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学习
什么是内隐学习?内隐学习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某种知识,学习了某种规则。而这种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某种测试表现出来,但是意识层面却无法觉知这种规则,不能外显的把这种规则说出来。最早得出内隐学习的研究开始于人工语法、序列规则和复杂系统控制范式。被试在这些实验当中,似乎能够内隐的习得某些规则,但是要他们说出来,又无法外显的表示,在间接测试的时候却能够以大大高出随机的概率表现出这种习得效应。
内隐学习这种神奇的效果引起无数心理学家研究的热情,一种可以似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学习却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外显学习的效果,这似乎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学习方式。假如真的掌握这种学习的性质、规律,对于教育,对于学习似乎是个极大的促进和提高。那个时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认为内隐学习是更先进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学校里的学习似乎以外显学习为主,我们要改革教育,首先就要改革学习方式,大范围的引进内隐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叫内隐学习呢?在日常教学中是如何表现的呢?
按照上面的理论,内隐学习就是不要让学习者外显的学习某种规则,而是给特很多关于这些规则的材料,让其在这些材料的不断感知、接受、“暴露”中,自动的习得这些内在的规则。就像我们学习语言那样,在我们早期的时候,似乎没有有意识的学习,而我们的语言能力却能够突飞猛进的提高。这是无法完全用外显学习能够说明的。那么如果能够在实验中证明,只要给学习者不断“暴露”学习材料,而不加以外显的教学,学习者能够习得这种规则的话,那么内隐学习的神奇的效应就显示出来了。
但是,实际上很多实验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仅仅给予这些“暴露”,仅仅进行内隐学习是不能够掌握知识、规则的。比如最近挪威的一项关于内隐学习的研究表明,仅仅的内隐学习不能够习得关于化学中关于分子组成的规则。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做了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让2个实验组仅仅内隐学习,一个组学习化学分子规则,只呈现分子的示意图而没有任何说明,一个组学习其他图案,相当于控制组。结果显示,2个组在后面的测试中对规则的习得没有显著差异,均与随机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第二个实验则更深入的考察了,内隐和外显学习对规则习得的各自作用,研究者将被试分成四个组,其中前2个组没有任何外显学习,后2个组有外显学习,但程度不同,第四个组有更多的外显学习,第二个组有相关的外显学习,结果显示前二个组依旧没有表现出规则习得,和随机水平无异。后两个组却表现出很强的规则习得的效应的,与前两个组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出很好的规则习得的效果。而第三个实验,则降低了实验的难度,还是发现,仅仅的内隐学习是无法习得规则的,而外显学习却能够。
这个研究与先前的一个研究互为呼应,它认为内隐学习所获得的规则仅仅是基于统计基于相同情况多次呈现而照成的,一旦当测验的材料与学习的材料不同这种规则习得效应就会消失。而外显学习则没有这个限制,在新刺激面前,同样表现出规则的迁移和表达。
当然,这些争议还在研究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外显学习同样也是学习的重要的一种形式,或者说学习当中,既有内隐学习成分,也有外显学习成分。关键是这两种成分如何配合、有机的促进我们的学习进程。单独强调内隐学习似乎不是一种更科学的思路,将两者有机合成,或许是解答内隐学习的真正本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