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高岗高岗(1905-1954),10月25日生,陕西省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人。原名高崇德,字硕卿。贫苦农民家庭出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生平
1922年考入横山县立第1高级小学。受共产党员活动的影响,组织学生自治会,曾任学生会主席,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学校开除学籍。被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收入该校就读。
1927年1月,由时任国民革命军西安军事政治队大队长的吴岱峰介绍,入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学习。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说1926年入党)。6月和横山党支部取得联系,举办农民运动通俗讲习所,成立农民协会等。
1928年秋到佳县、吴堡一带组织群众抗粮抗捐。不久调肤施县开展地下工作。1929年被派往军阀部队开展兵运工作,任学兵队党的特别支部副书记。
1930年1月至5月任冯玉祥部骑兵第4师中共特别支部副书记。
1932年2月起任红军陕甘游击队交通员,后升任第2大队政治委员。
1933年8月至11月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政治委员。
1933年11月至1934年1月、1934年6月至8月任红26军第42师政治委员。
1934年1月至5月任第2路陕甘边区工农游击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5月任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5年2月至9月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同年5月起)。10月在陕北红军十五军团肃反时被捕,后被中央派人释放,11月底中组部对高岗和刘志丹等人平反。
1936年1月被派到内蒙古三边地区。6月至10月任中共蒙古工作委员会负责人。10月任中共陕甘省委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2月任书记。
1937年5月至9月任陕甘宁特区委员会执行委员,
同年8月至1938年4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7年8月至1942年9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政治委员(1941年1月起)。
1938年5月至1940年9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书记。
1938年11月至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
193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生产运动委员会委员。同月至1945年8月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长、议长。
1939年冬至1941年8月任陕北公学董事会成员。
1940年9月至1941年5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
1941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委员。
1941年5月至1945年9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
1941年6月至10月、1943年5月起任西北局统战部部长。
1941年6月起任中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1941年9月至1943年4月任民族学院院长。
1941年10月起任中共中央干部审查委员会委员。
1942年6月起和任弼时一起负责陕甘宁边区系统分区学习委员会。同月起任西北局财经委员会成员。
1943至1945年7月,高岗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
1943年至1945年9月任代理政治委员。
1943年5月至1944年2月任西北党校校长。
1943年12月起任西北局友军工作核心组主要负责人。
1944年5月出席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参加组织问题报告准备委员会和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主任率团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在大会上作关于争取中间分子、生产、作风问题的发言,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后奉命赴东北,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务委员。
1945年11月至1946年1月任北满军区司令员。
1946年5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秘书长(1946年6月起),
1946年8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代理书记。
1946年6月至1947年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
1948年1月至8月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同年6月至1949年3月任中央军委东北分会委员。
1948年6月兼任东北局办公厅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同年9月起),
1949年4月兼任财经委员会主任。
1948年8月至1949年6月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1948年11月起)。
1949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同年6月至1954年9月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0年11月至1954年4月任党委书记。
1949年8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兼人民经济计划委员会主任(至1950年8月)。
1949年10月至1954年8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49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51年11月至1954年8月任副主席。
1949年10月至1952年8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1952年8月至1954年4月任东北局第一书记,
1953年1月至1954年2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
1952年11月至1954年8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
1953年调中央工作。1954年2月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因同饶漱石进行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受到揭发和批判。
1954年2月17日,第一次自杀未遂。
1954年8月17日自杀身亡。1955年3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毛主席处理高岗的最初想法
1954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揭露了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在揭露和批判高、饶反党联盟问题时,毛泽东对高岗的批判是很严厉的。当时,毛泽东有两个心情,一是认为在党的高层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出了这样的问题,说明建国后,我们的一些干部、尤其是一些高级干部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们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们开始争权力、争地位了,这使毛泽东在震惊之余十分恼怒。二是他过去一直十分相信高岗,可是高岗却在背后搞阴谋。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的,他“对于高岗、饶漱石,长期没有看出他们是坏人”。毛泽东自己感到,他对出现高、饶事件,是有责任的。
尽管毛泽东对高岗分裂党、搞阴谋的问题十分气愤,也很恼怒,但他出于对干部的爱护之心,还是要挽救高岗的。由于高岗拒不承认自己存在分裂党、搞阴谋的问题,迫不得已,毛泽东只好决定将批评高岗的范围扩大,在中央全会上公开批评。但扩大归扩大,毛泽东最后还是要挽救高岗的。而高岗却死心塌地,对抗组织对他的批评、帮助和挽救,还于1954年2月17日以自杀行为表示他的对抗情绪。2月17日高岗自杀未遂。
毛泽东得知高岗自杀未遂的消息后,十分关注这件事。他指示中央有关部门,对高岗要特别保护,还同意了周恩来做出的对高岗实行隔离审查的意见。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是出于对高岗的一片好心,怕他再出问题。隔离审查,就是为了保证高岗不出危险。隔离期间,对高岗的待遇是十分好的,他不但在生活上仍然保持国家副主席的水平,而且还照样阅看中央文件,各种书报。为了和缓一些,毛泽东还决定,批评、帮助高岗的座谈会停开一天。后来接着开的座谈会上,大家对高岗批评的口气也放得轻松了一些。大家着重于分析和帮助,上纲的说法少了许多。座谈会后,中央决定让高岗停职反省,在家里写书面检查。那时,中央也没有向全党传达高岗的问题,在中央内部,对高岗批评的调门也逐步降低了。
毛泽东、李维汉和王首道对高岗的评价
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那篇著名讲话中,提到并且称赞了高岗。他说,许多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新四军到后才创立的,许多地方工作是外来干部去后才发展的。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完全团结一致,只有本地干部大批地生长了,并提拔起来了,根据地才能巩固,我党在根据地才能生根。接着,毛泽东同志比较了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的长处和短处:外来干部比较本地干部,对于熟悉情况和联系群众这些方面,总要差些。拿我来说,就是这样。我到陕北已经五六年了,可是对于陕北的情况的了解,对于和陕北人民的联系,和高岗同志比较起来就差得多。1953年以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勾掉了高岗的名字,把后面这句话改为“和一些陕北同志比较起来就差多了”。
1954年2月28日,毛泽东审阅了周恩来在高岗问题座谈会的发言提纲,并亲笔作了一些修改。提纲中有一段话是: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高岗虽有其正确的有功于革命的一面,因而博得了党的信任,但他的个人主义思想(突出地表现于当顺利时骄傲自满,狂妄跋扈,而在不如意时,则患得患失,泄气动摇)和私生活的腐化欲长期没有得到纠正和制止,并且在全国胜利后更大大发展了,这就是他的黑暗面。高岗的这种黑暗面的发展,使他一步一步地变成为资产阶级在我们党内的实际代理人。高岗在最近时期的反党行为,就是他的黑暗面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就是资产阶级在过渡时期企图分裂、破坏和腐化我们党的一种反映。”
这段话中的“高岗的这种黑暗面的发展,使他一步一步地变成为资产阶级在我们党内的实际代理人”,和“同时也就是资产阶级在过渡时期企图分裂、破坏和腐化我们党的一种反映”,是毛泽东亲笔加写的。
1981年,李维汉在一个座谈会上说:
“第一,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的路线是正确的;第二,高岗在边区党委和西北局的工作是执行中央路线的;第三,土地革命时期陕北有两个人民领袖——刘志丹和谢子长。”
1982年,王首道在一个会议上说:
“高岗在陕北同刘志丹等人,建立西北革命根据地是有功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前,一度要把他们抓起来当作右派,后来我们给他们平了反,刀下留人,高岗是很感激的。但以后,高岗极端个人主义发展,走上了反党和自绝于人民的道路。”
二、石油大学副教授高岗高岗(1966-),男,陕西省高陵县人,1966年7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地质学专业,获地质学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工作于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主要从事油气成藏机理、天然气地质学与油气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讲授本科生《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的-石油地质部分、《全球油气分布》-主要讲述全球油气的石油地质特征、《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生《天然气地质学》等课程。发表论文40余篇,合著专著3部。曾参加“八五”、“九五”、“十五”天然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多项。
主要论著目录:
1.高岗,油气生成模拟方法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天然气地球科学,2000,11(2): 25-29
2.高岗,泥岩压实与低熟油排油临界饱和度的关系探讨。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0,14(4): 266-269
3.高岗,富硫泥灰岩油气生成模拟研究。石油大学学报,2000,24(1):34-37
4.高岗,郝石生,王晖,碳酸盐岩基质与缝合线的生排烃特征。中国科学,2000,30(2): 175-179
5.高岗,缝合线对碳酸盐岩油气生排运聚的作用。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0,15(4): 32-34
6.高岗,黄志龙,刚文哲,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2气藏的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沉积学报,2002,20(1):156-159
7.高岗,黄志龙,四川盆地八角场气田气藏成藏机理与模式。古地理学报,2002,4(2): 98-104
8.高岗,韩德馨,王延斌等,两种侏罗系煤德油气生成定量对比研究。现代地质,2003,17(1):105-109
9.高岗,王延斌,韩德馨等,2003,两种海相未成熟烃源岩热解气特征比较研究。石油实验地质,2003,25(2):197-201
10.高岗,王延斌,韩德馨等,煤的加水热模拟气特征对比。地质地球化学,2003,31(1):92-95
11.高岗,两种灰岩的生气特征比较研究。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15(2):302-305
12.高岗,姜振学,赵喆,王兆峰,加水模拟条件下升温速率对烃源岩成烃特征的影响。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15(3):461-464
13.高岗,柳广弟,王兆峰,生烃模拟结果的校正。新疆石油地质,2005,26(2):200-202
14.高岗,黄志龙,王兆峰,地层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研究。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5,20(1):1-7
15.高岗,黄志龙,高兴友等,宋芳屯油田芳3区块葡萄花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西北地质,2005,38(2):76-81
16.高岗,黄志龙,塔里木盆地克拉1井构造油气运移事件。新疆石油地质,2006,27(1):15-18
17.高岗,李华明,李川等,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地质特征与成藏过程。新疆石油地质,2006,27(5):535-538
18.高岗,柳广弟,资源评价中油气生成定量模型的建立。天然气工业,2006,26(10):6-8
19.高岗,赵哲,姜振学等,有机质初次生烃升温速率对二次生烃的控制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7,31(1):1-4
20..高岗,黄志龙,吐哈盆地雁木西油田天然气成因分析。天然气工业,2007,27(4): 5-9
三、香港演员高岗高岗(约1944-1980),原名苏潭生,曾用艺名苏丹、高冈。
1972年入长江电影公司担任武打演员,作品有《男子汉》《怪客》等,之后加入无线电视,演出多部剧集,如《强人》《倚天屠龙记》《奋斗》《网中人》《上海滩》等。

1980年8月4日晚,高岗在停车时与警员郑沛锟发生冲突,并出拳重击郑,郑见有生命危险,拔出手枪提出警告,高不予理睬,郑逼于无奈欲射向高岗腿部,可是高岗上来夺枪,纠缠中枪射向高岗胸部要害,高岗当场身亡。
1981年3月,郑沛锟误杀罪名成立,判入狱五年。同年9月,郑沛锟上诉,并与同年12月重审,郑沛锟最终被判无罪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