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曲艺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南曲艺人

南曲艺人,是“土汉文化”艺术种类---“长阳南曲”的传承、表演、歌唱、创造的民间艺人群体,被誉为“曲坛郁香山花”。1956年,唱几十个段子有10多位,全部艺人近百。长阳南曲艺人(1962年定为名),是湖北地方小曲中古老的艺人,自古称为《南曲》艺人(丝弦艺人)。主要流传在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境内,资丘最盛。其表演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

南曲艺人,主要分布在五峰大部分地区都流行,渔洋关、蒿坪、长乐坪、白鹿庄、谢家坪、红渔坪、水浕司、付家堰是主区。升子坪、仁和坪、清水湾,三地有“简、许、杨、张等姓人氏”学唱过南曲。仁和坪简纯之常唱堂会、著名南曲艺人杜海卿、渔洋关老艺人李联全、谢家坪的三蔡(蔡洪高、蔡福高、蔡德高)、红渔坪的陈文章、蒿坪的胡次生、渔洋关的向在兹、田科甲、颜焕卿(汉阳人,后迁居渔洋关)、张朝美(女、蒿坪人)。

南曲艺人,以小三弦、简板为乐器,表演“长阳南曲曲牌、曲体”。南曲,生于明清俗曲,“改土归流”,迟在清雍乾之际,进而“土化”,200余载矣。山寨扎根,逢年过节、聚媳嫁女、生日祝寿、劳动之余、相邀聚会,你弹他唱、拍板邦腔、自唱自乐、自娱娱人、“南曲之乡”、长阳资丘、夜深人静、吊脚楼上、三弦咚咚、曲声萦回、山乡夜色、心旷神怡。主坐唱、一自弹、可对唱、少道白、没动作、抒婉转,长叙事。曲牌唱腔分“南曲艺人”和“北调艺人”两大腔派。“南曲腔系”共有31个曲牌,其中[南曲头]、[垛子]、[上下句]、[南曲尾]为南曲的当家曲牌;“北调”,只存[寄生]1个曲牌。

南曲艺人,代表性艺人有5位:

(1)、杨志柏(1900—1968):长乐坪甘沟村,读私塾,学过郎中,文学音乐修养很高,能唱几十个段子。杜海卿说,《赶潘》是杨志柏装的腔(编曲),是五峰的南曲艺人中唯一能够编曲的艺人。

(2)、胡次生(1905——1980):蒿坪火田坑,读7年私塾,20岁时拜朱合清(蒿坪人,生卒年不详)为师学唱南曲,同时还兼学唱皮影子拉京胡,也能唱几十个段子。胡次生的三弦和京胡水平高超,县会演表演过,乐器演奏水平最高。

(3)、杜海卿:1903年生,长乐坪柴埠溪,4年私学文化,17岁时拜苏博安(白鹿庄人,生卒年不详)为师,与杨志柏、彭纪尧(长乐坪人)、吴远庆(长乐坪人)等技艺臻熟。曾在渔洋关、仁和坪、付家堰、红渔坪、长阳-唱堂会。杜海卿,弹唱俱佳,能几十个段子曲牌,尤善《扫松》《赶潘》等。细腻优美、婉转流畅,艺术力强。20世纪50年代末始,接待过省地县文艺工作者采风,提供重要曲牌曲目。80年代初被县评为首批优秀民间艺人,是南曲艺人中传承资料最多的代表人物。

(4)、田科甲:1922年6月生,水浕司二墩岩,师父田善甫(水浕司人,生卒不详),10年私学文化。会唱《才子游江》、《三国英雄》、《春去夏来》、《自叹》、《寄生》等段子曲牌。

(5)、张宏鳌:1910年生,付家堰乡,12年私学文化,17岁跟父亲张开书学唱南曲。会唱《赶潘》、《扫松》、《四恶遇老》、《贺新婚》《春去夏来》、《渔樵耕读》等10多个传统段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