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私印

西汉私印,就是西汉时期私人印章的总称。秦以前,官印或私印都不称为印,统称为「玺」,这是中国印章最早的名称。
西汉代私印-分类:姓名印、吉语印、肖形印三大类。姓名印居多,故汉私印者,多指姓名印。西汉私印适用范围比汉官印广,其数量多于西汉官印。西汉私印种类:铸印 凿印 琢印 喷印 玉印 银印 铜印 铁印 象牙印 犀角印 石印 木质印 塑料印 有机玻璃印 二面印 六面印 子母印 套印 朱白相间印 白文印 朱文印 官印 回文印 水晶印 金印。
西汉私印-特点:
(1)数量极多,形式丰富,尺寸略小,用途形制更广泛。
(2)文字、材料、制法,与西汉官印相近。
(3)观形斑斓,古奇沉稳、浑穆玲珑,印章艺术美强烈。
西汉私印-文化史地位:
(1)是中国篆刻艺术的载体和典范。
(2)缩方寸间、博大恢宏、别具一格、金石韵趣、文化积淀丰厚。
(3)与东晋书法、唐宋诗词并列。
(4)是“明清篆刻艺术流派”产生发展赖以依靠的艺术宝藏。
西汉私印断代:根据印文风格、钮式特征方,划分出三个历史阶段:
1.西汉私印前期(刘邦立汉-刘彻灭南越国,前206-前111年),承前启后。私印尽管数量少,质材铜玉,类型复杂,禀承秦印-“汉承秦制”。袭秦章法构图,同受其母体地域文化浸润。“鸟虫书”玉印异常精美。经“隶变”后的小篆与蟠曲宛转的缪篆,仅见于西汉前期私印。印章形制,钮式是时代特征标识。钮式:覆斗钮外、环状鼻钮、龟钮。西汉前期私印,钮制印文形态诸方面,袭秦制,新开风气。
2.西汉中后期(武帝元封-成哀之际,下抵王莽居摄前,约前110-5年),两汉印章史上的颠峰地位。数量庞大,约占存世汉代私印总数的十之六七;类型却相对单纯---武帝规化官印,政治影响私印。印文内容,普遍于姓名后加缀“印”、“之印”、“私印”、“印信”等字,藉使印面凑成四字。印材,铜印以压倒的数量优势,成为印材的主流,玉印数量锐减,印风被铜印“同化”。出于对章法构图的“屈从”,美感的获得,是以牺牲入印文字的“个性”为代价。私印上一些常见字,因其具有独特的写法,亦可作为断代分期的标尺,是判定印章时代的重要依据。钮式-孔眼增大薄边覆瓦形钮,已取代环形鼻钮成为中后期铜钮主流。整饬章法、均衡构图、蕴藉印文、深沉体势,促成经典风格。
3.新莽私印(孺子婴居摄元年-刘秀建武元年前止,溯至西汉哀平,约6-24年),是两汉印章史高峰,新莽私印是高峰的延续。新莽私印,对两汉私印承上启下。界定:从同期官印形制印文比校,取证。据印图、印风,分为两种:以“杜嵩之印信”为代表的印、章法构图禀袭西汉中后期私印。钮式向东汉厚边环状鼻钮过渡的特征。
西汉私印,在中国古代私印史上的地位:
1.先秦习俗,随身佩玺:鉥印作为证、信之物主要用于封缄文书、简牍和封泥,行使私人权责。古代私人玉质玺印,上雕吉祥灵物、鸟兽印钮。印面碾、琢上自己的名字,有僻邪祀福作用,方便使用功能。
2.战国私鉥:比官鉥小,少受官印形制限制,比官印多样,装饰灵活。
3.秦私印仍比官印灵活多样,状有圆、方、腰子,钮刻致神,多为鼻、复斗形、龟、僻邪钮。印文多有框格,字体结构收时俗体长,成“摹印体”为“秦八体”之一。
4.汉私印-西汉初年,短时持秦印风。汉私印,非受典章限制。印形、印文、装饰,较自由。印文人名后,有“之印、私印、之私印”。
5.魏晋两朝,章形袭汉。私印,朱文印沿“汉缪篆体”或“悬针篆”入印。
6.隋唐私印效汉,以缪篆、隶书入印,印面放大,印、章等字改为“记”。
7.唐以后,文艺渐盛,私印从名章成为(包括官职印)所有印章,成为独立的印面方寸篆刻艺术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