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白衣

【词目】 白衣

【拼音】báiyī

【解释】1. [white]∶白色衣服。

《吕氏春秋·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旧唐书·薛仁贵传》:“ 仁贵 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 宋 苏轼 《和答庞参军》:“一见胜百闻,往鏖 皋兰山 ,白衣挟三矢,趁此征 辽 年。” 胡征 《白衣女》:“我还不知道你的姓名,更记不清你那夜的容颜,只留下一个白衣的身影,在我深沉的忆念里。”

2.[commoner without rank] 古代平民服。

因即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史记·儒林列传序》:“及 窦太后 崩, 武安侯 田蚡 为丞相,绌 黄 、 老 、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 公孙弘 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 平津侯 。”《后汉书·孔融传》:“﹝ 曹操 ﹞遂令丞相军谋祭酒 路粹 枉状奏 融 曰:‘少府 孔融 ……又前与白衣 祢衡 跌荡放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孟浩然》:“观 浩然 磬折谦退,才名日高,竟沦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杨士奇 以白衣荐举,而直纶扉。”

3. [low official]∶古指给官府当差的小吏。

《汉书·龚胜传》:“尚书使 胜 ( 龚胜 )问 常 ( 夏侯常 ), 常 连恨 胜 ,即应曰:‘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妄作触罪。’” 颜师古 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白衣》:“白衣,但官府之役耳,若侍卫则不然。”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少吏论》:“《隋书·百官志》云:‘凡州郡县,各因大小,置白直供其役。’即白衣也。”

4.特指送酒的吏人。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喙,亦从乌帽自欹斜。” 宋 司马光 《和同舍对菊无酒》:“尽日柴门外,白衣来不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阁上华玄,尝接白衣之载酒;垆头涤器,未酬彩管之题桥。” 清 沉畯 《九日》诗:“有酒赏重阳,无烦白衣至。”参见“ 白衣人 ”。

5.旧指受处分官员的身份。

《晋书·蔡谟传》:“冬蒸, 谟 领祠部,主者忘设 明帝 位,与太常 张采 俱免,白衣领职。”《陈书·陈拟传》:“ 世祖 嗣位,除 丹阳 尹,常侍如故。坐事,又以白衣知郡,寻复本职。”《新唐书·封常清传》:“败书闻,帝削 常清 官,使白衣隶 仙芝 军效力。” 清 昭连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上大怒,复议兴师,以前副将军 阿桂 首倡罢兵议,因褫其职,以白衣从军。”

6.特指穿便服的士兵。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之九:“白衣摇急桨,青草伏彊弓。”

7.佛教徒着缁衣,因称俗家为“白衣”。

《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 荀氏 《灵鬼志》:“ 泰元 中,有道人从外国来,自说所受术师白衣,非沙门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一披法服,已堕僧数,岁中所计,斋讲诵持,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卢文弨 注:“僧衣缁,故谓世人为白衣。” 宋 苏轼 《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 洞庭 之南,有 阿育王 塔,分葬 释迦如来 舍利。尝有作大施会出而浴之者,缁素传捧,涕泣作礼。有比丘窃取其三……以授白衣 方子明 。”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述此既终,则又得一疑事,或举 赫尔图门 之说,以为宗教不可专任僧徒,当普及白衣而后可。”

【白衣】《 佛学大词典 》梵语avada^ta-vasana,巴利语oda^ta-vasana。原意白色之衣,转称著白衣者,即指在家人。印度人一般皆以鲜白之衣为贵,故僧侣以外者皆着用白衣,从而指在家人为白衣,佛典中亦多以‘白衣’为在家人之代用语;相对于此,沙门则称为缁衣、染衣。又西域一般在家人亦着白衣,故亦以白衣称之。然于我国及日本之服制,则又不同。据佛像标帜义图说记载,白衣于我国为身分较低贱者所穿着,如仆役等。而于日本,则非高贵之人不得着白衣;平民仅于祭礼、丧仪之时,始着白衣,以表斋仪之洁净。盖此为日本之国风,故沙门虽着染衣,于礼佛式、入众法之时,亦必于法衣之下衬以白服。[涅盘经会疏卷十四、大唐西域记卷二]

【白衣】《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杂名)俗人之别称。以天竺之波罗门及俗人,多服鲜白之衣故也。以是称沙门,谓之缁衣,或染衣。西域记二曰:‘衣裳服玩无所裁制,贵鲜白,轻杂彩。’道宣律师感通录曰:‘白衣俗服,佛严制断。’涅盘经疏十四曰:‘西域俗尚穿白,故曰白衣。’遗教经曰:‘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维摩经方便品曰:‘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智度论十三曰:‘白衣虽有五戒,不如沙门。’

【白衣】《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指在家人。

【白衣(梵avada^ta-vasana,巴oda^ta-vasana,藏gos-dkar)】《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在家人的别称。原意为白色之衣,后转指着白衣者,即指在家众。由于印度之在家人皆着白色衣服。因此称在家众为‘白衣’。相对于此,出家众则用染色衣,故称之为缁衣或染衣。因此,佛典中多以白衣为在家众之代用语。如《中本起经》卷上〈还至父国品〉云(大正4·154b)︰‘佛教比丘,莫亲白衣恋于家居,道俗异故。’《显扬圣教论》卷三(大正31·494c)︰‘在俗者,谓处家白衣,受用五欲,营构俗业,以自活命。’另据《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载,知印度人贵鲜白而轻杂彩。

又,《涅盘经会疏》卷十四有载,西域俗尚穿白衣,故亦称之为白衣。然而,中国及日本之服制与此有异,根据《佛像标帜义图说》卷上的记载,中国以白衣为贱者之服。然在日本,则非高贵之人不能穿着白衣。平民仅于祭礼、丧仪之时始着白衣,以表洁齐。此为日本之国风,因此日本僧人虽穿染衣,但于‘礼佛式’、‘入众法’之时,则以白衣衬于法服之下。

相关词语:bái yī tiān shǐ

白衣天使

释义:

对医护人员的美称。多指护士。因他们身穿白色工作服,从事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故称。

《花城》1981年第5期:“一个文科大学的考生却接到了卫生学校的录取通知……然而我不喜欢当‘白衣天使’。”

bái yī cānɡ ɡǒu

白衣苍狗(白衣苍狗)

释义:

唐 杜甫 《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以“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宋 张元干 《瑞鹧鸪·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词:“白衣苍狗,千古浮名一聚尘。” 明 宋濂 《天竺灵山教寺慈光园昭法师若公塔铭》:“居亡何,退居 云门 ,视荣名利养如白衣苍狗变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东海扬尘犹有日,白衣苍狗刹那间。” 清 冯桂芬 《蒋淡怀惠麓云烟图》诗:“转眼光阴惊代序,白衣苍狗须臾覩。”

bái yī qīnɡ xiānɡ

白衣卿相

释义:

指尚未发迹的读书人。

宋 柳永 《鹤冲天》词:“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唤你来别无他事,这一位白衣卿相,是我的同窗故交,你把体面相见咱。”

bái yī sònɡ jiǔ

白衣送酒

释义:

指 晋 王弘 遣白衣使送酒酌 陶潜 的故事。

宋 苏轼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白衣送酒舞 渊明 ,急扫风轩洗破觥。”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二:“黄罗传柑之在元夜,白衣送酒之属重阳,以及 曲江 之三月三日, 骊山 之七月七夕,皆藉诗文得传。”参见“ 白衣人 ”。

bái yī shì

白衣士

释义:

指尚未做官的读书人。

唐 韦应物 《云阳馆怀谷口》诗:“念昔白衣士,结庐在 石门 。”参见“ 白衣 ”。

bái yī mín zú

白衣民族

释义:

朝鲜民族的代称。 朝鲜 人常穿白衣,故称。

杨朔 《三千里江山》头:“二十世纪初, 日本 吞并了 朝鲜 ,这个白衣民族从此便失去了自由。”

bái yī zǎi xiānɡ

白衣宰相

释义:

指宰相家属中身无名位而仗势擅权的人。

《新唐书·令狐滈传》:“且 滈 居当时,谓之‘白衣宰相’。 滈 未尝举进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谓无解及第,不已罔乎?”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称相》:“ 令狐綯 为相,其子怙势,人称为‘白衣宰相’。”

báiyī zhànshì

白衣战士

释义:

[medical worker] 指医务人员

bái yī dào

白衣道

释义:

清 代民间秘密社团之一。也名在理教。为白莲教支派。相传为 明 遗民 杨来如 在 山东 创立,奉 南海大师 观世音菩萨 为教祖。入教者须穿白衣以供奉 白衣大士 ,故称。

bái yī ɡōnɡ qīnɡ

白衣公卿

释义:

唐 代推重进士的称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进士》:“进士科,始於 隋 大业 中,盛於 贞观 、 永徽 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可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bái yī jiǔ

白衣酒

释义:

白衣人所送之酒。

唐 刘长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无劳白衣酒, 陶令 自相携。” 唐 罗隐 《菊》诗:“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参见“白衣人”。

bái yī shànɡ shū

白衣尚书(白衣尚书)

释义:

东汉 郑均 的称号。

《东观汉记·郑均传》:“ 均 屡辟不诣,公车特征,拜侍御史,月馀迁尚书, 肃宗 敬重之,后以病告归……帝东边过 任城 ,乃幸 均 舍,勑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 唐李白《任城县厅壁记》:“ 青衣太昊 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旧里。”后亦用以指辞官归里仍享受尚书官爵俸禄的大臣。《梁书·何胤传》:“ 果 ( 王果 )还,以 胤 意奏闻,有敕给白衣尚书禄, 胤 固辞。”

bái yī xiān rén

白衣仙人

释义:

指观世音菩萨。因常著白衣、坐白莲中,故称。

宋 苏轼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辍耒女废筐, 白衣仙人 在高堂。”亦作“ 白衣大士 ”、“ 白衣观音 ”。《剪灯馀话·芙蓉屏记》:“每日於 白衣大士 前礼百馀拜,密诉心曲,虽隆寒盛暑弗替。”《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小生见 白衣大士 出现,特来瞻礼!’”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观世音菩萨传略>跋》:“《咸淳临安志》云:‘ 晋 天福 四年,得奇木,刻观音大士象。 钱忠懿王 ( 钱俶 )梦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 天竺看经院 。’白衣本 毗陀天女 ,而俗人名为 白衣观音 。”

相关书籍:《白衣传》

类别:古典浪漫

专栏作者:暝色

内容简介:

穿越时空武侠类小说…… 如果那天能再重来一次,我发誓,我一定会去买彩票的。因为这个穿越时空的中奖机率,绝对没有彩票的中奖机率大!但有先后无少长,最难调理是炎凉……一个是天下无双的杀手,一个是天下无双的商人。是谁,能走近天下无双的白衣……

白衣,本名殷杰

笔名白衣、号子龙,江苏人,教授、画家、书法家、美学家、作家、诗人、学者、养生家、高级顾问。

童年开始创作,发表作品,多年任美术、摄影、文字编辑、记者、编委、创作委员会委员。副主编。

现任京华美术研究会会长、华夏意象文化艺术书院院长、华夏神游气功研究中心理事长、殷杰天地(网站)总编兼文化艺术总监。、北京技术美学协会常务理事、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高级顾问、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特聘高级顾问,高级院士。

殷杰先生的传略、艺术成就和作品收录入《世界名人录》、《国际人物辞海》、《世界华人英才录》、《全球华人专家名人远程交流协作网》、《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国当代名人录(国际文化名人版)》、《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人才辞典》、《中国诗词家》、韩国《二十世纪汉城中国画大赛》画册、日本《第七回全日中水墨研究交流展》画册、《二十世纪美术精作大观(国际名人版)》、《中国当代美术书法名人名作大观》、《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二卷》、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等辞典书籍,《朵云》、《美术》、《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发表其作品,多次得奖,流传海内外。1979年、92年、97年举办三次个人书画展。1995年,故乡建立“殷杰书画馆”,北京亦将筹建“殷杰文化艺术馆”。

涉猎多种画种,喜爱民间艺术,后转向中国画,将多种画种的技法和学养,熔融于一炉,更以美学、艺术和文化为其内涵。

中国画为主,亦兼及油画。中国画以山水为主,兼及花鸟与人物,首创全色中国画。作品重意境、意象的创造,神采、神韵的表现,探索、开拓空灵、幽远、新的意象空间,色调浓烈而高雅,笔墨苍浑而灵动。追求性灵、精神、意蕴的,创造多艺路,多风格。作品中,书骨、诗境、音韵、舞情、艺势、物势、象势,以及美学品味、程式趣味、民间艺术风情均浑化相融。油画探索中国风,华夏神韵,并有自然天成之妙,色彩变幻、奇异,也追求性灵、精神、意蕴和文化内涵。以书入画,以画入书。书法擅长行书、草书,尤喜狂草。诗、文、书、画、印兼而有之。

他第一个提出意象美学、意象艺术,构建了意象美学体系,撰写意象美学系列丛书。编选大型中国历代题画诗选书稿。 他的诗文书画,均为意象艺术创造,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天人互化”、“意象互化”、“感悟”、“神游”等论说为纲,读万卷书,悟万家法,行万里路。

涉猎诗词、楹联、散文、格言、戏曲、建筑、雕塑、盆景、园林、民间艺术,并能吸收入绘画。

殷杰教授极重形象、人格和尊严。他善良、正直、坚贞,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即使身处坎坷逆境,也矢志不移。

二十年前,第一个发表《书画养生论》,他第一个创造气功信息书画。

他还研究传统文化、神秘文化,气功、文化艺术养生。还研究思维学、智谋学、成功学企业形象、文化、战略等等,担任多单位和机构的高级顾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