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列耶夫
安德列耶夫(1871-1919)著,俄罗斯风格独特的小说家,他的出众才华曾经得到列夫·托尔斯泰、柯罗连科、勃洛克等同时代名家的赞赏。《瓦西里·菲维伊斯基的一生》描写乡村神父菲维伊斯基笃信宗教,一心以为只要不动摇地信仰上帝,奇迹就会出现。为此,他一生都蒙受各种耻辱和苦难,最后只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勃洛克回忆自己读了这部小说,“感到震惊,觉得到处都充满不安,灾难已经临近,可怕的事件就要在门口发生……”
鲁迅称安德列耶夫是“绝望厌世的作家”、“其文神秘幽深,自成一家”。
安德列耶夫
苏联电影演员。苏联人民艺术家。1915年2月9日生于萨拉托夫,1982年 4月25日卒。1937年毕业于萨拉托夫戏剧专科学校。他早期创作的电影角色有:《拖拉机手》(1939)中的纳扎尔·杜马、《伟大的生活》(1940)中的哈里冬·巴达、《两个战士》(1943)中的萨沙·辛佐夫、《西伯利亚史诗》(1948)中的布尔留克。他扮演的都是身材魁梧、举止粗鲁、心地善良、性格爽朗的青年,体现了俄罗斯性格的坚强和质朴。50~60年代以来,他塑造的主要角色有《大家庭》(1954)中的伊利亚·茹尔宾、《海之歌》(1958)中的萨夫瓦·扎奥德纳、《残酷》(1959)中的拉扎尔·巴乌金、《如火如荼的年代》(1961)中的格拉祖诺夫将军等。他这一时期的表演特点是:既注重人物形象的外部造型,又致力于心理刻画,能较好地体现出人物性格的悲剧的诗意及丰富的内心世界。70年代以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总结自己的表演经验上,对几种表演理论进行探讨和比较。1982年,他拍了最后一部影片《战斗的前言》。他一生曾拍过数十部影片。有几部影片曾在中国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