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速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进化速度(speed of evolution)

指在相同时限内,同一生物类群中,各种性状演变的快慢,或出现分类群的多少。根据美国古生物学家辛普森(G.G.Si-mpson)的建议,一般以进化速率(rate of evolution)作为衡量进化速度的依据。进化速率就是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辛普森用每百万年产生“属”的多少来表示进化速率的大小。

例如,马在6000万年中产生了8个属,进化速率为0.0013,而菊石的进化速率为0.0005,表示马的进化速度比菊石快。不同类群的生物,进化速度很不一致。按照进化速率的大小,可分为缓速进化、快速进化和中速进化。

(1)缓速进化(bradytelic evolution):如腕足类的海豆芽(Lingula),从寒武纪就出现,经历了5亿多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此外,象新西兰的喙头蜥、肢口纲的鲎等,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些动物特称为“活化石”。

(2)快速进化(tachytelic evolution):如澳洲有袋类的进化。它们自白垩纪出现后,大约经过五六千万年,便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类型;被子植物亦有类似的情况。此外,从爬行类到鸟类、从猿到人等,时间都较短,这些都是快速进化的例子。(3)中速进化(horotelic evolution):速度界乎缓速与快u-速之间。马的进化是中速进化的典型例子。大多数生物的进化均属中速进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