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版本1一、 众阿哥觊觎储位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之后,引起了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此时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谋求储位的愿望(这其中包括已被废黜的胤礽)。只不过有些人野心大,有些人野心小而已,还有的一掂量自己的势力和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就觉得自己没戏,早早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此,只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个人真正为夺取皇位而费尽心机。至于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佑、十二哥胤祹而情知皇位轮不到自己,加上他们也无此奢望,于是安安稳稳地当着自己的亲王,跟谁也不掺和。

这九位阿哥,形成了五大"朋党"。下面,我就各个"朋党"简要讲一讲他们之间的夺嫡风波。

(一)"大千岁党"

"大千岁党"以皇长子胤禔为首,为首党人就是大学士明珠,此人还是胤禔的亲舅舅。其它党人有大学士余国柱、户部尚书佛伦等人。

(二)"太子党"

顾名思义,"太子党"以皇太子胤礽为首。

(三)"三爷"

为什么是"三爷",而不是"三爷党",这是由于三皇子胤祉根本没有形成什么明显的朋党之势。他本身喜欢舞文弄墨,周围都是些文人。他们受康熙之命,负责编书,还负责重修坛庙、宫殿、乐器,编制历法等。他们的最大成就是编辑了我国第二部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所以,胤祉即使有当皇帝的心,但较之别的阿哥,动作可小得多了。

(四)"八爷党"

"八爷党"是所有朋党之中势力最强的一支。以八阿哥胤禩为首,还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四阿哥胤祯以及侍卫鄂伦岱、内大臣阿灵阿等人。

爱新觉罗胤禩,系清朝圣祖仁皇帝康熙第八子,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末时[1],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

近年来,胤禩名屡见于诸历史小说、古装戏剧中,多为反角,皆以结党谋私、暴戾悖逆、不忠不孝、奸险阴刻之言冠之,余窃为之不平。数月间,寻得清代史料多部,潜心研读,小有所得,故撰文一篇,以正胤禩之名。

胤禩"乐善好施",人称"八贤王"。因生母良妃卫氏原系辛者库罪籍,因此并非子凭母贵,出生便被送到惠妃纳兰氏处抚养。低微的出身、温和的性格让他在小时候受尽兄弟嘲笑、看低。然而其天资聪颖,德才兼备,17岁便被封为贝勒,在朝中、江南一带都有极好的声望。据闻胤禩自幼聪慧,且甚晓世故,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康熙帝之兄裕亲王福全(卒于康熙四十二年)生前也曾在康熙面前赞扬胤禩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

一废太子时,诸多对储君之位有所觊觎的各党开始活跃,尤以八爷党最甚。当时康熙问朝中百官,这个储君之位谁来当最好,他便立谁。谁知百官大部都举荐了八阿哥,这引起康熙极度不满。二阿哥虽然忤逆乖张,却是从小就带在身边亲自抚养的,父子之情尚未了结。因此康熙心里是希望众大臣复立二阿哥为太子。

康熙生平最痛恨结党营私,并且当时他尚算壮年,看着朝中百官及八爷党的势力岂能不担忧自己的皇位,因此 这一切都被康熙看在眼里,心中大为不满。他曾说:"二阿哥悖逆,屡失人心;胤禩则屡结人心,此人之险,百倍于二阿哥也"。所以在众人举荐胤禩为皇位继承人之后,康熙不仅大怒,还下令圈禁胤禩,借此打击"八爷党"。不过,没过多久,他就被释放出来了。

后来,康熙又多番找机会打击八爷党。

复立太子次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后来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却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这令他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责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伊杀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数载之内,极其郁闷。胤禩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32]康熙终于承认了胤礽的废而复立是其出无奈之举,败招败招!尔后,康熙说出了更绝情的话:“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次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谕胤禩“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

五十五年九月十一日由胤祉上奏满文奏折中可得知,胤禩于八月底染患伤寒,病势日益加重,康熙只批得“勉力医治”四字[34],殊是无情。九月十七日,再于御医奏报胤禩病情的折子上朱批:“本人有生以来好信医巫,被无赖小人哄骗,吃药太多,积毒太甚,此一举发,若幸得病全,乃有造化,倘毒气不净再用补剂,似难调治。”[35]口气更近于讥刺。更有甚者,为避免途经胤禩养病之所,在康熙帝的授意下,诸皇子在皇父及祖母于九月二十八日结束塞外之行回驻畅春园的前一日,全不顾胤禩已近垂危,将其由邻近畅春园的别墅移至城内家中。当时只有九阿哥胤禟予以坚决反对,说“八阿哥今如此病重,若移往家,万一不测,谁即承当。”而康熙反倒推卸责任的说:“八阿哥病极其沉重,不省人事,若欲移回,断不可推诿朕躬令其回家。”

但即便如此,胤禩在朝臣中仍有较高威信,如深受康熙帝倚信的大学士李光地,在康熙五十六年仍然认为“目下诸王,八王最贤”,可见他仍是大臣中声誉最高的皇子。却始终没再受康熙重用。

新君登位后,更是将他改名“阿其那”,将九阿哥改名“塞思黑”,将十阿哥,十四阿哥调往偏僻处不得返京。八阿哥及九阿哥先后在牢狱中被折磨死。其嫡福晋郭络罗氏亦被雍正下令被休归家,逼其自杀,其后被挫骨扬灰。将胤禩开除宗籍。

二、 四阿哥蓄势谋储

(五)"四爷党"

下面该看一下本文中的重要人物----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的情况了。

应该说,胤禛对储位的渴望是有一个转变过程的。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黜前。这时的他还是"太子党"的人,而且对储位一点也不热衷。他只是想辅佐好太子,尽为臣之道。

第二阶段是在康熙四十八年胤礽被复立前后到康熙五十年二次被废黜之间。这一时期,诸阿哥之间掀起了一个扳倒太子,争夺储位的小高潮。像前文提到的"八爷党"就是在这个时期内逐渐形成的。这时的胤禛地位很不稳固,也无甚威信。他自知就算太子换人,也轮不到自己。前有胤祉比他年长,后有胤禩比他势强,而且胤礽能一次被复立,就有可能两次、三次……被复立。他觉得太子宝座离他太过遥远,倘若刻意谋取,成功则罢;失败了的话,那就连亲王也做不成了,还会像胤礽一样被永行圈禁。所以此时的胤禛仍旧处处维护太子,在太子首次被废后,只有他敢于为胤礽说好话。与此同时,他还和胤禩等人和平共处,不把关系搞僵。

第三阶段是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这回众阿哥深刻认识到胤礽此次被废,绝无复立之可能,于是储位之争渐呈白热化。胤禛看到这一点,也蠢蠢欲动,结党营私,为窥视储位开始活动起来。随着胤禔早被圈禁;胤礽的二度被废;胤祉因势力太小,羽翼未丰,遂主动退出;这次的储位之争,逐渐演变为胤禛与胤禩的"四爷党"和"八爷党"之间的较量(至于胤祯,空有兵权,一无门人,二无威望,故不在对储位的有力争夺者之列)。

胤禛为了扩大势力,四处安插家奴,补外省官缺。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身居要职。例如:军事上有年羹尧,他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任四川巡抚;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任四川总督;六十年(公元1721年)任川陕总督。身为封疆大吏,手握军政大权,集四川、陕西等地重权于一身。为官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可扼制胤大军,东可携重兵进京逼宫。又如:地方上有戴铎,历任福建知府、道员、四川布政使,与年羹尧一文一武,不愧为胤的左膀右臂。再如:另一个胤禛夺储过程中的重要人物----隆科多,康熙末年时任九门提督。他只要令京师九门一关,京城内包括康熙谁也甭想出去。除了他们,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这就是十三阿哥胤祥。他早年在古北口练兵,所率部下,后多升任京城防卫部队中各级指挥官,诸如丰台大营、绿营等京师卫戍部队皆在他的掌握之中。虽然他在胤礽第一次被废时受到牵连,一直被囚禁到康熙去世,(现在也有证据表明,他没有被囚禁.)但其威望尚在,那些老部下也都对他和胤禛忠心耿耿。由此不难看出,胤禛不愧是一名深藏谋略的政治哝,他所委派、安插之人皆出身于家奴,对他绝对忠贞不二。而胤禩呢,他的党羽中以内阁大臣为主,一无实权,二无兵权,在军事上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胤祯的西北大军上。可胤祯也有当储君的野心,怎会领着十几万大军为胤禩卖命。再者说了,他若真能在京城生变时领军进京擒王,年羹尧那关是能那么容易过的吗?所以说,胤禩与胤禛相比,已经处在劣势,对胤禛构不成威胁。

另一方面,胤禩在早期的储位之争中,锋芒过露,已引起康熙的反感和警惕。而胤禛深得韬晦之邃,加上在康熙年间,几件大案办得不错,深得康熙赏识。因此在取悦圣心这点上,胤禩自然又处在下风。

胤禛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处处掩饰自己对储位的希冀,外弛内张。这一点可以从他龙潜时在雍邸所作《悦心集》一书中看出弥端。该书收录了胤禛早期的绝大多数诗词,我有幸见过几首。诗词中的确流露出一种恬淡出世的思想。表面上借此告诉世人,自己只想做一个与世无争的皇子,不愿过问政事,其实不过以此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罢了。

随着日期的推移,康熙对胤禛的好感与日俱增。在日常政务活动中,常委派他调查皇族案件;或代天子行祭祀大礼。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九,康熙驾崩的前四天,皇上还委派胤禛代自己到天坛行冬至祭天大礼。据笔者分析,大概康熙情知自己时日无多,已决定传位给胤禛,故派他祭天,好让上苍看看这位未来之君罢。

皇子众多,帝位仅有一个。几十年的明争暗斗,终究和有曲落人散之时。到底康熙本人对皇储是个什么态度呢?不难看出,他根本就不想再立太子。他深知,再立太子,众阿哥的尔诈我虞无时了!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在自己弥留之际再行昭示天下了。康熙五十六年冬天,康熙曾经颁布过遗昭,诏书中对继位者是谁,只字不提。可以肯定。康熙通过几年的观察,已经成竹在胸,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了。

版本2所谓“九王夺嫡”是指康熙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事情。这九个儿子分别是: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后来继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太子之后,引起了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此时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谋求储位的愿望(这其中包括已被废黜的胤礽)。只不过有些人野心大,有些人野心小而已,还有的一掂量自己的势力和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就觉得自己没戏,早早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其实,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和老十四:老九、老十是老八同党,是助老八争位的,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是助老四的,他自己也无意争位。至于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情知皇位轮不到自己,加上他们也无此奢望,于是安安稳稳地当着自己的亲王,跟谁也不搀和。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其中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再不会立他了,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老三胤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塘浑水,主动早早退出了竞争行列。这样,实际的竞争者只剩下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胤禛胜出,即雍正皇帝是也。

九子简况皇长子(大阿哥)胤禔 1672—1734 母惠妃纳喇氏

皇二子(太子)胤礽 1674—1725 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皇三子(三阿哥)胤祉 1677—1732 母荣妃马佳氏

皇四子(四阿哥)胤禛 1678—1735 母孝恭仁皇后(原德妃)乌雅氏

皇八子(八阿哥)胤禩 1681—1726 母良妃卫氏

皇九子(九阿哥)胤禟 1683—1726 母宜妃郭络罗氏

皇十子(十阿哥)胤(礻我)1683—1741 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三子(十三阿哥)胤祥 1686—1730 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皇十四子(十四阿哥)胤祯(后雍正即位改“祯”为“禵”) 1688—1755 母孝恭仁皇后(原德妃)乌雅氏

二月河小说《九王夺嫡》

第一回瘦西湖他乡逢故知 天光楼布衣窘官宦

第二回虎踞关冤家巧聚头 人市口小童偶作戏

第三回赈粮难筹敲山震虎 往事堪忆潦水烟沙

第四回桃花渡口故地寻旧 微服皇子误宿黑店

第五回狭路相逢鬼魅相斗 猢狲用智孩儿倒绷

第六回钝书生误投虎狼穴 奸翁婿设计谋人命

第七回情场潦倒栖身古刹 文士热中闲论时艺

第八回大觉寺虚情哭假友 畅春园贤臣说敝政

第九回畏艰途能吏辞重任 清库银明君呈愁颜

第十回刻薄贝勒恶宴刁客 硬弓射鸟鞭骡马惊

第十一回冷面王夜宿江夏镇 热肠郎仗义铲不平

第十二回讨没趣溜须碰硬壁 恶作剧拍马踏筵席

第十三回畏阋墙胤祥争出头 敲木钟御苑学驴鸣

第十四回明庭训胤禛戒子弟 献良策小酌试才人

第十五回清库银贝勒晋王位 观贵相王子延妖人

第十六回怀叵测乱言天子气 泄私意胤誐辱大臣

第十七回放厥词浪子受鞭责 明是非慈父行家法

第十八回议巡狩起心废国储 拒谏诤太子抖威风

第十九回庸太子中流辍桨舵 邬思道智鉴识皇心

第二十回背水一战英雄讨债 功亏一篑釜底抽薪

第二十一回拼命郎酒肆会弱女 菩萨王刑堂接皇差

第二十二回冷胤禛初萌登龙志 热胤禩知难退激流

第二十三回皇帝失意悠游巡幸 群雄逐鹿煞用心机

第二十四回情重阿哥情牵一线 昏懦太子昏夜失道

第二十五回大故骤起波浪翻涌 风云色变鱼鳖惊慌

第二十六回蓄险心胤禔进密言 抱恶意移祸社稷臣

第二十七回落井下石诚王摇舌 杯弓蛇影雍王惊心

第二十八回邀功名叔侄存芥蒂 拦乘舆孤臣逞强顶

第二十九回谣诼四起帝辇纷乱 指挥若定王府划策

第三十回嘉兴楼侑歌警痴人 上书房厉声斥妄言

第三十一回意难消存心欺君父 稳大局复辟再还宫

第三十二回颠倒口令福儿驯马 淆乱视听胤祥谈诗

第三十三回斗蟋蟀兄弟犯口舌 有恻隐救弱浣衣局

第三十四回换谋略八府整旗鼓 说天命四王立门户

第三十五回谒廷臣年羹尧入觐 破贼穴江夏镇遭焚

第三十六回行诈谋胤禛稳阵脚 遵密令福儿访当铺

第三十七回明修栈道雅令赏雪 暗渡陈仓恶擒魑魅

第三十八回抢功劳胤礽枉行权 殉气节紫姑染黄泉

第三十九回皇心不测宠辱难辨 玲珑机宜暗布间谍

第四十回祸转福谏说齐家道 仆变主李卫入宦途

第四十一回慊吏治胤禛嗟世路 恨不肖二次废太子

第四十二回重雾漫幛岐路彷徨 密云未雨智士观局

第四十三回忙党争孝子忘母寿 对陵丘兄弟叹世情

第四十四回鼙鼓西震兵败青海 警钟东应八王用谋

第四十五回邬思道精微析时局 二阿哥囹圄盼将军

第四十六回忠王掞忠谏讽胤禛 烈郑氏烈殒答胤禛

第四十七回十四阿哥拜帅西征 十三阿哥缧绁逢兄

第四十八回鄂伦岱倒戈回帝都 康熙帝染恙中和殿

第四十九回雍亲王撤差担惊忧 隆科多受命入穷庐

第五十回邬思道当机决大事 康熙帝寿终赴泉台

第五十一回丰台营胤祥夺兵权 畅春园雍正登大宝

第五十二回高鸟已尽良弓宜藏 书生明哲克保全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