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仁巴雅尔

1,歌手布仁巴雅尔2005年国内乐坛让一蒙古族歌手所吸引,他就是布仁巴雅尔。
布仁巴雅尔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一名播音主持人,他从小在草原深处长大,过着游牧生活。现在他在北京这个大都市工作了近20年,虽然离开草原已经很长时间,但他对草原还有着深切情感。他一直在关注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作为城市人的他对草原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理解与感情,这些都体现在他的歌声中。
布仁的嗓音纯净清澈,散发着草原的味道;歌声悠扬朴实,而略带一股苍凉。他细腻地表现了一个身在异乡的蒙古族男人对草原的眷恋之情,听他的歌仿佛你就来到了草原,看到了草原的辽阔,感受到了草原的博大。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就说:“布仁的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草原之情。我想听过这样的音乐,你也就走进了内蒙古大草原。”
布仁的新专辑《天边》一经推出,一股清凉的草原风感染了都市里的许多人,在全国电台得到了追风似的播出反响。尤其是专辑的同名主打歌《天边》,那股悠扬有如天籁般的草原风旋律,很容易地就吸引了人们的耳朵。大家很喜欢这样的歌声,城市人也需要布仁这样的歌,毕竟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重负荷的工作压力中,大家需要放松调节自己。布仁的歌声往往一开始就能抓住城市人的这种需求,很快地缓解、抚慰人们精神上的疲惫,因此,许多人将布仁的专辑用作自己汽车音响中的必备唱片。
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布仁巴雅尔原本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布仁巴雅尔这个名字似乎还有些陌生,但他来自《天边》的歌声却已迷倒了众多热爱蒙古族音乐的人们。MTV电视网国际总裁毕龙毅公开声称自己是布仁巴雅尔的乐迷,他说:“布仁的音乐可以让我的心灵静谧下来。”《人民音乐》杂志主编、著名乐评人金兆钧评价说,布仁巴雅尔演唱最大的特点是纯净。
据了解,中国唱片总公司与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国际化的理念,集结京港两地最强档的音乐制作群体,全力打造并推出布仁巴雅尔的音乐专辑《天边》,专辑在编曲、演唱、录音及后期制作各方面都具备了国际水平。《天边》的后期制作动用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SACD技术,锻造出国内第一张5.1声道的SACD音乐大碟。在今年的法国戛纳唱片展上,法国一家公司决定在欧洲发行,而日本的3家唱片公司也表示出高度兴趣。
在他的音乐专辑《天边》发行之前没有做过任何演艺方面的推动,但他的歌声却在更多的朋友中流传,并得到广泛的好评。从内蒙知青聚会到国际娱乐传媒的公关活动,从录音棚到电视晚会,布仁巴雅尔的音乐不胫而走,成为大家不断追随的音乐话题。
MTV电视网国际总裁毕龙毅(Bill Roedy)声称自己是布仁巴雅尔的乐迷,
每次听布仁的音乐都是一次心灵的SPA;邓小平的大女儿、画家邓琳则评价布仁的歌声没有学院派的矫饰和做作,自然朴素,情真意切;电视记者、主持人白岩松说,布仁的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草原之情;蒙古族歌唱家拉苏荣评价说,布仁深厚的个人修养和对蒙古族文化的精深把握,使得他的长调有别于其他任何歌手;德德玛老师也深有同感,她说,布仁是在用心歌唱。
如果说腾格尔的音乐表现了成吉思汗的彪悍与刚烈,那么布仁巴雅尔的歌声则传递出马背民族的辽阔与深情。布仁巴雅尔,一个似乎还有些陌生的名字,但他来自草原的歌声却已经迷倒了众多热爱蒙古族音乐的人们。
年逾不惑的布仁巴雅尔,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翻译和蒙语主持,他生于呼伦贝尔,长于草原深处,并在北京工作二十载,他对草原的眷恋,既有着牧民的情感,更融入了城市化的理性思考,所以布仁巴雅尔的歌唱才蕴涵着如此动人的深情。
普罗艺术与中国唱片总公司以国际化的音乐理念,通过这张专辑的制作,不但赋予了民族音乐更多的世界音乐和新世纪音乐的色彩,也为提高民族音乐的国际化水平做出了可贵的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该专辑的后期由张学友的制作人欧丁玉先生亲自操刀,动用目前国际上最发烧的SACD技术,锻造出国内第一张5.1声道的SACD音乐大碟。在2005年的法国嘎纳唱片展上,《天边》引起广泛关注,法国五大发行公司之一NIGHT & DAY决定在欧洲发行,而日本的三家唱片公司也表示出高度的兴趣。
专辑中的主打曲《天边》是一首旋律飘逸动听的草原牧歌,布仁巴雅尔极具魅力的歌唱艺术,使听众完全沉浸在草原那清新、辽阔与梦幻般的意境之中,《天边》,一首沐浴内心的草原情歌,一次摆脱城市烦嚣的天际之旅。

《吉祥三宝》是另外一首引起广泛好评的作品,词曲全部由布仁巴雅尔完成,是他为女儿诺尔曼的三岁生日而作。专辑中收录的是布仁与其太太和七岁的侄女英格玛的录音,用地道的蒙语演唱。面对麦克风,饰演当年三岁的诺尔曼角色的英格玛没有任何胆怯,她的声音稚气十足,音乐的律动出奇地悦人耳目,几乎所有听过的人无不喜出望外。歌曲中的太阳月亮星星、花儿草儿果实、爸爸妈妈和女儿,虽是造化使然,天地共有,但其中的亲情与至爱却惟独人类所独有。作品充满了阳光、健康、绿意和家庭的天伦之乐,其营造出的美好氛围令人生出无限感动。别致的编曲和RAP式的蒙语开场,让人耳目一新;稚嫩的童声散发着草原新鲜牛奶的味道。这首歌在2004年的广州白天鹅国际音响唱片大展上受到热烈好评,作为唯一的国内音乐作品入选大会纪念唱片,其音响的动态质素也令许多音响厂家拿来现场试音。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由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作词,其深彻的情感表达,唱出了每个人的归乡之梦:我也是草原的孩子/心中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布仁巴雅尔用内心深处的感悟,演绎着自己对草原深沉的爱恋。那质朴的旋律和感人肺腑的唱腔席卷起每一个人心中的渴望:我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从草原走出来的孩子唱着永不止息的眷恋,并将这种情感带到天涯海角,相伴终生。
布仁巴雅尔和家人
大雁飞来下蛋,蛋窝就在草地上,老人们只许孩子们远远地看,不许他们的影子落到鸟蛋上,他们说你的影子一遮住蛋窝,大雁就不要小雁了。
牧民的牛羊就这样在草原上放着,不用管,让它们自己吃草,它们是草原上的生命,它们就这么自己活着。
牧民死后不留痕迹,掀开一块草皮,挖深一点,把遗体放进去,盖上泥土,盖上草皮,刚开始还鼓起来一点,慢慢就平了,一年、两年以后,就找不到了。
记忆中的草原是五颜六色的。那时的草原一平方米大的地方就有一百多种草,春天开五彩的花,夏天是一望无际的绿,秋天金灿灿的。现在,很多从草原游玩回来的人告诉我,你的家乡很美,绿绿的。是的,在他们眼里,绿是生命的象征,但是我知道这没有花的单一的绿色不是生机,而是草原在衰老。不开花的草原正在死亡。
努力让搏克成为奥运项目
在草原上,人们习惯把蒙古族摔跤称为搏克。在草原人民的心目中,搏克不仅是勇士们的角逐,也是技艺和智慧的较量。搏克比赛多体现于蒙古族传统的祭敖包或者是那达慕盛会之中,个人出资举办的搏克比赛就很少见了。而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普通牧民巴雅尔布仁,为了实现自己“让搏克走向世界”的梦想,从2002年至今,个人投资14万多元,先后在锡林郭勒盟、赤峰市举行了4场搏克比赛。日前,他告诉记者,搏克是与奥林匹克有着相同内涵的蒙古族古老体育运动项目,现在有很多像他这样的蒙古人正为争取让搏克进入全运会和奥林匹克的比赛项目而努力!
从小酷爱搏克
今年33岁的巴雅尔布仁出生于克什克腾旗达尔罕苏木宝木台嘎查的一户普通牧民家里。上小学的时候,他看到搏克手们古铜色的皮肤,结实的肌肉,觉得蒙古族男人的剽悍在他们身上得到了非常完美的体现,同时他也深深喜欢上了这项古老的蒙古族传统运动。11岁的时候,他有幸结识了家乡非常有名的搏克手阿拉木斯,开始学习搏克。由于他勤奋、肯吃苦,经过一年多的摔打,很快就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在全旗小学生搏克比赛上获得了冠军。
1997年,巴雅尔布仁从赤峰市蒙古族中学毕业后,对搏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是从那时起,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他要把搏克发扬光大,让它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于是他没有参加工作,而是深入到家乡的各个角落去搜集关于搏克的资料。他几乎走遍了克什克腾旗的各个牧区,从老人到小孩儿,凡是知道搏克历史或者常识的,他都会一一地了解后记录下来,回到家再整理。
1998年春,巴雅尔布仁听说锡林郭勒盟是蒙古人集中、蒙古族文化十分浓厚的地方,便只身前往锡林浩特市继续寻找他的梦想。这时,他也逐渐对蒙古族古朴的民风、悠久的文化艺术、别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搜集的资料也不再局限于搏克,对于蒙古族长调的发源、蒙古族历史及一些民间传说和古老的习俗等都有所涉猎,并且把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
个人出资举办搏克比赛
巴雅尔布仁在潜心研究搏克的历史及发展的同时,发现地方举办的搏克比赛大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决定自己出资举办搏克比赛。
2001年,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锡林浩特市开了个蒙古族餐馆,用以维持生计。他给自己的餐馆起名为“蒙古星”,要为蒙古族搏克培养后继人才。餐馆的后面有一块空旷的场地,于是他想举办一场筹划已久的搏克比赛。
2002年4月,由巴雅尔布仁个人出资、以“蒙古星”冠名的搏克比赛终于开赛了。来自锡林浩特市各个中学的64名青年搏克手参加了这次比赛,锡林郭勒盟体育学校校长、曾获得15枚国家级搏克比赛金牌的查干扎那亲自担任这次比赛的裁判。初次的成功使巴雅尔布仁看到了搏克走向世界的希望,他决定将搏克比赛继续举办下去。2004年7月,为了庆祝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举行的2048名草原搏克手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他举行了第二届“蒙古星”搏克比赛。这次比赛的场面更为壮观,锡林郭勒盟各界的著名搏克手几乎全部到场。这次比赛,他还第一次打破了用马作为冠军奖品的习俗,以自己亲手制成的马头琴作为奖品奖励冠军。
拯救逝去的蒙古族风俗
巴雅尔布仁不但个人出资举办搏克比赛,还把逝去已久的蒙古族风俗融入其中,让所有参加比赛的选手和观众来了解古老的蒙古族民俗文化。
2006年,巴雅尔布仁因为难舍故乡情结回到了赤峰市。同年12月26日,在他的儿子宝秀龙1周岁生日之际,他再次个人出资举办的“蒙古星”第三届搏克比赛在赤峰学院开赛。巴雅尔布仁举办这次比赛也是为了拯救赤峰地区已经流失了的蒙古族剪发习俗。他说,按照蒙古族的传统,男孩儿满1周岁或者到三五岁时,要在奇数年龄时举行剪发礼,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并且举行庆典。剪发最好的人选是男孩儿的外公,其次是舅舅或者是社会上的知名人士。剪下来的头发要藏在大山中或者家里永久性保存。他举办的这次比赛,也是为儿子剪发的一个庆典,同时想让参加比赛的蒙古族年轻搏克手把这种传统习俗传承下去。
想让搏克走向世界
让搏克走向世界,走进奥林匹克的赛场,一直是巴雅尔布仁最大的梦想,所以他个人出资举办的搏克比赛阵容也越来越强大。2008年4月26日,他举办的第四届“蒙古星”搏克比赛在赤峰市体育场顺利开赛,来自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的大部分知名搏克手到场给他助阵。这使他更加坚定让搏克走向世界的决心。
“文化寻根”是我的工作

2009年1月12日,蒙古族歌唱家布仁巴雅尔应邀参加了内蒙科委的交响音乐会,他为观众带来了《天边》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两首自己的代表曲目。提起布仁巴雅尔,大家对他的称呼更多是——吉祥三宝(听歌 blog)里的“爸爸”,或是五彩传说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的艺术总监和创始人之一,其实他的正职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翻译和蒙语主持,他写的《吉祥三宝》成为了流行乐坛的经典之作,他的音乐早已征服了许多听众的心。
生长于草原深处,在北京工作二十余载的布仁巴雅尔,以其温暖透明的声音和宽广大气的风格收获了很多高端的“粉丝”,他的音乐一直深受社会精英人士的欢迎,从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到著名乐评人金兆钧,从著名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都是布仁巴雅尔音乐的喜爱者和支持者。如果说《吉祥三宝》是布仁巴雅尔为女儿信手写来的轻松小品,那《天边》、《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等布仁巴雅尔自己的代表作,则更多传达了真诚自然却浓郁深沉的丰富情感。《天边》里梦幻般的草原式情歌的优美意境,《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远方游子对故乡永不止息的眷恋,《呼伦贝尔大草原》传递的对草原的诚挚深情……布仁巴雅尔极具魅力的演绎在质朴的表达中蕴涵着细腻动人的深情,触碰到听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他的歌声就像草原一样辽阔,这也正是他的音乐之所以打动了无数城市中人的地方。
布仁巴雅尔坦言自己的音乐创作一直深受内蒙民族音乐的影响,而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一个“文化寻根”的工程,更加积极的从民族音乐中发掘素材,吸收养分,进行再创作。布仁巴雅尔说:“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热衷于民族文化,热衷于文化寻根的人会越来越多。”去年年底,中国第一张鄂温克族原生态唱片《历史的声音》就是由布仁巴雅尔担任艺术总监,他走遍各鄂温克民族聚居区采风,收集了许多即将失传的古老民间音乐,整理了鄂温克族索伦、通古斯、雅库特三大部落不同风格的民歌精品,并且将这些各具特色的音乐再次创作,融合在一张专辑中。这不只是一张音乐唱片,更是一份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料。不久前,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创作的最新作品《敖鲁古雅》是布仁巴雅尔的又一次成功尝试,优美动听的旋律,简单质朴的歌词,富于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再加上“吉祥三宝”的深情演绎,《敖鲁古雅》再一次充分展现了内蒙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爸爸“反悔”,留下儿子
布仁巴雅尔出生在呼伦贝尔盟的新巴尔虎左旗,他到底是出生在3月的6日还是10日,父母一直争论不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布仁巴雅尔出生的前一天,一只白色的牝牛也在产仔。
“布仁”在蒙语里是“全”的意思,布仁的大哥叫布仁特古斯,就是“全胜”。当时父母对邻居允诺,如果第二个孩子生下来还是个男孩,就过继出去;但孩子的出生改变了父亲的初衷,看到自己的第二个儿子,父亲喜上眉梢,为他取名“布仁巴雅尔”,就是“全喜”之意,这个孩子没有送人而是留在了家中。
布仁巴雅尔之后,家里陆续又添了几个孩子:大弟弟布仁满达胡(太阳完全升起之意),小弟弟布仁巴图(非常坚定之意),妹妹布仁其木格(完美之意)。布仁其木格9岁时因吞咽气球碎片身亡,视女儿为掌上明珠的父母伤心不已。
妈妈的好帮手,收音机是老师
布仁是父母的好帮手,弟弟妹妹都是布仁帮着带大。所以,当13岁的布仁上学离开家时,妈妈伤心地抹着眼泪说:“你走了,我该怎么办,谁来帮我?”
布仁巴雅尔父亲的名字是霍其德·巴音那木拉,布仁巴雅尔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这样署名:巴音那木拉的布仁巴雅尔。母亲的名字是哈拉格纳·西日布帕格玛,“西日布帕格玛”是藏语,虽然母亲是蒙古族,但名字是佛教的喇嘛给起的。
蒙人喜歌舞,父亲母亲常常放声高歌,如果母亲没有被结婚生子所耽搁,她应该是内蒙古军区文工团或者内蒙古歌舞团的演员了。布仁从小唱歌无师自通,在各种聚会上听大人唱歌,一遍两遍就学会了。收音机也充当了布仁的老师,在还没上小学时,不会说汉语的布仁就学会了不少样板戏。一去商店买东西,他就会被拉住,因为售货员喜欢听样板戏,非让布仁唱几段才放过他。
和爱人分居6年团聚在北京
1978年,布仁考入鄂温克族自治旗乌兰牧旗文工团,担任独唱演员和马头琴伴奏。1980年,他考入了呼伦贝尔盟艺术学校声乐班,在这里,布仁遇到了中学时代的同学乌日娜,两个人的恋情由此开始。
1984年,乌日娜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他们开始了长达六年的分居生活。1990年,布仁追随乌日娜来到北京,在国际人民广播电台担任对蒙广播的记者、编辑。
1991年6月21日,布仁和乌日娜的女儿诺尔曼出生。妻子乌日娜毕业后留在民族大学任教,乌日娜同时还是歌唱演员,经常要出差, 布仁很自然地担当起了照顾女儿的责任。
为爱女创作《吉祥三宝》,
最早流行朋友间
小诺尔曼是幸运的,她的生活不缺少音乐。为了让诺尔曼从小接触到蒙语,布仁常创作歌曲唱给女儿听。
诺尔曼3岁生日的时候,布仁写下了《吉祥三宝》,这首用爱心创作的歌后来成了在朋友聚会、幼儿园演出时一家三口的保留节目,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去年,《天边》要录制时,出版方坚持要将这首家庭歌曲加进专辑,但诺尔曼已经13岁,不适合童音部分。现在大家听到的那个可爱的童音,是由乌日娜弟弟的女儿英格玛所唱。小英格玛7岁,从未离开过草原,从未坐过火车,从未接受过正规训练,但面对麦克风,不惧不躁,流畅高歌。
夫妻俩爱着大草原
乌日娜是鄂温克族,布仁是蒙古族,两人的婚姻超越了民族界线,相敬如宾十几年,音乐是两人的共同爱好。同来自草原的夫妻俩还有另一项重要的共同事业:关注草原。
布仁的姥爷对草原的热爱深深影响着他。布仁小时候很淘气,挖坑捉老鼠。姥爷发现后会狠狠地惩罚他,因为老鼠是狼的粮食,捉了老鼠就是与狼争食,会破坏生物链。
布仁还将国家颁发的《集体土地所有证》等政令翻译成蒙文,在朋友们的资助下印制成册。布仁在出了唱片、稍有名气后,今年夏天带了自费印制的2万本国家政策小册子,到草原各旗为牧民免费演出,骑马发放宣传册,宣传国家政策。
乌日娜现在是一家环保协会的会长,她与丈夫一起密切关注着家乡。在布仁的专辑里,几乎每首歌都在诉说对家乡的爱恋。其中一首叫《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歌唱道:“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2 优秀干部布仁巴雅尔男,1944年8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人。1967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当过教员、教导主任、旗县教育局长。1983年任呼伦贝尔盟教育处副处长、后任呼伦贝尔盟民族教育学会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学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音乐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研究会会员、海拉尔市第七届人大代表。1986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职工农牧民教育先进个人,1988年被评为内蒙自治区民族教育先进个人, 1987年出访日本国考察教育,1990年出访前苏联考察教育。1997年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澳门考察广播电视。1999年出访法国、德国、意大利、莅等国考察广播电视。1999年12月-2000年2月赴台湾,参加第一届中华少数民族技艺博览会展演团任内蒙古分团团长。1994年任呼伦贝尔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局长、党组书记,呼伦贝尔盟科学研究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1999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个人"。自1995年起,四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三度获呼伦贝尔盟盟委、行署表彰的"优秀领导干部"称号。
3、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

于·布仁巴雅尔,蒙古族,1976年参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育学博士,教育管理学副研究员,曾在中学、师范学校任教6年,于1985年从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在大学教务处工作。曾担任大学教务处教学管理科副科长、科长、学生处办公室主任、招生办主任、学生处副处长、历史系党总支书记(正处级)等职。自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被学校公派前往日本留学一年;回国后继续担任学生处副处长,自2001年2月至今在中央民大附中担任党总支书记。在大学教务处,学生处、历史系和附中的管理工作中先后荣获多次德育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4,著名胡尔其布仁巴雅尔(说书艺人)
布仁巴雅尔

1928-1985
科右中旗杜尔基苏木人。
少年拜金宝山学 艺,长期负责巴彦胡硕说书馆,培养甘珠尔、德木其格、照日格图、等40余名徒弟,说唱艺术精湛,在内蒙古和中国和蒙古享有盛誉 。也是我的师爷哈哈。
他的作品有
《隋唐演义》《吴越春秋》《薛刚反唐》《龙虎两山》《龙凤桥》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罗通扫北》《烈火金刚》《达那巴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