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翰调
在浩如烟海的内蒙古民歌中,额尔多斯高原有一个风格殊异并极其珍贵的歌种,这就是漫翰调。漫翰调是蒙古族、汉族两个民族的人民长期相处,共同劳动、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歌种,是蒙、汉两个民族长期音乐文化交流的结晶。
内蒙古自古以来地广人稀,草原人多以游牧为主。自秦、汉时起,汉族人民开始移居内蒙开垦谋生。至清代嘉庆、道光以后,由于一度实行“借地养民”政策以及内蒙古王公历来贪图地租而私自招民放地,使汉族人口在内蒙古地区大量增加起来,许多地方逐渐形成蒙汉杂居的局面,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民间音乐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久而久之,一部分动听易唱、短小整齐的蒙古族民歌不仅被汉族群众所接受,而且还按着汉族爬山调所特有的即兴填词办法,随意填词演唱,这便是漫翰调的雏形。由于用蒙古族民歌曲调填汉族歌词演唱别有风味且有新鲜感,所以很快就被蒙、汉两族人民所接受。随着不断的演进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个新歌种 —— 漫翰调。
漫翰调的曲调主要来自额尔多斯高原的蒙古族短调民歌,也有一部分来自汉族的爬山调。歌词有一些是固定的,如《喇嘛苏》、《达楞朗》等,另一些则可以即兴填词。
漫漫翰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而主要表现形式是对歌,男女对歌时,男女同腔,男声多用假声唱法。
漫漫翰调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旋律跌宕起伏,潇洒豪放。这不仅受蒙古族民歌很大影响,还吸收了汉族爬山调等民歌的旋法特点。额尔多斯高原地域辽阔,人民性格耿直爽朗、纯朴热情,这也蕴育了漫翰调的旋律特点。漫翰调旋律多大跳,七、八度大跳较多见,九度、十度甚至十一、二度的大跳也时有所见。
漫漫翰调的演唱地点以室内居多,伴奏乐器有笛子(当地称“梅”)、四胡、扬琴等。并有较规范的前奏、间奏和尾奏。
曲目1:
西山活要命
翻了一道梁来跳了两架沟,不为眊亲亲不走这些路。
走了一黑夜来耍了半黑夜水,不为眊亲亲不跪这些腿。
三十里水路二十里沙,因为眊亲亲(累)死一匹马。
不走大路踩上荒,因为眊亲亲碰见一群狼。
西山上没路踩荒来,因为眊亲亲扯烂一双鞋。
怕人家踩踪截沟沟飞,因为眊亲亲跌断一条腿。
你还嫌哥哥来得少,半个月跪了十五遭。
你还说哥哥半肚肚鬼,世上这实心人再数谁。
括号内为代用字
曲目2:
说不下个日期不让你走
男:手扳住马鞍上了个马,扔不下妹妹又能怎。
女:鞭梢梢一绕马蹄蹄乱,你把妹妹心揪烂。
男:哥哥上马妹妹拉,布衫衫攉成凉褂褂。
女:布衫衫攉成个凉褂褂,只要你不去有弥法。
男:放松那扯手马回头,再看一眼妹妹泪长流。
女:一把手扯住哥哥马笼头,说不下日期不让你走。
人想地方马想草
人想地方马想草,再回咱后大套走上一遭。
乌加河畔上芦草高,哪搭些儿也不如咱后大套好。
乌加河上水鸭鸭飞,只了见个河水了不见个你。
西山嘴呀卧羊台,乌加河水大哥哥怎过来。
乌加河水大你不要怕,掏上钱雇上个打鱼划划。
① 后大套:即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地区。
② 乌加河:河套地区一条较大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