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拉巴特

拉巴特 / Rabat摩洛哥首都。位于国境西北部大西洋岸,布赖格赖格河口左岸,与对岸塞拉市共为拉巴特-塞拉联合城市。总面积2100平方千米,总人口100.4万(1990)。塞拉初为罗马人居民点,10世纪建镇。12世纪中叶始建拉巴特城,1609年后大批摩尔人移入,城市迅速发展。19世纪为摩洛哥大西洋岸的唯一城市。1912年后法国殖民统治时期为“保护区”首府。1956年国家独立后定为首都和直辖市。港口和城市周围为富庶农业区,腹地广阔,但河口泥沙逐年淤积,港口在地中海区的航运作用已减当年。全国陆路运输和纺织工业中心。铁路和公路南通达尔贝达(有高速公路)、马拉喀什、萨菲;北通丹吉尔;东通非斯、乌季达和邻国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城南设有国际机场。纺织工业和手工业以产毛毯、地毯和皮革制品著称,有水果、鱼类加工等食品工业和制砖、石棉、陶瓷、木材与软木加工等多种手工、半手工小型企业。城市分新城、旧城两部分。旧城沿河分布,有穆斯林古镇和犹太人居住区,多阿拉伯式建筑,有城墙围绕,街道狭窄,居民密集,手工业众多,传统民族市场繁盛,街道两侧是低矮的房屋、店铺和清真寺。在街上行走,不时要穿过拱门,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存留着浓厚的中世纪风采。新城位于旧城以北以东,为政府机关、金融、商业、科学研究等机构所在地,多现代建筑,街道宽广。穆罕默德五世大街员为现代化,商店林立、大厦错落有致。全国文化中心。市内多文物古迹。有拉巴特王宫、卡斯巴乌达亚城堡、摩洛哥艺术博物馆、考古博物馆、古物博物馆和众多清真寺;最古老的清真寺为城东南的哈桑清真寺,建于1195年。拉巴特大学为全国最高学府。气候终年温和,海滨风光旖丽,文物古迹诱人,吸引大量外国观光游客,为摩洛哥沿海主要旅游中心之一,时差比北京晚9个小时。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位于该国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是摩洛哥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市区房屋整齐洁净,街道宽阔笔直,市南大西洋岸,海滩平坦细软,是夏季旅游胜地。 拉巴特这个名称源于阿拉伯语,含义不一,说法众多。一种说法认为“拉巴特”是“捆绑”的意思。乍一听,简直让人吃惊,一个国家的首都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名称呢?追根溯源,原来是这样的:很早以前,拉巴特只是大西洋畔的一个小村子,当时的国王将逮捕的犯人和掳来的战犯,用绳子捆绑起来,命令士兵将他们押送到这里从事繁重的苦役,随着被送来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逐渐扩大,以致形成城市,从而得到一个奇怪的名称——拉巴特。另一种说法是:1150年,摩洛哥穆瓦希德王朝的统治者阿卜杜勒·阿里·穆明为了出兵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渡海远征西班牙,在沿海的古罗马城市萨累的废墟附近建立了一座军事要塞,定名为“里巴特·法特赫”。这座军事要塞便是乌达亚城堡,也称乌达亚要塞,至今依然保存着。在阿拉伯语里,“里巴特·法特赫”意为“胜利的营垒”,据说是为了纪念当年阿拉伯军队在阿拉科萨战役中打败西班牙人的胜利。后来,时代变迁,几经沧桑,“里巴特·法特赫”这个军事要塞逐渐扩展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但仍沿用旧的名称,简称“里巴特”,久而久之,“里巴特”演变成“拉巴特”,并作为城市名称沿用到今天。

拉巴特是非洲的历史名城之一,始建于公元12世纪。 1912年,法国殖民者将摩洛哥的首都从另外一座古城非斯迁到拉巴特。1956年,摩洛哥独立,正式定拉巴特为首都。市区由拉巴特新城和萨勒旧城组成。萨勒旧城筑有红色城墙,迄今保存完好。城内有许多历史古迹,建于公元12世纪的哈桑清真寺,是当时北非最大的清真寺,传说当年由国王亲自监督建造,长183米,宽139米,内设16道门,虽然因发生于15世纪的一场大地震而遭到严重破坏,但清真寺的宣礼塔至今完整无损,它占地16平米,高44米,如果加上塔顶,则高69米,用玫瑰石块砌成,规模宏伟,充分显示了摩洛哥古代劳动人民精湛高超的建筑艺术。坐落在海角上的乌达亚城堡,城门、瞭望岗楼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采,城堡内的花园里生长着奇花异草。位于新城东南的萨累古城遗址,门楼、清真寺、墓碑等迄今保存完好。建于1785年的拉巴特王宫,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宫殿建筑,占地两平方公里,拥有众多的、式样各异的宫殿,屋顶为绿色玻璃瓦,华丽而壮观。旧城区古香古色,众多的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反映出浓厚的民族色彩,手工艺品作坊布满深街窄巷,连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保持着浓厚的中世纪风采。新城区现代化建筑与阿拉伯建筑错落有致,交相辉映,街道两侧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街心公园随处可见。傍晚时分,漫步在大西洋岸畔的海滨大道上,望着落日西坠,聆听浪涛呼啸,别有一番情趣。

从拉巴特机场进入市区,公路两旁尽是鲜花,一簇红,一簇黄,一簇紫和一簇蓝,宛如五彩缤纷的巨幅阿拉伯地毯铺在眼前,伸向远方。远处的丘陵、山峦也是绿油油的,浑然一片,显得非常均匀、整齐,简直就像经过人工细心栽培似的。沿途还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橘子树。这种橘子树一年四季开花结果,有趣的现象是:在同一棵树上,有的枝头上正开着花,有的枝头上正含苞欲放,有的枝头上已结出小果实、有的枝头上却挂满了黄澄澄的大橘子。这种橘子个头异常大,有人形容像排球那样大,虽然有些夸张,但说它像柚子一样大小,是恰如其份的。橘子不仅个大,而且皮薄汁多肉厚,味道酸甜适度,是宴请宾客的佳品。保护得很好的大自然绿色植被,带来了舒适宜人的环境。拉巴特空气清新,一尘不染,即使很远很远的景物,也能清晰地观其轮廓。

拉巴特由两个紧连的姐妹城组成,即拉巴特新城和萨勒旧城。进入新城,西式楼房和阿拉伯民族风格的精巧住宅掩映在花树丛中。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街心花园,比比皆是。王宫、政府机关、全国高等学府都座落在这里。旧城萨勒围以红色城墙,城内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市面繁荣,后街小巷是一些手工艺品作坊,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依然存留着浓厚的中世纪风采。城中多古迹,哈桑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建于12世纪,长183米,宽139米,四周有16道门,据说毁于15世纪一次大地震,从残存的一片高低不等石柱中,还能辨认出当时建筑规模的宏伟,耸立于寺正面的哈桑塔(宣礼塔)却完整无损,用玫瑰色石块砌成的高塔占地16平方米,高44米,加上塔顶,共高69米,是拉巴特引人注目的古迹。海角上的军事要塞遗址,即乌达亚城堡,其城墙、主殿已不复存,城门、了望岗楼屹立如故,城堡中间是一花园,多奇花异草。附近的加斯巴,是当年陈兵的地方。新城东南的萨拉废墟,传说是穆瓦希德王朝时期建造的皇陵,周围建有城堡。现在废墟上还保存着门楼、墓碑、清真寺、放生池、花园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