒很符合现代医学:一,性生活时无精可泄,或房事中阴茎剧烈疼痛,都是不正常反应,这时应避免性生活;二,房事中精液淋漓不止,也是不正常现象,需要调理身体;三,房事没有节制,导致精气枯竭,非常有害健康;四,行房时阴茎不举,说明机体出了问题,需要精心调养;五,房事过程中呼吸急促,神错气乱,应停止性生活,调整心神;六,没有欲望时勉强行房,对男性健康也很不利;七,男性在性生活中也需要适度性唤起,房事时一味图快,直奔主题,对其健康非常不利。
提倡定期性保健为了增强两性健康,房中术还提倡定期做性保健锻炼。例如1973年于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简古医书《天下至道谈》中就提到,每天早晨起床后应正坐于床,伸直脊背,放松臀部,做收敛肛门的锻炼。
房事中,男性要等阴茎充分勃起后再行房,动作应尽量舒缓,放松背部,收敛肛门。射精时,应弯曲背部,肢体不要动,同时深吸气,宁静地等候一段时间再射精。
房事后,应将余精洒尽,趁阴茎尚未疲软时抽出,并且在房事完成后清洗阴部。
养生房中术古代养生术语与方法。又称玄素之术、黄赤之道、房中、房术,阴道等。指古代有关男女两性性生活及其与养生延年之关系的一种学说及方法。房中术源于先秦神仙方士,盛行于秦汉。《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房中专著8种、一百八十六卷(均佚)。至东汉时,房中术已与导引行气、服食药饵并称养生三家。道教产生后,成为传播与发展房中术的主力,早期道教尤其如此。道教房中术主要是从男性角度立论,讨论房事保健的问题。其基本理论依据,是所谓“采阴补阳”、“还精补脑”,由此力倡男性在房事活动中应采取“多交少泄”的基本方针,还形成了一套所谓“采战之术”,并将行气、存思的方法引入其中。此外,还涉及“种子之术”及一些性事活动的卫生常识、性事疾病的防治等内容。唐代以后,房中术渐趋没落衰隐,原因主要是其本身极容易被误解而流于淫亵,从而遭到社会的鄙薄与反对,而儒家正统道德伦理观念的扼制尤其是重要因素,它迫使道教也对房中术转持贬斥态度。修房中之术以求长生不死,固不足言,从养生的角度看,房中之说也有不少谬误之处。但其强调节欲宝精有其合理的内涵。尤其有关两性性生活和谐、受孕、房事疾病防治等方面的论述,有符合科学道理者。
中医学中的房中术在2000多年前的这本《黄帝内经》中就曾提及“七损八益”的养生理论,但书中并没有具体说明七损八益的内容。直到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的珍贵医学帛书竹简《天下至道谈》中才有了“七损”、“八益”房中养生术的具体内容,这是对我国房室养生学理论的重大贡献。《千金方》二十七卷《房中补益卷八》更加详细介绍了孙思邈所了解的房中术。网上曾流传著名中医学者聂文涛与网名石万嗔的医生的一段对话《中医的性技巧与养生杂谈》就是关于《千金方》中的房中术的。明代著名中医龚居中所著的《四百味歌括》曾是无数中医的入门读本,而其所著的《福寿丹书》则大量介绍了古代的房中术。
从这些史料上可以看出,古代中医注重养生的每一个细节。房中术语中医学具有密切关系。
有关房中术的修为内容,大致归纳为八个方面①采抽铅精:即女子顺采“白铅”,男子逆采“红铅”之法.此法历来视为非道,视为下乘,因为后天采练于气功修为是无益的。
②乘交元真:此法为房中术的先天修为,为上乘上双修功法,“元真”是指阴阳交感后所产生的形神真一之气。此气为二五之妙合,至灵至微,一方采得,双方罗通。故谓之“双修”,又谓之“真采”。
③乐气通脉:此为房中术的基础修为。属双修中的单修术,即男女各自采交感时的乐感之气以自通脉络。一般先通中脉,次通任督,即道教秘传“乾坤固天法”。
④乐气开窍:此即采感之气以自开关窍,关窍有一门、三关、九窍、十八户等等。
⑤采阴补阳:道家以男子属阴身,内含真阳;女子为阳体,内含真阴。交感之时,乐感冲开女子乐脉,地脉开张。男子天脉开张,阴阳乐气相交,男得之谓之采阴补阳,女得之谓之采阳补阴。
⑥还精补脑:交感时,男女各引乐感循冲脉归元,交感之精逆行归脑,即谓之还精补脑。
⑦乐气治病:引交感时之乐气,培补真元,延年益寿,通和痛病,疏通痹阻。
⑧入大乐定:藉交感之乐入于定境之中,形同掸乐,但此境非先闭绝精路及入于禅乐之境者,殊不易得。
以上这些奇特的道家房中修为,令人读来一定似懂非懂,难以知其“真诀”,仗此一录,姑作参考。更进一步对房中术修为功法的研究,还有待于医学家们的努力,今人万不可冒然仿效,以免反而误伤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