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
什么是泰拳泰拳(泰语:มวยไทย;拉丁转写:Muay Thai)何谓泰拳?有关泰拳的文献越来越多地见诸武术刊物或泰国风土游记中。此类文章大部分试图介绍、评述泰拳技术或特色,遗憾的是,只能勾绘出泰拳轮廓。部分所谓专家,只顾其外表形态,不谙其精妙之处,另一部分则大力描绘其原始、粗野或灰暗的一面。
泰拳(泰语:มวยไทย / Muay Thai)是泰国的传统搏击技术,特点是可以在极短的距离下,利用手肘、膝盖等部位进行攻击,是一种非常狠辣的武术,在武学里有文练武练横练,泰拳属横练,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而近年由于瘦身热潮,有人利用泰拳的高热量消耗来代替带氧舞踏,在帮助女士瘦身之余,亦使她们习得一技之长,以作个人防卫用途。
有人说泰拳不外是泰国的民族拳术,没有什么奥秘可言,但是任何武术所以扬名世界,必有其独特性质及个别价值。泰拳闻名于世,有辉煌灿烂的历史,其珍贵之处,绝非三言两语可以尽其精华。
泰拳称谓的意义
根据历史学家的引证,泰文中的“泰”字,有多种不同译法,最通用的广义有两种:“(一)泰族或泰人,泰拳就是“泰族的独有拳术”;(二)自由——“泰”有和平及自由之意,泰国又有自由国之称。泰拳的名称,因此可以解做“自由拳术”。
华人徐松石所著的《泰族童族粤族考》一书中曾彻底剖析“泰”字的含义,其结论竟是“泰”字乃“本土”或“本地”之意。这个结论虽然不能否定其他释义,但也得到部分泰国民族学者的支持,所以,泰人说的泰拳,有可能就是指“土著拳术”。
然而,“泰”字又有另一个较偏狭的用义,极可能源出华文,音译也可同“太’字共通。其义为“太极”“至上”之意。如果用这个意思为其命意,则泰拳名称的真义就是“至上拳术”。在法律上,泰拳的定义颇耐人寻味,但鲜为人知。据纵横泰国拳坛三十年的名人添汶所说:“在泰国法律上,泰拳属于一种赌博。拳师相斗,博取彩金,与斗鸡和斗鱼同寓一纲目。”从另一角度看,拳师竭力搏斗,置生死于度外,岂非以性命作为赌注?所以说泰拳是赌博其实很是合理。
泰国拳风鼎盛,俗话说:“十个男人,九个打拳。”可见拳斗在泰国普遍流行的程度。虽然时代进步与社会商业化令拳坛风气腐败,道德沦落,惟其拳术角义精神始终不变。尤其在乡野地区,尚武之风古今不渝。每当有寺庙盛会或重大庆典,拳赛不仅为必备的节目,而且常被列为大会的戏轴。泰人既以打拳、观拳、赌拳为乐,换言之,泰拳就是娱乐的一种。此风由来已久。古时候王侯供养武士,让他们角斗为戏,这和如今泰国拳迷热爱拳赛是发自同一种追求刺激的心理。
泰拳当然是武术,而且堪称格斗技中的极品。技术成熟的拳师,能运用全身武器于俄顷间击倒对手。泰拳师决胜条件是技艺、气力、智谋及精神力量的总结合,其最高领域为机巧圆通,变化无常,而不局限于任何拳术技法或招数。可见泰拳是一门独特、精深和完整的武学体系。
泰拳与泰族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其宗教色彩浓厚。例如入门拜师、竞技礼节及拳舞仪式等等,都有宗教艺术背景。至于泰国的古典诗剧和舞蹈艺术,其中有很多动作和细节被融会于拳术之中。如多款拳术招式和拳舞拳花,追根寻源,肯定是戏剧和舞蹈艺术。由此看来,泰拳被视为泰国的民族艺术绝非牵强,实属极具代表性的技艺。
最后,必须讨论的是泰拳本身的体育价值。撇开实际比赛一面不说,泰拳的训练无疑是上佳的体育运动。凡是正式修炼泰拳的人,生活操行都要依循严谨的规律,遵从师诲,接受系统的练习程序,导致体魄坚强,反应敏捷,拳术水平才能提高。所以泰拳又是严格的体育纪律。而基于泰拳技术要求全面,拳师体格的发育因训练方式而达到均衡、美观。泰国职业拳师常被称颂为各类运动中体形与状态最优异的运动员,实是高度体育纪律的效果。
综上所述,泰拳可谓集多项美质于一体,是沿革、娱乐、武学、艺术及体育的总结合。所以泰人常以其拳术为自豪。
最恰当的形容,莫如已故泰拳宗师阿赞桀一言:“泰拳乃泰国民族独有之瑰宝。”
泰拳的源起泰拳,从字面上解释即是发源于泰国(旧名暹罗)的一种拳术,尽管它的真正发源至今仍众说纷纭,然而就较为可靠的史料而言,18世纪大城王朝时的乃克侬东应为泰拳的祖师爷;他在缅甸军攻破大城时被俘虏为奴隶,而在一次庆典中缅甸国王安排缅甸拳师与其比武较量,结果他竟然连续打胜九人,到了第十人则不敢上场跟他比拳,连缅甸国王也不由得赞叹:“泰拳师武艺非凡,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辈当可免丧邦之痛。”因而威镇缅甸,为泰拳的历史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不过最近有资料和书籍说泰拳是起源于中国少林的单手碎砖,还有以肘击断木版和套路。因为泰国人看到这情景,就不断练习拳脚,后来拳的练不成功,一气之下只练肘,但是套路又没得到真传,就以马为模样创立了老式泰国套路。
泰拳的发展史
自从人类产生起,便有了徒手格斗技能的萌芽。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和获取生活资料,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摔拿等基本的格斗动作,并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和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不断地提炼和发展格斗技能,并使之日益精深完善。泰拳和其它民族的技击项目一样,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可惜在1767年缅甸军队攻克泰国国都时,泰国早期的历史资料、文献档案被毁于战火之中。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泰国历史大都是从泰国民间仅存的记载,早期欧洲旅行家的著作和缅甸、柬埔寨、中国等方面的资料拼凑而成的。这种混合而成的史料,自然存在许多不同的说法,这给泰拳的史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了解到泰拳发展的概貌。
经考证,泰族文化虽深受中国、印度两国文化的影响,而且泰族和中华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但几百年来,泰族在中南半岛一带,生息繁衍。他们在长期的抵御外族侵略的搏斗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拳术。因此,我们可以说,泰拳是泰民族在长期的抗御外来侵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泰族原居于中国西南一带地域,史称“南蛮”。据记载,公元649年,泰族祖先尚居中国的云南省,唐史称之为“六诏”。蒙细奴罗统一六诏后,自立为王,建立了南诏国,后改称“大理”。以后据地称雄,势力日益强大起来。据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当时南诏的政治组织机构已相当健全,其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甚至可以和中原媲美。在兵制武备方面,则有“田桑之余,便习战斗”之说,由此可见,古代的南诏已有技击活动的存在。至宋代南诏成为中国的藩属。到元时,中国势力日趋强盛,大理被元军所灭,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域。泰人便陆续南移至现今泰国北陲之地,并逐步沿湄公河顺流而下,至公元1275年,汇合成一个强悍的民族,定都素可泰,建立了暹罗王国。泰族立国后,战事连年不断,频受四周强邻的侵扰,因此,历朝皇帝都崇尚武力,以巩固其王朝统治和对付频生的内争外患。古代暹罗君王大都亲临战场,领兵杀敌,因此,不少王侯本身就是泰拳高手。士兵们在战场上远距离作战时使用刀枪剑矢,近距离搏斗时则以拳肘膝脚作为进攻武器。
有关泰人习拳练武的最早记载,可见诸《北方纪年史》,这是记述泰族进入中南半岛后,由素可泰王朝至大城王朝的早期典籍。据载,当时在军中已有拳斗的活动,作为休战期间侯王们的消遣娱乐。拳赛虽然没有成为职业比赛,但诸侯们已有豢养武士角斗,以取悦君王的风气。随着宫迁拳师与退役士兵返乡,拳斗技能逐渐传入民间。据史籍所记载,大城皇朝初期颁布的法律,已有豁免在拳斗中杀伤对手者治罪的条例。到了大城皇朝鼎盛时期(公元1350年),拳斗之风日益盛行,遍及全国。泰人逐渐领悟到新术可以卫国安邦,故习武之风甚烈,不但成人好武,而且泰族儿童也能挥拳踢腿,习练拳艺。拳术已发展成民间的时尚娱乐活动。
公元1411年间,清迈王驾崩,两太子为争夺皇位相持不下,最后决定各选派一名武师作为代表进行比武决胜,规定搏斗到一方流血为止。经过几小时的剧烈格斗,结果南方武师因脚伤流血而败,北方武师取得胜利。这是泰国历史上首次拳赛的记载。1518年暹罗王改革兵制,下谕令编制了《制胜术》一书,内容包括了兵器、武术和武备等方面。在“拍纳黎萱”时代(公元1555年至1606年),泰拳术被列入军事训练科目。史称“黑王子”的拍纳黎萱大帝,英勇非凡且精武技,他带领泰国人民解放了缅甸占领下的暹罗,光复了大城皇朝。经过连年的战争,拍纳黎萱深知要想定国安邦,必须要有一支勇敢善战,武技高强的军队,便特将拳术被列入军事训练的拳术,名为“奔南”。“奔南”为暹罗土拳,凶狠毒辣,招式包括头撞,口咬,拳打,脚踢,蹬踹,扫绊,肘击,膝顶,肩抵,臂撞。推拽,抓捏,压打,摔跤等无所不有。全身任何部位,可用则用,是一种用于实战的拳术。古代泰族士兵习练拳术后,无不强悍勇猛。
“虎王”拍佛陀昭时代(1662年至1708年),是泰拳发展的鼎盛时期。举国上下,都倾心于拳术。在格斗形式上,最初拳师以条状马革缠捆双拳,进行格斗。其后改用麻绳缠拳,即所谓的“缠麻”式拳斗。以后又有用棉条缠拳。棉条表面可以用混有石悄的粘粹浸泡,使相表面更加粗糙坚硬,大大增加了杀伤力。拳师在格斗中常常被打得皮开肉绽,血流满面,其状惨不可睹。当时的拳斗活动,在1687年法国皇帝派遣的特使,西蒙.卢比尔所著的《暹罗王国》一书中有所记述:“大城王朝节目盛会中,节目多姿多彩,有角力家与用肘腿搏斗之勇士演出。拳术比赛进行时,彼辈以三四匝麻绳捆护手掌,代替老挝(高棉)估同式样之角斗中所用铜环。”
据史料记载,“虎王”本身酷爱技击,并亲自整理、总结日趋繁杂的拳术,形成了泰拳的基本体系。今天的一些泰拳技术运用仍沿用了“虎王”总结的格斗体系。身为一国之君的“虎王”还常常午装打扮,以平民的身份参加佛盛会中的擂台赛。与内地拳手对阵,竟连胜两战,赢得大奖后悄然离去,此举成为泰拳史上的佳话。
据缅甸史料记载,在大城王朝末期,泰拳名师乃克侬东在缅甸军队攻克大城时被俘,囚于缅甸。公元1774年,缅甸王猛拉在京城仰光为大佛塔加顶举行庆典,盛会中安排一场泰、缅拳师的比武。乃克侬东被迫与缅甸武士做御前较技,竟连克缅甸高手九人,使缅王感慨万分:“泰拳师武艺非凡,以匹夫之勇,竟连破九人,至十人莫敢与敌,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辈当可免丧邦之痛。”乃克侬东威震缅甸的事迹,在泰国史上本无记载,而邻邦缅甸史籍上却详尽地记载了此事,因此属实无疑。乃克侬东的事迹为泰拳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历来泰拳馆的拳师都奉乃克侬东为宗祖。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披猜.军拉洼匿警中将的提议下,将乃克侬东扬威缅甸之日(三月十六日),定为泰国拳师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这是后话。
到了华裔英雄郑昭率领若干战船,沿湄南河而上,杀败缅军,光复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后,泰人亡国之痛记忆犹新,深感拳术的作用巨大,习武之风更为盛行。武艺高强者被拜将封侯者,也大有人在。如嗒城拳术教师乃豪和皇府拳师乃墨等,即为当时的著名人物。据载,此间的程逸府青年拳师乃通里,绰号“白牙”,自幼酷爱武术,成年后四处寻访名师学艺,并挑战各路高手,被誉为武术奇才。公元1762年,乃通里赴嗒府旧城的萱芒玛国作拳术比赛,先挫嗒城名师乃豪,获郑皇赏识,再命其和禁军拳师乃墨比武,又获胜,被郑皇赐封为“銮披猜”。乃通里一生追随郑皇东征西讨,冲锋陷阵,浴血沙场,战至剑断马翻,还能奋勇杀敌,凯旋而归。为泰国收复失,争取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名留青史。在今天的程逸府署广场,依然几立其铜像,被史学家誉为“断剑名将”。到了曼谷皇朝(1782年始),西欧各国和暹罗交往日益增多。1788年间,曾有法国角力技击家到泰国和泰新师比武,获皇府安排与禁卫军拳师万拍兰交战。拉玛一世、佛陀约华亲临观赏。赌金达五十秤,轰动一时。
有许多佐证史料可证明泰拳活动在曼谷皇朝非常流行。1860年,英皇派特史约翰.鲍宁爵士赴暹,鲍宁在其回忆录《暹国》一书中,记述了当时暹罗流行的娱乐活动有赛艇,杂技,幻戏,并经常有拳赛。同期,由英国人安娜.利安路云斯女士所著的《暹罗宫廷中之英国女师》,也有描述当时泰人角力的记载。书中写“暹人好战,角力方式粗野单调,尚力为主,甚于技与风格。于拳赛方面暹人惯以皮条捆手作套,偶混以铜线,用皮环箍首。拳师集中攻敌头部,抗力极强。力击失势,倾覆,或垂手示降者当败论。”
拉玛五世皇朱拉隆功,自幼得名师指点武功,尤精拳棒,名闻全国。曾在皇室庆典于其父皇御前表演身手。登基后,好武兴趣不减当年。公元1898年,下谕令设立“皇廷拳师”制度。以技高者为首,逢有皇府庆典国宴或固魂典礼、剃度礼、荼毗大典等重大活动时,领各团武师献技表演,拳团成员可获年饷而免交税金。翌年,皇家举行皇室奉安大典,其中拳赛为南北高手对抗。胜者获五世皇御赐封以“万”级官衔(暹罗古代将级官衔)。获此殊荣的有三人,泰南猜耶府拳师乃邦.占侬通,封号“名武将”;中部华富里乃宫,封号“准拳将”,东北部柯叻高手乃铃.泰巴硕,封号“妙技将”。这个时期武风盛行之地,东北部有柯叻、南部有猜耶。它们均享有“拳城”美誉。 进入本世纪初,泰拳的活动中心,依然以上述两个“拳城”最负盛名。
公元1917年,暹罗志愿军远征欧洲,参与盟军伐德。在驻守法国边境缅因堡时,曾做暹罗拳术的表演,受法体育报刊好评。法国人评述泰军人体格虽小,但极矫健敏捷,掌握技击厉害而罕见,实非西方人可思议。其剧烈之处,充分表现泰民族之坚毅强悍的性格。1920年,泰皇蒙骨九昭(拉玛六世)为“野虎兵团”筹募基金,特委任野虎军统领拍耶难铁盛为拳击事务总监,于“玫瑰园学府”广场举行盛况空前的拳赛。全国各地名师纷纷响应赴京城参赛,如乃昆.占咯、乃央.限他黎、乃奔.塞拉、乃桐.干哈、乃蓬.因达抑颂、因空.因甲、乃盖.素缴、乃霄.合碧、乃耶.巴占等高手都应邀参赛,其中以原籍“柯叻府”拳师最为出色,柯叻位于泰国东北部,民风之悍,为全国之冠。素有“拳城”的美誉。此次拳赛,使皇城拳坛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不少京城名宿发起了对抗外府拳师的同潮,盛极一时。在众多名师中,有精于西洋拳、摔跤的海军教官銮匹博.蓬拉皆,名震全国的华裔宗师全成,泰国西洋拳始祖蒙昭威汶.沙越里旺亲王,玫瑰园武术教师銮威讪.鲁那功,五世皇时代的高手拍猜触促差纳,“刀光大师”坤意沙讪派也干,刀棒高僧拍差翁.戍拍涌慕大师等等,都是当时泰拳界的出色名师。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泰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影响。西洋拳击于1912年传入泰国,其比赛的形式和技术逐渐被泰拳采纳并应用。尤其在国柱擂台初期(1928年),“泰北腿王”乃彭踢死高棉拳师后,为了安全,“戴套”式泰拳比赛开始采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缠麻”式拳赛,比赛回合也陆续减少到五局。1937年4月1日泰国政府教育署体育厅首次颁布了泰拳竞赛规则。至此,全国擂台比赛的制度和形式,终告完善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泰国受到了战乱的影响,泰拳比赛也一度萧条不景气,数年间仅在内地佛寺盛会时偶有拳赛举行。大战结束后,著名的“叻喃隆拳场”竣工,泰拳进入现代标准竞技。各地拳师纷纷进京,为了名誉财富大显身手,使一度冷清的拳坛,空前活跃。1946年至1951年,史称“叻喃隆拳场”时期,堪称近代泰拳发展的黄金时代。其后“仑披尼拳场”于1956年建成,进一步推动了泰拳的发展,为泰拳开辟了新的局面。
两个现代拳场的建立,为众多泰拳师提供了施展身手的用武之地,同时,加强了拳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泰拳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使泰拳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泰拳由民间传统武技演变成现代职业拳赛历经六十多年,经过“玫瑰园”、“国柱庙”、“柴厂”、“是乐园”、“萱昭策”而至现代的“叻喃隆”各个拳场时代,泰拳已演变成泰民族的国技,是泰民族英勇不屈的象征。泰国拳师屡次与外邦拳家较技,屡战屡胜,蜚声国际武坛。这纯属泰拳师历经实战的磨练,和历代皇帝及近代执政者的大力推行的结果。二十年前泰皇蒲眉蓬驾临仑披尼拳场所致的勉词,充分显示了这种优良的传统,其词曰:“泰拳师乃刚毅果战之士,泰国拳术,有利于国,有利于民,亦有利于身,翼我民悉力共介,令此民族传统技艺,克发扬光大。”
今天的泰国武术,已渐分为二种形式,一是以舞蹈方式表演的武艺,包括剑对剑、棍对棍、双刀对双刀、双刀对双棒、长棒对短棒、双刀对盾牌刀、双拐对长棍等等。另一种是纯对抗的表演或竞赛。表演时,彼此可真可假,以表演残忍的打法,酷似职业摔跤。近年来了迎合寻求刺激的西方游客的口味,以及受赌徒们的影响,逐渐吸收了空手道、柔道、摔跤、西洋拳等手法。泰拳不仅传播流行于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南亚各国,而且逾百年前就已由法国海员带至欧洲。1830年传入法国后被演变成一种“腿击术”。1964年,泰拳被日本拳击经纪野口修传入日本,易名“踢拳道”,风靡一时。随着八十年代向国际发展,泰拳已在世界各地日趋流行。其独特的实战价值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来在中国福建南安又有以泰拳为基础发展成为自成体系的[鹤拳道]。
泰拳的拳,腿,膝,肘法
泰拳素有八臂拳之称,四肢八体注意使用,其出拳发腿用肘使膝发力流畅顺达,力量体现得极为充分。泰拳发力得精髓在于拳手利用身体得拧转,即脚的展转,髋部转动,将拳脚肘膝如同鞭子一样直甩而出。形象得比喻是波浪鼓,泰拳手得身体如波浪鼓得轴,四肢像鼓上小球,鼓轴一样,小球便甩出。泰拳手就是这样利用身体得拧转,将四肢得体力加上身体得展转,使出击速度更快,爆发力更大。现祥述之。
一、泰拳的拳法
泰拳拳法和拳击中拳法基本一致,可以分为直拳,钩拳,摆拳等。只是由于泰拳从拳击中引进拳法的缘故。现在分别以右直拳和左钩拳为例来分析,以左直拳为例,即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1、右直拳:方法为右脚掌蹬地,身体猛向左拧转,右拳向前直冲而出。由于身体地拧转,脚的前蹬,使发出的右拳力量大,速度快。
2、左钩拳:方法为猛右转髋和肩,左肘稍抬。呈弧线向目标击打。在此特别强调向右拧转身体同时以左脚脚前掌为轴,脚跟外旋,使左拳发出产生鞭打效果,如同子弹射出一般。
二、泰拳的腿法
泰拳腿法分为蹬技和踢技。利用身体拧转展现得尤为充分,使泰拳手脚法灵活多变,刚柔相济。
1、踢技:以右横扫踢为例。方法为抬起右脚,身体向左拧转,左支撑腿以前掌为轴,脚跟檫地内旋配合身体左拧,右腿呈弧线向目标击打,力达脚面及胫骨。在此特别强调身体左拧和支撑脚跟内旋,使身体协调一致。
2、蹬技:以右蹬腿为例,方法为提右腿膝至与胸同高,身体略向左拧,支撑脚以脚前掌为支点脚跟内旋,右脚向前蹬出。支撑脚形如横扫腿,旋转幅度略小些。
三、泰拳膝法
泰拳膝法分为冲膝、弯膝、扎膝、穿膝、飞膝。尤以箍颈膝撞最为有名。现以右冲膝为例:方法为左支撑脚跟抬起向内旋转,身体左拧转,利用左脚掌蹬地,脚跟向内展转,身体左拧,协调一致,使右膝向前上猛冲,力达膝尖。支撑脚如同横扫腿,幅度要小一些。
四.泰拳肘法
泰拳肘法分为平肘、迫肘、砸肘、盖肘、反肘、双肘等。现以左平肘为例,方法为抬起左臂屈肘与7肩平,左脚以脚前掌为支点脚跟外展,身体向右拧,右脚跟内旋,左肘呈弧线向前横击,力达肘尖。
泰拳的常用步法1.进 步
实战姿势开始.前脚向前移动一步,后脚随即跟上,并立刻恢复实战姿势.
2.退 步
由实战姿势开始.后脚向后移动一步,前脚随即跟上并立刻恢复实战姿势.
3.冲 刺 步
由实战姿势开始,前脚向前跨约75厘米左右,同时右手向上猛扫,当手向上猛扫时,胯部几乎同时向前拧转带动身体前冲,随即前脚落地,后脚跟进并迅速恢复实战姿势.
4.急 退 步
由实战姿势开始,前脚疾踏地面,借力反弹之力身体后冲,在此瞬间将身体重心移动后脚,同时后退弯曲蓄力,快速蹬伸,配合身体向后猛冲,在后脚着地前的瞬间,前脚抢先着地,随即后脚落地并迅速恢复实战姿势。
5.闪 步
由实战姿势开始,前脚(左脚)向身体外侧(左侧)移动25~35厘米左右,当前脚掌轻快落地时,右腿为此提供推力,在前脚触地瞬间,前肩(左肩)部向身体内侧(右侧)转动,身体重心前移,迅速移动后脚并恢复实战姿势.
6.环 绕 步
由实战姿势开始,后脚向体内侧(右侧)移动约25~35厘米,随即前脚快速移动,并恢复实战姿势.
7.前 滑 步
在实战姿势的基础上,前脚前移,后脚立即移动,向前几乎踏在原前脚位置,当后脚即将触及前脚时,前脚快速前移,迅速恢复实战姿势。
8.后 滑 步
前脚快速后撤,当前脚将触后脚时,后脚快速后撤,迅速恢复实战姿势。
泰拳的训练与特色拳手通常从小时候开始培养,每天练习八小时,其中包括各种体能、重量、反应、技巧的训练,有些训练方法相当残酷,例如受训者将两手高举,教练会用旋踢踢受训者的两胁;或者用拳冲打,借以训练拳手的抗打能力;另外有人直接使用钢棒打击手臂和小腿,来训练骨头的坚硬程度。能够从这样的训练法生存下来的拳手,其体魄一定有过人之处。一场比赛下来,断几根骨头是少不了的。
泰国拳手的职业寿命很短,平均寿命也不长,一个拳手在二十岁、血气方刚时就已经达到了巅峰时期,医学上人体大约在二十五岁开始衰退,拳手大约也得在此时告别擂台。
泰国拳以凶猛、强悍著称,现代泰拳手最常用扫腿、膝盖与手肘攻击。
现代泰拳技法又可以分两种派系,一种是泰式的,一种是欧式的,两者的技法基本一样,差别就在于训练着重点和打法,泰式主要以腿法、膝法为主,泰国本土选手,就算不会用拳,也会发出标准的扫腿。欧式则是以拳法、腿法为主,膝法、肘法为辅,偏向自由搏击(kickboxing)。
泰拳是泰国的国术,备受泰国人民喜爱,基本上每天电视台都会有大大小小的职业拳赛转播,而泰国最大的两个拳场伦批尼和呖乃隆,更是每个职业泰拳手心目中的圣地,能在这两个拳场比赛是泰拳手的荣誉。
在泰国,泰拳手是穷人的职业,一般只有穷人才会去打泰拳,一是因为它太激烈,而是因为训练太苦了。但在经济不发达的泰国农村里,有时一个拳手是全家的唯一经济支柱,在这种生活压力的驱使下,激发了本来体质不怎么样泰国人的求生潜能,所以泰国人打拳和外国人打拳的风格有明显不同,凶狠异常!
几百年来,泰拳已经从一项古老的杀人技术演变为一项激烈的竞技运动,推广到世界各地,泰拳号称“五百年不败”其健身性和实用性可见不凡,现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娱乐。
泰拳近代高手录由于泰拳数百年来久盛不衰,值得传颂的人物和事迹极为丰富,能与国际职业拳坛相媲美。限于篇幅,我们仅从本世纪30年代迄今众多名高手名家中,选出10名技艺与成就超著的泰拳拳师,列为近代泰拳坛英杰,按功绩排名,籍以纪念他们和在泰拳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及伟大事迹。
(一)乃蓬.拍巴铃:拳龄(1929—1954),级别为(羽量—轻量—沉量级)。泰.西拳术高手。
被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拳坛高手乃蓬,武艺卓绝,其超凡的成就,在长达25年拳斗生涯中历经350战,无一次被对手击倒。以其作风引用拳谚“艺高人胆大”一语至为合适,拳坛人士因其拳术精博,当以“学富五车”喻之,其武艺之高可见。乃蓬生于泰国华富里府,因在擂台上骁勇善战,而获“野牛”绰号。其人身体异常坚实,一副冷酷面相,肤色赤铜,俨然天生战士之才。加上矫健敏锐的身手,美妙的搏击技艺,深受当时拳迷的爱戴。其擅长反肘招数,被拳评家认为拳坛史上的绝诣。 1933年,乃蓬崭露头脚,连战皆捷,与国柱拳场挫名拳师甲蒙获羽量级英雄衣,武名益彰。其最出色的一仗,是与1937年在国柱擂台上战胜西洋拳名家他旺,荣获军部奖杯,成为全国最强拳师。1938年在萱昭拳场,与“拳宗”巴硕展开连场大战,壮烈凄绝,震撼拳坛,予拳迷留下深刻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拳坛复兴,乃蓬老当益壮,以西洋拳力敌“星马拳王”颂蓬,战胜巴硕,击败新锐“美男子”差猜,以泰拳逼和名将他旺。上述名拳师,全属体重140—150磅的拳坛虎将。乃蓬驰骋拳坛多年,力战当代最强的拳师,如巴育,通拜,宝攀等,后负与喃隆勒,即知命收山,时以14岁。退役后曾设馆授徒,门下不乏高手,后期投身警界,为民服务,卒与1976年,享年62岁,其绝世武艺,犹烙于泰国拳迷心中。(记录:350战310胜21负19和)
(二)亚披勒.宝希兰:拳龄(1955—1978年),级别(沉量级),泰国拳王,远东国际拳击冠军。20年前威震拳坛的泰拳高手亚披勒,原籍泰国中部夜功府,1941年生,学艺与其中学体育教师,积30战不败记录,入京进驻“宝希兰”拳馆,获女经理人阿婉.炎屏如之助,即扶摇直上成为当代拳坛的皇牌偶像。亚披勒身高175厘米,肌肉棱栗,肤色黝黑,全盛时期体重146磅,无疑具备最佳的拳师素质。其过人之处,在于可用四肢八体任何一种武器制敌。其厉害而著名招数,是连环腿踢,不仅劲猛无匹,屡屈强敌,而且特别擅用左腿飞扫,常一发数腿,专攻人腰肾部,中击者必倒,故有“旋风腿”称号。从1962年起,亚披勒走红拳坛,以积分打败重拳手乔汪,击溃“白虎”嶙猜,再以连环腿迫退全能拳师阿仑,成为泰国当代拳王。之后所向披靡,拳坛名将如黎威,颂猜,洛杰等逐一臣服,著名的”闯将”颂蓬,遭踢至臂折,不足3局即弃战。亚披勒无敌与全国后,进军国际拳坛,亦同样威武,打败菲拳王亚兰特,获远东沉量级西洋拳冠军,复力战各国名手荣升该级世界选手之列,声威盛极一时,其大名风闻全泰,被誉为近世最威猛的拳师。亚披勒1968年破“天将”狄立,踢倒“白龙”蒙沙旺,两胜黎威,四战高大的“恶鲨鱼”空勒,挫中量级拳王纳隆,其皇朝持续至1971年始终结。亚披勒在其长达28载的拳斗生涯之中,成就堪称空前,蝉联全泰沉量级泰拳,西洋拳冠军,共合7项之多,其技艺于拳迷心中印象犹深,故迄今拳坛史上擅腿英雄,亚披勒被公认为冠绝今古一人。(记录:130战103胜26负1和)
(三)沙曼.商洛威拉:拳龄(1926—1952年),级别(蝇量—轻量—中量级),泰国拳王。30年代脍炙人口的拳坛高手沙曼,京都人士,生于1910年,16岁随其叔父习拳,为罕遇拳术天才,技艺精湛,于1930年夺得乐园蝇量级冠军后,并屡胜名家高手,成为拳坛的长胜将军。国内已无敌手,南下星马西征缅甸,屡战皆胜,赢得“泰国绅士”美号。1935年沙曼返回,于国柱擂台作西式拳赛,两局内击溃前拳坛高手乃登,一跃成为泰国拳王,威震四方。无奈曲高和寡,苦无匹敌之人,遂出国延续其拳师生涯,转战于星马各地,历时5载,创辉煌战绩。全盛时沙曼体重138磅,躯体壮硕,肤色黝黑,浑身是劲,连拳快腿,雄霸拳坛。记录:64战54胜7负3和。
(四)颂狄.戌达吉:拳龄(1948—1958年),级别(沉,中量级)。泰拳高手,远东国际拳击冠军。提起“死神星”颂狄的诨号,50年代拳迷没有不熟悉的,因为他在拳坛上威名赫赫,尤其左拳蛮劲绝伦,使同期拳师震栗,其拳力堪服邙牛,敌若被击中例无幸免。他不独在泰式擂台上称王,在远东拳击界亦名扬四海,雄霸最大型的沉量级王席垂六载。颂狄为泰国东北部素攀府人,天赋左拳最具神力,无坚不摧,故又有雷霆之誉。所遇对手,鲜有不被其左拳击昏者。1951年,两度击倒拳坛名将巴育,威震四方。1952年,一举击败日本拳王辰见八郎容获远东沉量级冠军,两年后蝉联中量级王席,成就堪谓前无古人,其间力战国际名手,纵横活跃。颂狄为近代泰拳坛最强拳师之一,其人貌虽不扬,躯体臂膊却异常壮硕,体重156磅,属粗矿型拳师。
记录:65战53胜9负3和。
(五)阿仑.是梭通:拳龄(1954—1968年),称号(泰拳冠军,国际拳击冠军)。1959年,有长胜将军美誉的北柳府拳师阿仑,以全能技艺,出神入化的身手,成为拳坛的头号人物。阿仑是60年代最受拳迷爱戴的拳师,每次登场,拳场爆满。且他每战全力以赴,永不欺场,武艺出众,拳脚肘膝各种武器皆精,故有“泰拳典范”的称号。若论冠军荣衔,阿仑成绩娇人,曾先获京都两大拳场的绳量,羽量及轻量级泰拳王衔,又曾荣获多项入围拳赛锦标,因而又有“璇冠拳王”之美誉。并一度名列世界轻量级英雄榜,远征菲、日,驰名一时。(记录:137战90胜37负10和)
(六)拍康猜:拳龄(1945—1951年),级别(沉量级),泰拳高手。拍康猜是泰拳坛史上以英俊著名的高手,他的举止温文优雅,但在擂台上却英勇非凡,深受拳迷爱戴,获“美男子”称号。全盛时的拍康猜,体重148磅,作风机智,并有一手劲猛非凡的右拳,在叻喃隆拳场早期,已扬名拳坛。1949年后,赢得八蛟龙组冠军。1951年,迎战当代拳王“鬼火妖”铁蜀,结果拍康猜以智取胜。
记录:30战25胜4负1和。
(七)铁蜀.巴塞因披迈:拳龄(1934—1953年),级别(中量级),泰国拳王。叻喃隆拳场早期叱咤风云的拳坛霸主铁蜀是泰国柯叻府人,从小练就一身武功。二战结束后铁蜀进京求名,时已年届34岁,竟连挫同期重型名手,威名大振。被拳坛中人冠以“鬼火妖”绰号,并评为拳坛史上最凶暴横蛮的拳师。1948年,铁蜀击败前拳王沙曼一战,轰动全国,其他名拳师,亦先后臣服于他。连号称打不倒的“万里长城”他旺,也被击至仿如血人,著名西洋拳高手“星马拳王”颂蓬,糟其肘膝攻打三局,即不支败北,当年的铁蜀正是唯吾独尊,无人敢敌。铁蜀的绝招是纠缠战术及连环肘击,发动攻击时势如排山倒海,敌莫能与抗。记录:31战25胜4败2和。
(八)巴育.邬隆塞:拳龄(1942—1957年),级别(中量级),泰拳冠军。生与泰国武风最盛的柯叻府拳师巴育,秉性温和,在拳场内外均表现君子风度,从不乘人危殆,加以毒招,武德昭著,殊为罕遇,故获“高原君子”美号。1944年,巴育进京求名,旗开得胜,3年后与叻喃隆拳场登台连战皆胜,获长胜将美誉,举国拳迷,皆为其出色拳艺,勇战不屈精神深深吸引。他体形优美,矫健神俊如天马,故拳坛人士又赋予“赤兔马”的诨名。1951—1955年是巴育的颠峰时期接二连三破高手,击败泰拳名将和乃蓬、巴硕、通拜、他旺、颂狄、素拉猜、育仁、沙目,每役战事,均震人心魄,观众莫不为其斗志叹服,被誉为当代拳术造诣最佳一人。他拳猛腿疾,长攻短打,技高招熟,威名盛极一时。(记录:87战61胜16败10和)
(九)乃佛:拳龄(1968—1984年),泰国拳王,国际拳击高手。乃佛为泰国南部董里府人,生于1952年,15岁开始习拳,获著名经理人猜呐扶掖,一路平步青云,成为当代拳坛英雄,号称“泰南彗星”。1970—1977年这一段时间是乃佛黄金时期,连破同辈一流名手达12次。其最受注目一役为1975年,以出色技艺击败宿敌威仓莲,成功复仇。此场拳赛,震撼全国,为叻喃隆拳场票房的收入超逾100万铢,创下新记录。泰拳擂台上既无敌手,乃佛就转打西洋拳,屡胜后跻身世界轻量级名手之列。乃佛被誉为70年代泰拳技艺最高拳师,擅用飞腿及花样招式与敌周旋,其作风机智多变,目力及神经反应奇锐,是唯技术派的代表。(记录:87战70胜14负3和)
(十)狄西莲.吞纳素干:拳龄(1974—1986年),级别(轻量级),泰国拳王。狄西莲生于1961年12月,原籍故都大城,幼时念书时,即随兄习拳术,在临近地区打擂,体重仅32公斤,时胜时败。然后进梭哇啦军猜拳馆受训,出战东岸各府,声名鹊起,在内地转战,积30胜,仅负4场,时重百磅。入京都4战后,改随华人颂猜(张光),受严格督导,9战全胜,获“通天膝”绰号。狄西莲身高6英尺,膝招冠绝古今,作风勇悍无伦,故一路扶摇直上,自80年代起即称霸拳坛,雄踞全国第一高手王位,无敌达6年之久。1984年中,狄西莲已无敌于全泰,随团远征美国,以主将身份,击败黑人空手道冠军蒙加奥名传欧美,无人敢敌。翌年两战拳坛新锐孔塞,力保江山,终因久无敌手宣告隐退。(记录:76战62胜12败2和)
泰拳比赛规则泰国政府首次颁布全国完整、并能适应国际间拳击比赛的泰拳比赛规则,是在1955年,经过不断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下面将要介绍的,是当今国际拳坛及泰国政府认可的全套泰拳比赛规则。
一、场地
泰拳比赛场地与拳击相同。
1.围绳内的面积为550×550平方厘米,每边自围绳向外伸出部分不得少于50厘米。台子平面应高于地面91厘米,最高不超过120厘米。
2.赛台平面必须垫一层厚15厘米左右的软垫,上面再覆盖一层帆布,表面必须平整。
3.三条围绳,每条直径3厘米左右,依次高出赛台40厘米、80厘米、130厘米,固定于四个角落的柱子上,围绕赛台。
4.围绳的四角立柱须罩以三角垫,围绳的每一边,中间用柔软有韧性的织物将三条围绳串连。
5.台的四角,其中一对对角分别为红角与蓝角,另一对对角为中立角。
6.在红蓝两角各设一座踏梯,以供选手、助手、裁判等有关人员上下台之用。
二、服饰
服装:参加竞赛者规定穿红或蓝裤,以便公证人、观众及裁判容易辨认,拳赛进行时臂上可戴彩带或饰物。
在传统礼师拳舞典礼进行时,必须戴上一吉祥环于头上,名为“蒙空”,以示尊崇,但开始拳赛时,必须先行除下。
参赛人必须戴上海产贝壳,或防御撞击的金属罩在阴部之上,以资保护。护罩松脱,拳赛立即停止,参赛人到擂台侧设立的屏风后重新戴上。
三、手套
参赛人戴上的手套不可超过170克,亦不准少过113.4克,习惯上戴170克重的手套
四、
1.参赛人应在拳赛举行之日指定时间,于比赛场公磅过磅,由场负责人见证,事后再由一位合资格医生检查身体。如果参赛人体重超过规定,可于2小时内设法减重,以比赛不属夺标赛为限,如果不能照规则办理,可寻求妥协途径,或得双方同意以另一同体重者代替。
2.参赛人必须超过十八岁。
五、等级和段位
泰拳的等级和段位:通常大家只知道空手道、跆拳道、柔道等有日、韩系的武术才分段位, 而实际上泰拳也是有等级和段位的,和空手道跆拳道靠腰带辨认不同,泰拳是靠臂箍和头箍
臂箍泰语叫八戒。其最早的记录应该是出现在卡拉比(KARPE)战士身上,卡拉比是泰国一种双刀武术,泰拳与双刀是泰国古老的一个体系的战时格斗体系。最早的作用是,在其里面放上泰国高僧开光的符咒已保佑出征的战士。在泰拳体系里面,完整的战士需要佩带的吉祥物应该包括4样,第一,蒙空,戴在头上,最早形式是用蛇皮加琥珀做成,里面下邪咒。第二,裹金,一种用小的金泊把写有符咒的布做成腰带,绑在腰部以固定裤子。第三,八戒,绑在上手臂。第4,红色的写有古泰文和小乘佛教密文的外衣,无袖是最大特征。至于段位,根据泰国泰拳皇家学院的说发,以它们的段位为基础,个拳馆可以自己定义段位。但其段位证书需要向学院申报。以清迈颂蓬拳馆为例,其段位分布如下: +:
基础泰拳1级Muaythai 1 (BASIC COURSE)
基础2级 muaythai 2 (intermediate COURSE)
基础3级 muaythai 3(ADVANCED COURSE) _
依次类推,到第7级时已经是Instructor(辅导员)1的段位了。8戒的颜色分布是这样: 白 黄 黄白 绿 绿白 蓝 蓝白 棕 棕白 红
第一段:白 色(一段泰拳头箍、臂箍);
第二段:黄 色(二段泰拳头箍、臂箍);
第三段:黄白色(三段泰拳头箍、臂箍);
第四段:绿 色(四段泰拳头箍、臂箍);
第五段:白绿色(五段泰拳头箍、臂箍 );
第六段:蓝 色(六段泰拳头箍、臂箍)
第七段:白蓝色(七段泰拳头箍、臂箍)
第八段:棕 色(八段泰拳头箍、臂箍)
第九段:白棕色(九段泰拳头箍、臂箍)
第十段:红 色(十段泰拳头箍、臂箍)
泰拳比赛,规则多取法于西洋拳的规则。但体重限制极严格,共分十三级:
1.次绳量级---48公斤
2.蝇量级----49公斤
3.毛量级----50.8公斤
4.轻羽量级---55.3公斤
5.羽量级----57.2公斤
6.轻量级----59公斤
7.轻沉量级---61.2公斤
8.中沉量级---64公斤
9.沉量级----66.7公斤
10.轻中量级--70.3公斤
11.中量级---72.6公斤
12.轻重量级--79.4公斤
13.重量级---79.4公斤以上
六、仪式
泰国人信奉佛教。在泰拳比赛中,选手在赛前必须有祈祷仪式,选手上场时,各披战袍,在音乐声中走进赛台,选手头戴圣圈,形如花环,圣圈泰语称之为“望功”。选手进场先合十向观众致礼,然后,擂台旁的乐队奏起“出战歌”,鼓鸣笛响。这是泰国乐曲,乐器以笛、鼓、叮当为主。拳师闻乐起舞向天祈祷,由于师承和派别的不同,所以祈祷的形式也不一样,有的屈膝跪地埋首不动,默默祈祷;有的随乐起舞向观众显示健美的身材和武姿;有的双手掩面无言呆立;有的双手合十举于额际,围擂台而转。由于这一仪式是很神圣的,所以选手们非常认真。向天祈祷,向祖师祈祷,以求成功。整个仪式非常隆重。
七、规则
1.禁忌
(1)赛员必须赤足(佛教徒以足底向人为不敬)。
(2)女子不能接触擂台。
(3)拳师赛前忌与妇女接触。
2.计分
(1)每场比赛规定若干回合(通常以5个回合为多)。每回合限时三分钟,中间休息二分钟。
(2)凡击中、踢中或膝、肘撞中对方,或以任何行动使对方能力削弱而不犯规者,均可得分。
(3)回合中,任何一方获得5分者,即作胜论。
(4)统计五个回合中(假设为五回合比赛)得分高者为胜方。
(5)凡击倒、跪倒、或虽挺立但不能继续比赛时,作败论。
(6)击倒由公证人数至“10”而不能再起立应战者,作败论。
(7)凡被击出擂台之外,负1分。由公证人数至“10”而未能及时返回擂台,作败论。
(8)钟声发出响声,表示一个回合开始,而其中一方不能继续应赛者,作败论。
3.犯规
凡犯下述举动者,皆以犯规论。
(1)将对方击倒后,仍继续行扭打、抛掷、撞击或向对方吐痰、口咬、足踢等。
(2)插对方的眼部。
(3)用擒拿手法,反扭对方关节。
(4)攻击下阴。
(5)锁对方颈部。
八、赛场工作人员
1.助理员:第一个参赛可带两名助理员进入赛场,以便在两分钟的休息时间协助或处理有关事务,但在拳赛进行时,助理必须在擂台之外,且不能从旁指点竞赛人如何攻守,如有违背此例或有任何其它犯规事件发生,可能因此连累竞赛人被宣布战败,但事前必先提出警告。
2.公证人与裁判员:拳赛由一名公证人与数名裁判员主持,公证人在擂台之内,职责为控制竞赛的行为,拳赛开始前,公证人检视参赛人的绷带与胶带(规定两手用一英寸的绷带六英尺,半英寸的胶布一英尺)。绷带等物要适当地扎妥,脚指甲要修短,足踝套或绷带不准有任何硬物充塞里面拳赛由三个口令控制:角斗(促)、停止(逸)、分开(臆)。裁判员必须在擂台之外,且离开观众,执行职务时不得与观众商洽。每回合最高的分数是五点,记录分数的卡片由三名负责人保存。公证人是唯一拳赛管理人,其决定不得更改。裁判员的职责只为协助管理分数,没有权利对公证人员决定有所争论。
3.时间管理员:时间管理员之职责为发出开始与停止拳赛的信号,若因事停止而拟延长某个回合的时间时,应事前征得公证人员准许。
古泰拳的基本拳法与招式
古代泰拳的拳法与招式大约形成于十四世纪或更早一些时期,其实为古暹逻的大城皇朝时代。每有重大节日即有摆擂比武的
节目编排,风气已极盛。
最先采用“徒手式”比武,后渐改用以皮条裹拳,称为“拳甲”式,稍后发展成为“缠麻式”,即以粗麻缠缚拳腕,便拳面更为坚固和粗糙。杀伤力更大。缠麻式拳头,数百年来,一直是泰拳的代表形象,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才开始引进西方的拳击手套,称之为“穿套式”。为泰拳日后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础。
古代泰拳的拳法与招式,是后辈拳坛人士根据史料记载及走访南北众多名师逐渐整理而成。许多的招式在现代泰拳擂台比赛中已不复存在。盖因现代泰拳更注重于力量型及简练实用的打法。对技术复杂伪招式逐渐放弃不用,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古泰拳的基本技击动作共有十二式,其泰文译名及解释如下:
(1)捆腕 双臂平胸交旋势
(2)抡拳 拳成先后交换上落势
(3)按耳 提留护面侧
(4)拦格 手自外内拨
(5)斜挡 抬拳斜上格
(6)高提掩 双臂轮流高抬
(7)戴冠 曲臂上提时前冲
(8)双并肘 两肘齐架敌腿
(9)踢臀 侧举足后弹势
(10)耍膝 双膝连上提
(11)献莲 俯首前触势
(12)回踢 回旋后摆腿
戒备姿势或称“拳桩”。身略偏向敌,双拳先后高与肩平,形如弓箭,两足微曲并立。擅右击为主者左拳在前右掌在后,按左击为主者则反之。
泰拳的马步名“三官步”,所谓马步,就是“拳桩”连同步法的整体运行。基本拳步为八方移动步法,循罗盘方位所向的进退及侧移步法。
三宫步是由于其步型为斜三角,活动时亦常沿着三角形路线为进退基本图样。此技可说是泰拳技击的精华,进可攻退可守,万变不出其中。在实际运用时,三宫步法有甚独特的技法,以适应环境和形势的需求:
点滴步:跷足欲进,提膝作上下掩护的步式.动作轻巧自然,与虚步同。
盖步:用点滴步迷惑对方时,虚悬之足下放,或前或后.更能旋身出招。
易势:利用脚步的移动,突然改变方向,是出奇惑敌化其攻击的移步法。
三宫步的单吊马式,看似虚浮,实则泰拳精妙独到之处。此式可政可守,敌方攻来时,可施踹脚踏敌前脚遏止其进攻、复后腿击之,曰“制军”。若主动进攻,虚足可以蹬敌丹田,随以拳或腿连续攻击,谓之“冲杀”。更重要的特点是三宫步发动时,可使精神与气劲合一增强信念。泰国传统神话就有将三宫步描绘为拍蓝降魔神技。
前代拳师极重视马步的战略功效和艺术性。较高深助拳步,有“虎跨步”、“狮踞步”等。著名泰拳宗师变颂察说,在拉玛六世皇御前一次拳赛,有功夫到家的拳师,刚开始行拳。便把对手吓得浑身发软,眼光发慌,未战已败。可见一个技高拳师摆出拳桩无懈可击,移动疾速,现出绝对信念,足以令对手取胜志气尽溃。
相传古代泰拳有108招,其中技法包罗万象,奇技、诡招甚多。基本招式有“长兵”与“短兵”之称。长兵乃是拳腿,短兵即肘膝,又有所谓“虚招”和“诡招”之分,即虚实之用。
头两式:前抵、侧抵。
拳五式:直击、侧击、回击、佯击、上冲。
脚五式:踢、蹬、钉、回摆、后踹。
肘六式:斫肘、撞肘、拭肘、抽肘、反肘、后肘
膝六式:明膝、暗膝、腾膝、飞膝、小膝、兔膝
有关的基本技击术语,有以下口诀:
并(相对) 合(进) 取(执)
藏(断) 佛(拨) 切(入)
冲(扑) 撞(扎) 压(按)
拖(拉) 擂(迫) 抱(缠)
投(摔) 攻(动) 守(迎)
拆(解) 避(闪) 答(还)
当时拳师所用招数,全无禁忌,不论投摔、反关节、跌扑、地战、飞击、头触、臀撞等动作,均可应用,最特异的一点,是戳眼、撩阴等毒招亦被允许。拳师造诣,各师各法,名师博技以口诀相授,将实战招数,按其动作或性质配以名词,古典优雅,偏以整齐之训令.一则可助忆诵,二者在打斗时师傅同门,在台边提示,拳诀能收隐语之效,对方师承不同,自然不解其意。例如:用肘拳诀有“战象交齿”或“流星入云”对于屡用飞膝,军师同门可呼“撒网捕鸟”以提示破解之法。
实战攻防招数,有“母招”与“子招”之分。20年代华裔宗师金成,所传“母招”与“子招”各十五式,合共三十式,其中包含泰拳术的基本及花样招数,实用齐全,备受拳坛中人重视,誉为典范,兹将各式照泰拳名原意翻译,配以简义列出如下:
母 招
曲折步形 外围招架
飞鸟投林 内围招架
依诺挺剑 内围肘
爪哇标枪 外围肘
拜须弥山 低拳击颌(俯身四十五度)
慈僧善目 高拳击颌(俯身六十度)
蒙民捍卫 蹬脚对拳
击木楔 肘击对踢
鳄鱼摆尾 腿踢对拳
断象拔 肘砸腿股
神龙隐尾 封脚膝打腿胫
天王转化 蹬脚对踢
减火焰 格拳反击
魔王博猴 踢撞对拳
折象脊 拽顶撞膝
子 招
神象奋齿 挤身冲颌
抹面腿 格拳直踢面
鬼王搂美 卸拳拿摔
天神射箭 封肘冲颌
折凤凰 内外闪、肘劈臂
狮子跨涧 避蹬踢、蹬后足
野鹿回头 后蹬追踢
神猴献宝 内卸冲颌
蛟龙闹海 俯避腿、踏膝弯
山神卷土 挡踢旋身反撞肘
越渔撒网 拨蹬踢膝内弯
漫歌擎柱 避踢蹬后足
扎花环 内闪肘刺胸
老僧扫庭 扫足弯连劈肘
斩葫芦 内闪肘劈面
除上述三十式外,古典泰拳尚有不少圾具艺术性的花形招数,以下介绍的二十四招,乃系昔日泰拳故有的美妙技术中,员具有代表性及难度特高的招式。可惜此等技艺,在今世拳师中已成绝响。
隐士投湖 飞身头触
麻雀取水 上击拳法
天王掷轮 转身鞭锤
鳄鱼摆尾 反身后蹬
鳄鱼戏尾 三合踢法
牡鹿耀角 双飞踢腿
蛇驱壁虎 连环撞踢
雀女戏水 挟劲后抽踢
天神制军 冲身蹬腿
天帝过海 飞身高踢
栗鼠登松 踏膝飞身下肘
战象交齿 双肘下砸
转战龙门 后抽肘法
波涛拍岸 转身肘撞
流星冲霄 飞身冲扑
神猴腾空 飞身膝撞
天神搏象 低身环膝
仙妃坐坛 飞身臀撞
天神折箭 封肘拗臂
鳄鱼张刺 回手肘法
天神入林 踏膝腾身膝撞
神猴掷妖 执腿摔法
坐折凶憎 低身破马
武将回枪 执脚侧踹面
古时拳师较艺,有云“不合则矣、一合即势如盘龙,连绵不绝,决胜方休。”所谓“盘南”即此意思。
古泰拳功法
望日功
古代泰拳功法的首项是望日功。
即每日眺望朝阳,锻炼眼睛以增强目力,在角斗时自能集中眼神,应付敌人。
长跑功
在清晨选择田野崎岖路径进行长跑训练,强化腿力,跑时要经常在草地翻滚,让身体皮肤与草木沙土摩擦,与露水接触,久而使皮肤坚韧,可抵御打击,同时可培养跌倒时仍能应战能力。
担水功
将长1.5米至3米的粗毛竹贯通中节制成盛水容器,以之运水。以肩担或用臂挟于肋下腰间的方式,徒步长途运送。此练法不独能增强膂力,更可使腰肋强劲异常,对抗敌人的踢打裨益极大。
早浴
其法之一是沿滩于水深10--20CM处疾跑,须跷足力踏,久练大增腿力。
其法之二是于齐腰深的水中,平步稳立,举掌下拍,入水反复搅动,等成团水泡上浮时,即以另一手曲肘下击,敲向气泡团,如是双手反复拍击,身体顺势摇动,久练全身异常强劲,此为泰拳秘技功法之一。
中国散打VS泰拳中泰对抗赛,一直是中国散打队最艰难的对外赛事。泰拳手个个勇猛凶悍、意志顽强,往往以重拳重膝一招制敌。之前,散打与泰拳交手取胜大都是胜在点数,若想让泰拳心服口服,除非压倒性胜利,KO对手。
2001年在泰国拳台上,泰拳以4∶1的悬殊比分击败散打,并KO了当年的散打王苑玉宝。那一幕让人心碎。
翌年,新科散打王的宝力高领衔中国散打队远征曼谷,挑战泰拳。
让泰拳手倒在擂台之上似乎成了散打选手难以逾越的障碍。KO对手,报两年前的一箭之仇,是宝力高的信念。
前四场比赛戏剧性地打成2∶2平。宝力高与对手“北彪膝王”陆帕巴登一战定胜负。
面前的对手皮肤黝黑,壮硕修长,台下的泰国观众助威声震彻全场,客场作战,不利因素太多。
比赛开始,宝力高进入状态很快,以两记后手直拳连击对方,移动迅速,拳腿组合眼花缭乱,以快打慢,压制对方。泰拳王则以低扫和近距离的膝击应对,擂台上拳来腿往,互不相让。第二回合双方都加快了比赛的节奏。陆帕巴登采一个疏忽露出了小破绽,宝力高哪能放过如此机会,几记重拳打中对方头部,在对手出手还击未回,防护空白的刹那,宝力高一记迅如闪电重若千钧的高鞭腿踢中对方头部,陆帕巴登应声倒地,全身抽搐不止。
这一腿,KO了不可一世的泰拳王,最终也让中方以3∶2的比分赢得了中泰对抗赛最后的胜利。终结了泰拳号称五百年不倒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