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东道

江南东道
唐代地方行政区名,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在唐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兴起,道成为事实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并伴随各地节度使,成为藩镇割据的开始。
江南东道是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以江南道分置,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东道治苏州,领润、常、苏、湖、杭、睦、明、衢、处、温、婺、越、台、建、福、泉、漳、汀诸州。不久即将原属江南西道的歙州划入江南东道,故江南东道共计19州。其地辖为今江苏省苏南、上海、浙江全境、福建全境及安徽徽州。
润州丹阳郡,今江苏镇江、南京。
常州晋陵郡,今江苏常州、无锡。
苏州吴郡,今江苏苏州、浙江嘉兴和上海。
湖州吴兴郡,今浙江湖州。
杭州余杭郡,今浙江杭州市的除建德市,桐庐、淳安和萧山之外的所有区县。
睦州新定郡,即严州,今浙江杭州市的建德市、淳安县和桐庐县。
衢州信安郡,今浙江衢州。
歙州新安郡,即徽州,今安徽黄山市和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
明州余姚郡,今浙江宁波。
婺州东阳郡,今浙江金华。
越州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及杭州市萧山区。
处州(括州)缙云郡,今浙江丽水。
温州永嘉郡,今浙江温州。
台州临海郡,今浙江台州。
福州长乐郡,今福建福州。
建州建安郡,今福建建瓯。
泉州清源郡,今福建泉州
漳州漳浦郡,今福建漳州
汀州临汀郡,今福建长汀、连城、宁化、清流、归化、上杭、武平、永定八县。
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的设立,为江南地理概念大致设定了基础,以后宋代沿用唐朝江南东道,江南西道的称谓,所以唐宋诗词中所称的江南,一般是指江南东道,江南西道管辖的地区,而不是整个长江以南,元朝设江浙路,江西路,江南东道被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