枹罕古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亦称枹罕废址,约在今临夏县新集乡后古城遗址。隋以后治城可考者有三:元古城,在今临夏市城北紧靠北源山根,宋古城,在今临夏县新集乡内;唐古城,在今临夏市折桥乡后古城村,均有遗址可考。

明洪武十二年,都指挥使徐景截元城之半,向南伸展一里修筑城池。明弘治庚申年(1500年)宋都指挥蒋昂重修城池,城高五丈,厚三丈,阔三丈,周围九里三,南北长二里有半,东西长二里有百步。明嘉靖丙午年(1546年)加修,匾曰:"河湟雄镇"。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知州王全臣加修。同治时部分城毁,知州潘效苏,总兵沈玉遂补缀残缺。民国六年县知事张华林再做修葺。民国17年南关厢城毁。1949年临夏解放后,随城市建设,城垣逐渐拆除,整貌无存。

临夏史称"枹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枹罕县,属陇西郡。前凉张骏置河州,是中国以黄河命名的唯一的一个州,古人认为:河州是"天尽头",积石关是"黄河源头"。公元367年前秦苻坚以立忠将军彭越为平西将军、凉州刺史,镇枹罕。中华民国初设导河县,以大禹“导河积石”的传说而得名,但在临夏的方言中,"导河"与"导火"读音相近,遂更名为临夏县,以濒临大夏河得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